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1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203篇
林业   23篇
农学   78篇
基础科学   33篇
  112篇
综合类   1224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806篇
畜牧兽医   1057篇
园艺   47篇
植物保护   12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应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对脱脂乳发酵体系中的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色谱表征。结果表明,单菌培养过程中保加利亚乳杆菌菌体形态的变化在其相应色谱行为上得到了体现,二者的色谱峰有比较好的稳定性。两种菌的峰面积与菌数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可决系数R^2分别为0.9957和0.9916。因此本方法的建立,可用于酸奶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分析与表征,有望为乳酸菌混合物的研究提供一种快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2.
乳铁蛋白在动物防御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周小秋  冯琳 《饲料工业》2007,28(16):56-58
<正>乳铁蛋白(LF)最初在牛乳中发现,后来发现这种蛋白质也广泛地存在于猪、鼠、人及其它哺乳动物的唾液、泪液、支气管粘液、胆汁、胰液等外分泌液以及嗜中性粒细胞次级颗粒和血浆中。正常生理条件下LF在血浆中含量很低,而富含于各种外分泌液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次级颗粒中。  相似文献   
83.
选用几种不同浓度的常规消毒防腐剂对从动物皮肤分离的嗜皮菌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杀灭时间内杀灭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0.5%双链季胺盐、2%苯酚、10%甲醛可以完全杀灭菌丝期和孢子期的嗜皮菌,1%新洁尔灭、0.5%硫酸铜的杀灭效果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84.
嗜水气单胞菌疫苗的检验及免疫效力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ic,Ah)疫苗生产用菌J-1株,以气升式发酵罐28℃通气培养28h,制备嗜水气单胞菌疫苗用菌液。半成品检验表明,该疫苗用菌液内无杂菌生长,细菌数量达2.7×1010cfu/ml。以0.4%福尔马林溶液37℃灭活24h,制成灭活疫苗。经成品检验,该疫苗为棕黄色液体,涂布平板无活菌生长,以1×107cfu攻击6尾健康鲫鱼,1周内鲫鱼无异常反应。取该疫苗分别以腹腔注射和浸泡两种方式各免疫12尾鲫鱼,1月后以同源强毒菌株攻击,疫苗的相对存活率分别为83.3%和58.3%。  相似文献   
85.
用发酵罐制备嗜水气单胞菌疫苗用菌液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探讨了用发酵罐培养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生产菌株J-1株菌液的最佳条件。分别以发酵罐和摇床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培养J-1株制备菌液,前者12个批次,后者6个批次。比较不同的培养条件对细菌菌体数量及HEC毒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罐培养优于摇床培养,以产毒素培养基于28℃发酵罐通气培养J-1株,培养28小时效果最佳,培养菌液含菌量达2.9×1010cfu/ml,培养液上清的溶血价达27,发酵液中残糖为0.12g/L,符合发酵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86.
甲鱼暴发性传染病的病原分离及治疗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15例表现为“红底板”、“红脖子”、“烂甲”的患病甲鱼肝脏分离到9株无荚膜、无芽胞、革兰氏阴性、β溶血的短杆菌,经理化特性鉴定均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嗜温有动力菌群,其中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7株,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2株。从A.sobria和A.caviae各选一代表菌株(JA-1和JA-2)分别感染健康鲫鱼均引起发病和死亡,其LD50分别为4.3×105、5.5×107,并回收到该2种菌。在该2种菌培养上清中存在1种具有溶血活性的毒素。以JA-1和JA-2为菌种制成混合菌苗,在应用由黄芪、有机锗制成的免疫增效剂后,再用混合菌苗免疫家兔,制得的多价高免血清(效价达1∶512)与庆大霉素、恩诺沙星进行了治疗对比试验。结果,高免血清治疗自然病甲鱼109只,全部治愈;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分别治疗自然病甲鱼72只和84只,平均治愈率分别为88%和84%。  相似文献   
87.
The glycoproteins B (gB) gene of porcine lymphotropic herpesviruses 2 (PLHV-2)was amplified by PCR and sequenced, then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The gB protein was composed of 876 amino acids, the molecular formula was C4500H6975N1199O1351S40, the molecular mass was 100.77 ku, the value of theoretical isoelectric point was 6.45, and the instability index was 38.58. The prediction of secondary structure revealed that some alpha helixes and beta sheets exist in protein while random coil was major pattern. It had a signal peptide in the position 1-39 amino acids and a transmembrane helice in the position 761-780 amino acids. It contained several prosites and several 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proteins. Tertiary structure model of gB protein showed a fusion loop. Multiple antigenic epitope located in gB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prediction method. It was suggested that gB gene could be as a candidate antigen for vaccination of PLHV-2.  相似文献   
88.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J-1株基因组为模板,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扩增去除信号肽序列的成熟外膜蛋白OmpA的基因片段,定向克隆至表达质粒pET32a(+)中,重组质粒经限制性酶切鉴定后测序。结果表明,插入片段长度为948bp,与NCBI上登录的几个相关序列相比,同源性在93.1%-95%之间,缺失4个氨基酸。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OmpA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诱导可表达分子量约57.4kD的蛋白,凝胶薄层扫描显示OmpA在转化菌中表达量占全菌蛋白的50%以上。用兔抗J-1株总外膜蛋白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在57.4kD处有明显反应条带。融合蛋白经Ni-NTA树脂柱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血清,ELISA效价达1:12800以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该血清与9株具有代表性的气单胞菌的分子量约35kD的外膜蛋白均有较强反应,说明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不仅保持原有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而且提示OmpA可能是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同保护性抗原。[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301—306]  相似文献   
89.
南方鲇源豚鼠气单胞菌胞外产物活性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了南方鲇源豚鼠气单胞菌胞外产物酶活性和溶血活性,同时对胞外产物的细胞毒性和其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南方鲇源豚鼠气单胞菌胞外产物具有蛋白酶、脂酶、明胶酶和脲酶活性,但不具有淀粉酶和卵磷脂酶活性,具有很强的溶血活性和细胞毒性。肌肉注射感染发现,其对南方鲇有强致病性,其LD50为每千克鱼体重0.802 mg;注射后的南方鲇肌肉、心、肝、肾、脾、肠和胃等组织发生了严重组织病理变化,骨骼肌和心肌坏死断裂,炎症细胞浸润;肝脏严重空泡变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间质内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脾充血、出血,淋巴细胞减少,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  相似文献   
90.
果梅黑痣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梅黑痣病又名黑星病、疮痂病、黑点病 ,果农俗称“麻点病” ,是果梅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严重病害。1 发生规律  此病主要为害果梅的果实和枝条 ,病害流行时也侵染叶柄和叶脉。果实感病后多在果蒂周围至果肩部形成暗绿色圆形小点 ,其后逐渐扩大至直径 1~ 3mm的圆斑。果实着色时病斑变为紫色或黑色。病斑密集时 ,可相互聚合成片 ,当病斑下层组织木栓化 ,而果肉仍继续生长时 ,病果龟裂。受害严重的果实 ,外观极为难看 ,品质显著变劣 ,不能加工脆梅 ,商品价值降低一半以上。黑痣病的病源菌为嗜果枝孢菌 ,属半知菌亚门。病菌只形成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