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85篇
  免费   4164篇
  国内免费   5205篇
林业   6207篇
农学   5216篇
基础科学   4419篇
  20394篇
综合类   48369篇
农作物   3701篇
水产渔业   1008篇
畜牧兽医   9671篇
园艺   6631篇
植物保护   3038篇
  2024年   1006篇
  2023年   3230篇
  2022年   3314篇
  2021年   3514篇
  2020年   3166篇
  2019年   3955篇
  2018年   2160篇
  2017年   3299篇
  2016年   3823篇
  2015年   3904篇
  2014年   5423篇
  2013年   5319篇
  2012年   6594篇
  2011年   6378篇
  2010年   5707篇
  2009年   5576篇
  2008年   5657篇
  2007年   4685篇
  2006年   4279篇
  2005年   3968篇
  2004年   2879篇
  2003年   2605篇
  2002年   2095篇
  2001年   1989篇
  2000年   1711篇
  1999年   1367篇
  1998年   1175篇
  1997年   1173篇
  1996年   1060篇
  1995年   1084篇
  1994年   1002篇
  1993年   982篇
  1992年   943篇
  1991年   1117篇
  1990年   918篇
  1989年   868篇
  1988年   122篇
  1987年   106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2篇
  1965年   19篇
  1958年   17篇
  1957年   119篇
  1956年   13篇
  1955年   21篇
  1953年   6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长武塬区苹果园和农田相互转换的深层土壤水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长武塬区苹果园和农田相互转换后0~1 000 cm土壤含水量特征,分析了苹果园土壤干燥化和苹果园转换为农田后土壤水分的恢复效应。结果表明:2、7、17、23、29 a苹果园200~1 000 cm的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2.8%、21.4%、16.8%、15.4%、14.9%。500~1 000 cm土层中,29 a苹果园平均土壤含水量(14.5%)高于23 a的果园(13.3%);17~29 a的苹果园均表现为轻度干燥化;基于苹果园和农田转换后土壤水分变化情况估算,苹果园最大种植年限为21 a。苹果园转换为农田1、5、10 a后,农田200~1 0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5.3%、15.7%和16.2%,恢复到土壤稳定湿度以上的土层厚度分别为140 cm(1 a)、220 cm(5 a)和400 cm(10 a)。  相似文献   
63.
为探索黄芩种植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商州四种种植地(小麦-黄芩轮作、黄芩3 a连作、黄芩4 a连作、闲置荒地)黄芩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特征和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三大类群组成比例基本一致,均为细菌居于多数,放线菌次之,真菌的数量最少;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小麦-黄芩轮作黄芩连作3 a黄芩连作4 a荒地;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黄芩连作小麦-黄芩轮作荒地。在不同种植地中小麦-黄芩轮作地蔗糖酶活性最高,说明小麦-黄芩轮作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小麦-黄芩轮作能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蔗糖酶活性。  相似文献   
64.
本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奶牛饲喂过瘤胃胆碱(RPC)对泌乳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60头年龄、胎次、预产期、上一胎次产奶量相近的健康围产期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头。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和Ⅲ组在基础日粮上分别添加25 g/d和50 g/d RPC,饲喂期从产前3周至产后3周,共42 d。结果表明:Ⅱ组产奶量在产后1~8周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在产后第2周,Ⅲ组的乳脂率、乳蛋白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在整个试验期,Ⅱ组的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的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显著含量低于Ⅰ组(P0.05);产后第1周和第2周,Ⅱ组的β-羟丁酸、非酯化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组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Ⅲ组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日粮中添加RPC可以显著提高情期受胎率(P0.05),显著缩减奶牛空怀天数(P0.05),也对产后初次配种时间的缩短和配种次数的降低有影响。日粮中添加RPC可提高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对血液生化指标和繁殖性能产生有利影响,本试验条件下RPC最佳添加剂量为每头牛25 g/d。  相似文献   
65.
66.
调整土壤pH值,以打孔开穴方法立体施入农药、生物菌剂以及配方元素肥、微量肥,并在关键时机节点上进行控防结合,即农药加微量肥喷洒树体与土壤,药、肥、菌、水相互作用,既防治了花椒病虫害,又使花椒穗型增大,千粒质量增加,便于采摘。  相似文献   
67.
68.
放牧牦牛采食量和几种消化生理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莎草科 +禾本科草地上对放牧条件下牦牛采食量和几种消化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牦牛的干物质消化率为 69 3 6%± 5 87% ,放牧牦牛日干物质采食量为 12 2 13g/kg·W0 75,大部分食糜在采食后 60小时左右排出 ,但完全排出要在 5天以后  相似文献   
69.
70.
科学研究表明,饲养动物长期应用或不适当使用抗生素会产生抗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及治疗用抗生素的药效失效问题.因此在畜牧水产养殖中使用无公害、无残留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已经成为国内外近年研究的热点.益生素是活菌制剂(多为复合型),能通过改善动物的微生态环境发挥它的促长和保健作用(潘康成,1997;Fuller,1989),但其作用的机理很复杂.本研究的目的有二:一为探讨益生素对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的影响情况;二为饲料中添加益生素对仔猪血清总蛋白含量和血清尿素含量的影响情况,以便进一步了解益生素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