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4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01.
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酶是唯一一种以自身RNA序列为模板将端粒重复序列复制添加到染色体3’末端的核蛋白酶。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人类85%~90%的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呈阳性,端粒酶的激活及端粒长度的稳定和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甚至可能是肿瘤恶性增殖的一个必需因素,因此端粒酶成为肿瘤诊断和抗肿瘤药物设计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筛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RF)基因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为肿瘤等疾病的基因治疗寻找一种新途径。[方法]以高表达VEGFR1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为模型,采用RNA干扰技术,化学合成了3条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的特异性siRNA,用Lipofectamine2000TM转染HUVEC细胞株,通过Real time RT-PCR技术检测HUVEC细胞VEGFR1基因mRNA的表达。并对效果最好的VEGFR1 siRNA-2进行siRNA的浓度梯度效果检测。[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所设计的3条siRNA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VEGFR1 mRNA的表达,其中siRNA-2号最有效,浓度为50 nmol/L时抑制率达到95%左右。在浓度梯度试验中,VEGFR1 siRNA-2转染浓度为50 pmol/L时,对VEGFR1基因的沉默效果还能达到50%左右。[结论]所设计的siRNA能有效抑制VEGFR1基因的表达,为RNAi用于靶向VEGFR1的基因治疗提供了非常有效的siRNA序列。  相似文献   
103.
动物基因转移技术--逆转录病毒载体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逆转录病毒的发现以及国内外发展状况,逆转录病毒勒体同其它方法比较的突出优点,同时介绍了逆转录病毒的定义和生活周期,反转录过程和整合过程,重点介绍了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原理。  相似文献   
104.
DNA疫苗策略     
DNA疫苗是最近几年从基因治疗研究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疫苗,它能诱导机体产生持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能够抗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作用。但与传统的灭活疫苗相比.其免疫效价还比较低.最近的研究表明:联合使用DNA疫苗和疫苗佐剂.如细胞因子,协同刺激分子等有助于提高DNA疫苗的免疫效价。  相似文献   
105.
基因治疗在兽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因治疗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自从 1 989年 5月Rosenberg[1] 将新霉素抗性基因转入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后 ,基因治疗的理论和临床研究便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 ,给人类和动物的疾病治疗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手段 ,给一些传统方法无法对付的疾病带来了治疗的希望。基因治疗是指在基因水平上将有正常功能的基因或其它治疗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方式导入患病生物体内 ,使之表达功能正常的基因或原生物体内不存在或表达很低的基因 ,赋予其新的抗病功能 ,达到治疗目的。这一概念最早是针对遗传病的根治而提出的 ,现在已经扩展到凡是在基因水平上进行…  相似文献   
106.
腺相关病毒是动物病毒中最小,基因结构最简单的一类单链DNA缺陷病毒。其最早于1965年作为腺病毒制备物中的一种污染成分被发现。在培养的正常细胞中,单纯的腺相关病毒并不发生毒性感染,只有在与其他辅助病毒发生共同感染时才能产生作用。由于安全性好、宿主范围广、免疫原性低等特点,腺相关病毒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基因治疗。腺相关病毒的随机整合性仍然可能引起临床应用上的潜在危险。在阐述该病毒的分子结构及其在生物学上的特点基础上,说明其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并对其有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7.
人溶菌酶基因治疗奶牛乳腺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将两种自行构建的表达人溶菌酶基因的重组质粒注射到患病奶牛的乳腺,经CMT试验证明对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具有治疗作用。将其中的p205C3LYZ注射入奶牛乳腺,经微球菌溶解试验证明溶菌酶的表达量达到1.18μg/ml以上,表达至少维持8d。不同注射次数、剂量和途径的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质粒的治疗作用具有剂量和次数依赖性,3次注射450μg或2次注射400μg的治疗效果相当,乳房基部注射的治疗效果优于乳池注射。以CMT结果为主要指标的对比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对隐性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与青链霉素合剂接近,有效率分别为19/22(86.4%)和8/9(88.9%),优于中药乳炎消的治疗效果(9/13,69.2%)。3种药物治疗后,奶样中的细菌总数及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代表性致病菌的数量有明显下降,重组质粒和抗菌素治疗组的奶产量上升幅度高于中药治疗组。结果表明,表达人溶菌酶基因的重组质粒对奶牛乳房炎具有可靠、持久的治疗效果,可以代替抗菌素使用。  相似文献   
108.
RNA干扰技术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反向遗传学工具,不仅为抑制基因表达提供了高效、特异性的手段,而且为基因功能研究、抗病毒感染研究和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方法。本文就近年来RNA干扰技术在动物抗病毒感染研究、动物基因组学研究及转基因动物等方面的应用最新进展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09.
锌指核酸酶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基因高效靶向修饰和调控技术,目前该技术已在人类疾病的基因治疗中得到应用,通过敲除致病基因使其丧失致病性或者通过修复突变基因使基因表达正常,实现了对多种人类疾病的基因治疗。基于提高锌指核酸酶效率、特异性和降低细胞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较少的现状,特就人工锌指核酸酶介导的基因敲除和基因同源重组修复等在人类疾病基因治疗方面的应用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研究的开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0.
朱德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25-7426,7429
RNA干涉(RNA interference,RNAi)作为研究基因治疗、基因功能、生物品种改良等方面的一种有效方法已经被研究者广泛接受。作为基因抑制的一种有力工具,与其他的方法相比,RNAi的操作过程更简单,成功率更高。通过RNAi可以实现对特定的mRNA的选择性降解,进而抑制其翻译过程。对RNAi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