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4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细胞种类对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非病毒载体阳离子类脂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为载体,通过DNA延滞试验和质粒转染试验,研究Lipofectamine 2000对不同细胞(HeLa cell、B16 cell、MCF-7 cell和SW-480 cell)的转染效率,将其与其他转染试剂Sofast和DOTAP进行比较,并探讨细胞种类对Lipofectamine 2000转染效率的影响。[结果]随着复合物中转染试剂比例的增加,DNA延滞作用明显增强。当Lipofectamine 2000与DNA的质量比增至51:时,仅有小部分DNA移出原点。Lipofectamine 2000对SW-480cell的转染效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细胞。Lipofectamine 2000对B16细胞株的转染效果要优于Sofast,而Sofast与DOTAP的转染效果相当。[结论]Lipofectamine 2000对多数细胞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细胞。  相似文献   
42.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指应用基因工程和细胞生物学技术.将正常基因转移到体内.以期通过导人外源目的基因.补充缺失或失去正常功能的蛋白质或细胞因子.或者抑制体内某些基因过盛表达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类方法。基因转移技术作为主要治疗方法或外科手术的辅助疗法渐获重视。动物实验业已证明:系统性抗氧化剂和局部或全身应用血管生成因子能提高缺血皮瓣的成活率。现就基因治疗在皮瓣修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3.
RNA i:(RNA interference,RNA i)是dsRNA诱导的序列特异的基因沉默,siRNA是主要诱因。本文就RNA i的发展史、机制、特征,及其在功能基因组研究、基因治疗、育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4.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大规模和深度发展以及干细胞、组织工程、分子诊断和基因治疗等生物技术的快速推进,生物技术将对人类健康产生过去任何时代都无法想象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5.
探讨PPI1基因在裸鼠体内对人宫颈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首先将稳定表达PPI1野生型和突变活化型基因的人宫颈癌细胞HeLa进行裸鼠体内致瘤,观察PPI1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其次构建野生型HeLa细胞宫颈癌裸鼠模型,通过在体电脉冲技术,将PPI1野生型和突变活化型基因导入瘤体内进行基因治疗,观察裸鼠的存活情况;FACS分析移植瘤的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中的PPI1、cyclin B1、p53和p21的表达水平。在致瘤实验中,稳定表达PPI1突变活化型基因的HeLa细胞组的瘤结节生长缓慢,瘤结节明显小于对照组;在基因治疗实验中,PPI1突变活化型基因治疗组的裸鼠生存期明显延长,瘤组织中的肿瘤细胞呈现G2/M期停滞,cyclin B1和p21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强,而突变型p53的表达明显减弱。PPI1活化型突变体对裸鼠HeLa移植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6.
基因治疗技术可将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缺陷或者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990年,第一例基因治疗的成功使得利用基因工程治疗疾病成为现实。目前,基因治疗已成为一项跨世纪工程,越来越多地受到科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47.
程明 《勤云标准版测试》2007,15(10):797-800
缺血性心脏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尤其是严重的弥漫性病变,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方法无法取得满意的疗效,根据血管生成的机制应用促血管生成因子、基因治疗等方式进行的治疗性血管生成为此类疾病的治愈带来了希望。本文就促血管生成因子基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8.
核酸疫苗的构成及主要特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核酸疫苗 (nucleicacidvaccines)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 (DNA或RNA)直接导入动物体细胞内 ,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 ,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 ,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核酸疫苗又称为基因疫苗或DNA疫苗 ,这种免疫称为核酸免疫、基因免疫、DNA介导的免疫以及遗传免疫等。核酸疫苗是由基因治疗而发展起来的。 70年代末 ,M .A .Isral等〔1,2〕将纯化的多瘤病毒完整的DNA直接注射小鼠使其感染 ,首次证明DNA可被动物体细胞摄入并到达细胞核得以转录。 1 9…  相似文献   
49.
反义脱氧寡核苷酸 (Antisenseoligodeoxynuclecotide ,A SODN)是一段与mRNA或DNA特异性结合并阻断其基因表达的人工合成的DNA分子。ASODN能通过封闭或抑制肿瘤细胞和病毒的关键编码基因来特异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病毒的复制 ,是治疗肿瘤和病毒性传染病的潜在新型药物[1] 。自从 1 990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完成了 1例联合免疫缺陷综合症的基因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疗效以来 ,人们开始设想通过反义基因治疗来控制肿瘤、病毒性疾病和炎症[2 ,3 ] 。反义基因具有使用方便和容易大量生产等优点 ,与传…  相似文献   
50.
干扰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干扰素是一类多功能细胞因子,是由哺乳动物体细胞合成与分泌的潜在的生物活性蛋白质,具有抵抗病毒感染、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其基因表达受多种因素和调控元件的调节。干扰素基因工程和基因治疗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已被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