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7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9篇
  15篇
综合类   145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11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琴言 《国际木业》2008,(5):48-48
英国:华威(Warwick)大学的WMG创新中心的研究人员们发明了使用激光技术将木材纹理复制到MDF的表面,使其看起来像高价值的木制品。  相似文献   
53.
稻褐飞虱呼肠孤病毒的核酸结合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orthwestern分子交杂方法,研究了稻褐飞虱呼肠孤病毒(NLRV)结构蛋白的功能,结果证明被推测为RNA聚合酶的P1蛋白、B突起的P2蛋白、NTP结合的P7蛋白和主要的病毒外层蛋白的P8蛋白是非特异性核酸结合蛋白,具有与单链或双链RNA和DNA4种核酸结构的能力,暗示了这4种蛋白在NLRV病毒核酸复制,病毒粒子包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54.
为了证明梅花鹿铜缺乏综合征的发生与饲料铜含量的关系,以含铜3.33×10-6的日粮饲喂131只幼龄圈养梅花鹿,于28个月后开始发生铜缺乏综合征,继续饲喂到39个月时,其显症率达9.16%。人工复制的梅花鹿铜缺乏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与自然发生者相一致,主要为患鹿后躯运动失调,渐进性瘫痪;意识清楚,无癫痫、抽搐症状发生;被毛颜色变淡,眼睛周围出现白眼圈。RBC为(7.56±0.83)×1012/L,Hb(163.30±12.90)g/L,血清铜蓝蛋白氧化酶(25.73±6.45)I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铜(5.62±0.80)μmol/L,毛铜(4.55±1.28)mg/k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铁(28.48±2.47)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主要病理变化为脑、脊髓神经脱髓鞘;部分神经元变性坏死;血管壁肥厚,内膜粗糙,管腔变窄,脆性增加;肝、脾、淋巴结含铁血黄素沉着及骨质疏松。日粮中铜含量为7.33×10-6时,梅花鹿发育良好,体质健壮,生产性能优越,无铜缺乏综合征发生。表明这一铜含量可作为梅花鹿铜元素饲养标准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55.
烟草曲茎病毒复制相关蛋白基因原核表达条件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烟草曲茎病毒(Tobacco curly shoot virus, TbCSV)复制相关蛋白(replication-associated protein, Re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量,研究了大肠杆菌菌株、温度、诱导时间以及诱导剂IPTG浓度等不同条件对GST-Rep融合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肠杆菌菌株Rosetta在37℃培养3 h后,使用终浓度为0.5 mmol·L-1的IPTG在28℃诱导培养4 h时,GST-Rep融合蛋白表达量最高,表达的GST-Rep融合蛋白可占细菌总蛋白的42%以上.用GST-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对GST-Rep融合蛋白进行纯化,SDS-PAGE表明GST-Rep融合蛋白大小约为66 kD,与预计的分子量大小一致,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其能与GST多克隆抗体起特异性反应.Rep基因的优化表达为研究该基因的作用机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
用BamHI/KpnI从重组克隆PZD-1中切下马铃薯Y病毒脉坏死株系复制酶基因,将其插入质粒PROD2相庆切点中构成植物表达载体。用重组pROD2转化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菌株,通过重组农杆菌侵染叶盘将复制酶基因转入烟草品种NC89中获得转基因植株。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复制酶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获得品种NC89中获得转基因植株。分子生物学检测  相似文献   
57.
该文结合森林生态站的现状以及建设数字化森林生态站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的数字化森林生态站系统方案,论述了基于该方案的数据管理的原理,并利用MS-SQL Server复制技术设计和实现了该方案. 将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应用在数据化森林生态站,可以更好地提高数据管理工作的协调性和效率,使森林生态站的数据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共享.   相似文献   
58.
以CMV亚组1株系Fny-CMV RNA2基因组为模板,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2.5 kb的全长复制酶基因扩增产物.对此产物进行纯化,并用NcoI和BspHI进行双酶切,得到3个片段,将不含有GDD保守区的2个片段用T4 DNA连接酶连接,并对连接产物进行PCR扩增,得到2.2kb左右缺失GDD保守区的黄瓜花叶病毒复制酶基因的扩增产物.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 Vector上,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GDD保守区确已缺失.该缺失不导致开放阅读框架的移码将缺失GID保守区的基因定向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中,并经三亲交配导入根癌农杆菌中,经PCR及酶切鉴定,证实质粒已被导入.  相似文献   
59.
玉米脱水素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脱水素(dehydrin,DHN)属于LEA蛋白第二家族成员,是一种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亲水性蛋白,在干旱、低温和高盐等非生物胁迫的环境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玉米全基因组DHN家族成员进行了鉴定,并进一步对其系统发育、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和基因复制以及表达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在玉米DHN基因家族中共有5个家族成员,多物种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基因结构以及基序分析都表明DHN家族成员在进化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基因复制和物种间微共线性分析表明,在5个玉米DHN基因中存在着1对片段复制基因(ZmDHN1-ZmDHN2),玉米、高粱和水稻3个物种间存在2对直系同源基因(ZmDHN2-Sb04g032250.1,ZmDHN2-Os02g44870.1)。通过转录组表达数据分析表明,玉米DHN家族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具有不同的组织表达模式;同时,诱导表达模式分析表明ZmDHN基因的表达受到盐和干旱胁迫的显著诱导。该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鉴定玉米DHN家族重要的基因成员并对其开展功能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0.
王宪文  刘丽艳  姚四新  张智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80-3581,3584
猪圆环病毒是单链环状DNA病毒,其基因组中包含多个阅读框,其中2个主要的阅读框分别编码复制起始蛋白Rep和Rep'以及病毒衣壳蛋白:Rep和Rep'结合由PCV1的部分复制起点组成的双链DNA片段,但这2种蛋白的结合位点有细微差别;Rep蛋白不能单独启动病毒的复制,只有和Rep'蛋白一起才能启动PCV病毒的复制;PCV1感染PK15细胞后,用实时PCR检测rep和rep'转录子的数量,发现这2种转录子的比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病毒衣壳蛋白基因是PCV基因间唯一变化很大的基因,其编码衣壳蛋白是PCV主要的免疫原性蛋白,其氨基端41个氨基酸与PCV2在细胞核内的定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