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篇
  免费   7篇
林业   4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4篇
  7篇
综合类   58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用耕地通过征收或征用变成城镇建设用地的数量不断增加,速度不断加快,由此引发许多社会矛盾,产生了失地农民的问题。该文旨在关注失地农民的生存现状,指出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2.
1农民培训就业开展情况晋宁县委、政府历来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劳务输出工作。2005年正式批准成立晋宁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办公室,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组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安置事务所。2009年4月,县委、县政府又专门下发了《关于调整充实晋宁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进一步调整充实了领导班子,  相似文献   
63.
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大量的失地农民,由于受到各种排斥而不能很好的与城市融合。政策性排斥是其各种排斥的根源,介绍了失地农民政策性排斥的表现,深入分析了造成政策性排斥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4.
肖立新 《农业考古》2012,(3):120-123
土地对农民的意义重大,它不仅是农民的就业岗位、家庭的主要财产,而且也是长期的生活保障。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全面推进,城市边缘地区的农民由于各种原因失去土地,不仅降低了  相似文献   
65.
郝丽琴  王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621-5623,5701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北省失地农民就业、收入及生产劳动适应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失地农民对目前从事工作的满意程度一般;大部分农民在失地后,对生产劳动比较适应;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失地农民对生产劳动活动的适应性越强,不适应感越弱。同时分析了失地农民面临的就业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66.
从1999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美国农村发展研究所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共同开展了六次有关中国农民土地权利的抽样调查。调查范围集中在17个农业大省和自治区(包括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贵州和陕西)。共入户访谈了1791名农民。征地:对农民土地权益的最大威胁征地是目前对农民土地权益的最大威胁。调查显示,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有43.1%的村经历了至少一次征地。而且征地的次数在最近十年里保持了一个不断攀高的趋势.据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报告,从2003年开始计算,中国的失地农民目前达到了4000多万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征地。就补偿而言,调查显示64.7%的失地农民获得了一次性的现金补偿,有12.8%的失地农民获得了分期支付的补偿,有9.8%的失地农民得到了补偿的承诺但钱还没有到位,还有12.7%的失  相似文献   
67.
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维护失地农民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是农村城市化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是缓解征地矛盾、解决失地农民生活问题、维护失地农民利益的重要方面.通州区积极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在马驹桥镇开展了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维护了失地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68.
崔玉玺  张联社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297-1298,1304
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导致我国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缺失的根本原因是征地补偿制度缺陷、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民自身能力低下等。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即以可持续生计理论为基础,利用可持续生计方法分析,帮助农民增加生计资产积累,充分发挥政策、机构的正能量,以提高失地农民自身利益角度为出发点,引入可持续生计理念、完善征地补偿方法、关注失地农民再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9.
失地农民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因农村农用土地被征收而产生的特殊弱势群体。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普遍缺乏工业化生产技能,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失去土地的保障后站在进退两难的风险路口,因而对就业与社会保障均有着强烈的需求。在充分考虑失地农民所面临的个体或群体风险的基础上,正视农转非过程中这类群体存在的就业问题,尝试构建了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0.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然而,发展旅游业却占用了大量农村集体土地并产生了很多失地农民,此问题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社会冲突。因此,为理清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进展,识别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研究状况,通过文献回顾法、系统分析法等对国内外大量代表性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和评析,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概念、框架、评价方法、指标及生计策略选择等进行评述。研究认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涵盖定义、框架、评价指标、问题、影响因素、策略选择等,这几方面内容同属于一个体系,关联性强,其中,可持续生计的定义、框架是基础,可持续生计问题和因素是研究重点,提出可持续生计解决对策是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