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35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422篇
林业   17篇
农学   277篇
基础科学   260篇
  166篇
综合类   5611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431篇
畜牧兽医   2703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75篇
  2022年   403篇
  2021年   403篇
  2020年   437篇
  2019年   671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364篇
  2016年   477篇
  2015年   492篇
  2014年   1515篇
  2013年   1514篇
  2012年   2284篇
  2011年   2344篇
  2010年   2211篇
  2009年   2685篇
  2008年   2798篇
  2007年   2387篇
  2006年   2530篇
  2005年   1996篇
  2004年   1830篇
  2003年   1393篇
  2002年   973篇
  2001年   733篇
  2000年   524篇
  1999年   478篇
  1998年   272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269篇
  1991年   280篇
  1990年   263篇
  1989年   25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奶牛安全问题,历来备受奶牛饲养者的重视。在生产实践中,对容易造成奶牛危险的因素,大多数饲养者都能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但对于新养奶牛户,由于缺乏生产管理经验.则经常发生因未能预先采取防范措施而造成奶牛伤害的事故。下面,仅就一些容易造成奶牛严重伤病和死亡的安全问题,从技术角度谈点建议,供新养奶牛户参考。  相似文献   
72.
1.斑点病病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通过害虫及操作人员传播,在高温高湿下易发病,夏秋季发生较重。发病初期,菌盖出现黄褐色变色区,随即变成暗褐色凹陷斑点。防治方法:控制好空气的相对湿度,尤其在蘑菇生长后期,菇房湿度不要超过85%,避免菇盖表面积水和士面过湿,减少湿度波动。发病后用600倍  相似文献   
73.
74.
<正>1湿热(毒)型1.1临床症状多由助产、胎衣剥离或其他原因损伤子宫或胎衣残留子宫所致。该型病牛临床表现为全身症状严重:发热,口渴喜饮,食欲减退,反刍减少;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如米泔水样,多为脓性或夹杂血液、豆腐渣样黏稠物,味腥臭,卧地后流出量更多;弓  相似文献   
75.
今年以来.黑龙江省鲜奶收购价格持续下降。近日,记者走访双城、安达等养牛大县得知,鲜奶最高价仅为2.2元/千克,而鲜奶的平均生产成本在2.4元/千克左右。养牛赔钱在当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近日,记者又走访了当地的畜牧部门和省内奶企,希望能从他们眼中了解全貌。  相似文献   
76.
奶牛肝脏内脂肪代谢过程受阻,使脂肪在肝脏中蓄积,并超过肝脏中正常含量的5%时,即称为脂肪肝。由于此病常发生于围产期的奶牛,所以又叫围产期奶牛脂肪肝。  相似文献   
77.
奶牛围产期(前前15天至产后15天),也称为奶牛的病理期,因为大多数的奶牛发病和死亡都发生在这一时期。现将奶牛围产期的常发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8.
蹄叶炎病是指蹄真皮的弥漫性、无败性炎症,是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将给饲养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9.
本文综述了奶牛繁殖疾病的发病原因和调控措施,分析认为奶牛的营养状况是影响奶牛繁殖力的重要因素。理想的奶牛管理应做到整个泌乳期始终监测奶牛的体况和奶牛日粮中微量元素的维生素的含量,避免营养素的不平衡而引发的奶牛繁殖障碍,同时应避免奶牛过肥或过瘦。适当补充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0.
<正>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正值青绿饲料匮乏期,许多养牛户都在饲喂青贮饲料,促进奶牛增产增收。但是,青贮饲料是农作物秸秆在密封无氧的条件下,由乳酸菌发酵作用而成,如果取用和饲喂不当,极易引起中毒。因此,笔者建议春季奶牛饲喂青贮饲料应重点把握4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