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5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194篇
林业   176篇
农学   292篇
基础科学   25篇
  93篇
综合类   1817篇
农作物   162篇
水产渔业   387篇
畜牧兽医   773篇
园艺   463篇
植物保护   29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灵芝孢子食用方法与破壁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促进灵芝孢子破壁技术的应用 ,对目前普遍运用的 5类破壁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表明破壁后的灵芝孢子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说明灵芝孢子的破壁后提取生理有效成分已经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2.
秋水仙碱处理油菜离体小孢子的染色体加倍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秋水仙碱对52份甘蓝型油菜品系(种)和它们的杂种离体小孢子的单倍体二倍化技术进行了研究。从花药中分离出的单核晚期小孢子接种在含10-800mg/L秋水仙碱的NLN液体培养基中处理16-90h后转入无秋水仙碱的相同培养基诱导胚状体。结果表明,用10mg/L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48h,10份材料的双单倍体植株变幅为37.10%-90.12%,平均为65.44%。50mg/L处理48h的8份材料是48.72%-97.81%,平均88.86%。100-800mg/L处理16-48h的试验,多数加倍率在90%-100%之间。但该处理药用量大,费用高,而且对小孢子毒性大,胚状体再生率低。试验还表明,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诱导的二倍体植株所产生的花一般均能结籽,带有不孕花的嵌合植株极少。用秋水碱处理水孢子再生的植株的根或芽所产生的二倍体植株多是可孕和不孕花共生的嵌合植株,自交后产生的单株种子很少,难以达到遗传和育种所需的群体量。  相似文献   
73.
瞿波  周发松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5,14(5):425-428,T002
用电镜观察了生态核不育大麦早播和晚播材料的不孢子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小孢子败育的关键时期是小孢子形成后的单核靠边期(即大液泡时期),进入这一时期后,早播材料不能有效地形成中央大液泡,各种细胞器及液泡膜解体或退化,从而导致败育。因此,液泡系的行为似可以作为自下而上核不育大麦小孢子败育的最早标志。极少数小孢子长期停留在单核靠边期,直至抽穗时仍未进入二核或三核,可能也是败育的原因之一。晚播材料小孢子表现  相似文献   
74.
为明确若虫密度对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种群增长的影响,探究其室内最佳饲养密度.在温度(26±1)℃、光周期(L16∶D8)、湿度(70±5)%条件下,研究了叉角厉蝽在不同若虫饲养密度下的发育历期、若虫存活率和成虫获得率、畸形率、雌雄性比.结果 表明,饲养密度对叉角厉蝽的发...  相似文献   
75.
旨在明确新型杀菌剂啶酰菌胺对向日葵核盘菌生物活性的影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向日葵核盘菌菌丝、孢子和菌核为试材,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啶酰菌胺对向日葵核盘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及菌核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处理后的核盘菌菌丝生长速率受到抑制,其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0.2152 μg/mL.随杀菌剂浓度...  相似文献   
76.
为探索由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子实体、菌丝体胶质化产生的双核酵母状孢子(FBMds)的萌发条件,研究比较了不同来源和不同浓度的香灰菌(Annuloypoxylon stygium)浸提液及不同来源银耳孢子发酵液对银耳Tr21 FBMds萌发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香灰菌浸提液和银耳孢子发酵液均有...  相似文献   
77.
为开发南京紫金山野生生物资源,对采自紫金山的一株野生菌株ZJ-1进行了分离鉴定。采用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该野生菌株为灵芝(Ganoderma lucidum),并对菌株ZJ-1开展了菌丝培养特性研究及驯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8℃~32℃,适宜pH为4.0~5.0,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酵母粉;通过人工栽培成功获得了灵芝菌株ZJ-1的子实体。利用扫描电镜发现灵芝菌管内有着规则的网状结构,其上布满卵形孢子。研究结果将为菌株ZJ-1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8.
马卡丛生芽培养条件优化及玻璃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了南美产十字花科植物马卡丛生芽诱导和继代过程中的培养条件,使玻璃化现象得到了控制,提高了丛生芽的存活率。优化后的丛生芽诱导条件为:MS(pH 5.85~5.90)附加1~2 mg/L 6-BA,0.25 mg/L NAA,蔗糖30~35 g/L,琼脂6 g/L,诱导温度20~25℃,光照强度24μmol/(m2.s),光照时间16 h/d;优化后的丛生芽继代条件为:MS(pH 5.85~5.90)附加2 mg/L6-BA,0.25 mg/L NAA,培养温度15℃,光照强度24~41μmol/(m2.s),光照时间16 h/d。  相似文献   
79.
重点研究展青霉在苹果汁培养基中、在静置培养和振荡培养2种培养方式下,生成的孢子数目与其棒曲霉素含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曲线,利用回归方法建立了二者的关系曲线方程。研究结果证实,展青霉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孢子数目与其棒曲霉素含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80.
姚祥坦  赵建平  徐素琴 《种子》2008,27(2):15-17
利用正交设计对影响油菜小孢子培养的基因型、低温预处理时间、取材时期及小孢子发育时期(用花蕾花瓣花药比表示)等供体材料条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对小孢子培养成胚率影响最大的为基因型,其次依次为小孢子发育时期,取材时期和低温预处理时间。最佳处理以51039为材料,开花前5天取样并于4℃低温预处理2d,取花瓣花药比为0.5至1的花蕾培养成胚率最高,达10.33枚/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