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1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524篇
林业   185篇
农学   351篇
基础科学   139篇
  396篇
综合类   2129篇
农作物   269篇
水产渔业   249篇
畜牧兽医   1742篇
园艺   197篇
植物保护   232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346篇
  2015年   306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497篇
  2011年   442篇
  2010年   431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2 毫秒
971.
王海莉  李一  汪超 《农业展望》2013,(8):28-31,37
构建并运用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是准确判断农业领域中女性从业现状的基础,也是成功预测农村女性农业从业趋势的关键。加强农业女性化现象的实证研究,需要立足于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而合理选择农业女性化的测量维度是构建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条件。从农村女性的劳动参与率、经济贡献率、生产决策权、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4个方面出发,既可以多维度考察农业女性化现象,也可以较为全面地掌握和评估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这4个方面即构成农业女性化评估对象或内容,并在此之下分别设立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依据测评指标体系获得的数据调查资料,可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72.
利用RACE-PCR技术获得了牙鲆FREP1(fibrinogen related protein)基因1 131 bp cDNA全长序列,其中开放阅读框786 bp ,所编码的蛋白C 端含有纤维蛋白样结构域标签(WWYSRCGSAGLNG)。RNA整体原位杂交检测发现只在孵化后2 d和5 d(2 dph、5 dph)仔鱼的肠道中有FREP1基因表达,而在9 dph和13 dph仔鱼胸鳍、肠道、鳃和皮肤中均有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该基因主要在成鱼的肠、鳃、皮肤和鳍条上表达,而脾脏、心脏、肾脏、肝脏和肌肉表达量很低或没有表达。鳍条和皮肤较其他组织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鳃和肠相比其他组织具有显著差异(P<0.05)。由于该基因主要在鳍条、皮肤、肠和鳃中表达,提示FREP1基因可能和牙鲆先天性免疫相关。  相似文献   
973.
 平菇细菌性褐斑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平菇生产的病害,早期监测和防治是关键。采用平菇细菌性褐斑病病原菌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毒素基因的特异性引物(Pt-1A)/(Pt-1D1),通过扩增条件优化,建立了该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及富集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完成了该菌在平菇表层的动态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托拉斯假单胞杆菌的检测范围为102 ~ 109 cfu ? mL-1,在经过选择性培养基富集后,检测灵敏度进一步提高了100倍。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富集及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在病害症状未显现之前检测到病原菌,为平菇细菌性褐斑病的流行监测和早期防治奠定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74.
杨绍兰  王玫  张晓菲  王成荣  王然 《园艺学报》2013,40(10):1887-1896
 研究了4种材质的果袋套袋处理对‘茌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Chili’)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及可溶性总糖含量均随着果实的发育进程而增加;不同材质果袋影响糖增加的程度不同,套黄蜡纸袋的糖增加最少;转化酶(Ivr)活性随着果实的发育而降低,套袋降低了花后75 ~ 90 d 和花后150 d 果实酸性转化酶(AI)活性,而对中性转化酶(NI)影响不明显;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随着果实的发育而增加,套袋处理不同程度上降低了SPS活性,以套黄蜡纸袋最为明显,其次是套白蜡纸袋和无纺布袋,套塑料膜袋的大部分测试点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着果实的发育,果实中蔗糖合成酶合成活性(SSs)逐渐增加,蔗糖合成酶分解活性(SSc)逐渐下降,套袋对SSs活性影响在多数测定点差异不显著,但降低了果实发育后期SSc活性。蔗糖代谢相关酶基因AIV1、AIV2、SPS1和SUS1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套袋降低了AIV2的相对表达量,降低程度套无纺布袋大于套塑料膜袋;推迟了果实中SPS1的相对表达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套塑料膜袋果的SPS1相对表达量在发育前期显著低于对照;影响了SUS1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整个发育过程未见套塑料膜袋果有SUS1相对表达量高峰出现,套黄蜡纸袋果的SUS1相对表达量最大值较对照提前15 d,之后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975.
基于通辽市 1960—2020 年的日降水量资料,分析暴雨站次及区域性暴雨过程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国家标准 GB-T 42075-2022 对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暴雨极值呈明显的南部地区大于北部,暴雨站次分布整体上北部和中西部少,南部和中东部多。年平均暴雨日数 0.8 d。7~8月为发生暴雨主要月份。(2)区域性暴雨过程共45次,年平均 0.7 d,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单日区域性暴雨占78%。主要出现在7月下旬达11次。(3)利用国家标准定量评估,得出有 3 次特强区域性暴雨过程,依次为 2017 年 8月3日、1994年7月12~14日、1984年8月10~11日。结合本地情况,定义综合强度Z值在100以上为特强区域性暴雨,Z值在40以上为强区域性暴雨,Z值在30以上为较强区域性暴雨。区域性暴雨等级评估方法适用性较好,利于区域性暴雨过程强度的划分。  相似文献   
976.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8):6088-6095
为筛选芒果细菌性角斑病菌在侵染芒果叶片过程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技术检测和分析病原细菌的16S rRNA、gyrB、GAPDH、dan K和rpo D这5个看家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经过PCR扩增效率筛选,5个基因均扩增出单一条带,且条带大小与预期产物相符,特异性较好,符合基本稳定性要求。利用ge Norm软件分析发现,GAPDH和rpo D稳定性最高,M值均为0.122。其余3个基因的表达稳定性依次为gyr B (M=0.17)dan K (M=0.325)16S rRNA (M=0.542)。在5个候选内参基因中,GAPDH和gyr B为病原细菌侵染芒果叶片下表达最稳定的基因,且不需要引入第三个基因(V_(2/3)=0.063)。NormFinder软件分析5个候选内参基因稳定性数值顺序依次为:gyr B (0.092)dan K (0.169)GAPDH(0.188)rpo D (0.235)16S rRNA (0.581)。Bestkeeper程序分析5个候选内参基因的标准差(SD)值都在0.86~0.79之间。综合以上结果发现GAPDH和gyr B基因的表达稳定性最好,能够作为病原细菌在侵染芒果叶片时的内参基因,更准确地校正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977.
甜瓜化感自毒作用响应基因的cDNA-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甜瓜种质"新银辉"为试验材料,利用浓度为0.03 g.mL 1的新鲜甜瓜植株水浸提液处理甜瓜幼苗,通过cDNA-AFLP技术分析甜瓜化感自毒作用相关基因及其表达情况。试验中利用82对引物进行扩增,共获得3 600多条差异表达转录衍生片段(TDFs),平均每个引物组合可扩增出30~50条条带,片段大小集中在50~800 bp之间,根据条带强弱和有无的变化,其表达模式可以分为持续表达、瞬时表达、上调表达和下调表达4种情况。选取其中103条TDFs进行回收、测序,共获得75条有效序列,其中上调表达39条,下调表达21条,瞬时表达15条。BLAST结果分析显示其中55条与已知功能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选取其中10条TDFs,以甜瓜Actin基因为内参照,对其在不同胁迫处理时间的表达情况进行半定量RT-PCR验证,分析结果与cDNA-AFLP结果基本吻合,表明cDNA-AFLP技术是研究甜瓜化感自毒作用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有效方法。55条TDFs的BLAST结果显示,甜瓜自毒作用涉及到的基因表达情况较为复杂,与信号转导、能量代谢、蛋白合成、离子运输、逆境响应和转录调控等过程均有关系,这一结果为探讨甜瓜化感自毒作用的分子机理和相关基因的克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8.
以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对不同施肥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与无肥处理(CK)相比,20年长期单施化肥(CF)或者化肥配施秸秆(CF/OM)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氨氧化古菌(AOA)与氨氧化细菌(AOB)的丰度。其中,土壤AOB最低增加了16倍,而AOA最多增加了3倍,表明AOB可能在原位土壤氨氧化过程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尽管CF/OM处理的作物产量与CF处理无显著差异,但该施肥模式在维持作物产量的同时,其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真核微生物、细菌、古菌)数量最大,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大多土壤酶活性高于其他处理,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有利于保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于提高土壤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9.
FACE对水稻土产甲烷古菌丰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80.
建立转基因成分灵敏、准确的定量标识是实施转基因安全阈值管理的一个基本步骤,其中实时定量PCR技术是检测产品中转基因含量的主要技术方法。本研究利用该技术确定了双价(cry1Ac+CpTi)转基因抗虫水稻(Oryzasativa)科丰6号中有3个拷贝的外源基因插入。通过对外源基因Bt和转化事件特异的边界特异序列为对象的绝对定量和相对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发现以边界特异序列为对象的事件特异性检测和以目的基因Bt为对象的检测都能够满足相对定量检测的要求。在100ng基因组DNA中,Bt基因和特异性检测的相对定量检测限分别为0.1%和0.5%,在绝对定量检测中,特异性检测的检测限为5个拷贝。不同检测方法对4个已知转基因含量的样品检测结果与预期均一致。结果表明,以转基因产品占总产品比例为定义的转基因含量的测定中,多拷贝或单拷贝基因为对象的不同定量方法的检测对转基因产品的相对定量结果没有影响,本研究对转基因产品的定量阈值设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