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48篇
  免费   1215篇
  国内免费   3151篇
林业   1875篇
农学   2507篇
基础科学   929篇
  1936篇
综合类   20090篇
农作物   1628篇
水产渔业   2273篇
畜牧兽医   36442篇
园艺   3756篇
植物保护   1678篇
  2024年   415篇
  2023年   1430篇
  2022年   1497篇
  2021年   1557篇
  2020年   1417篇
  2019年   1926篇
  2018年   824篇
  2017年   1462篇
  2016年   1730篇
  2015年   2001篇
  2014年   3248篇
  2013年   3227篇
  2012年   4723篇
  2011年   4660篇
  2010年   4204篇
  2009年   4614篇
  2008年   4677篇
  2007年   4030篇
  2006年   3517篇
  2005年   3572篇
  2004年   2314篇
  2003年   2032篇
  2002年   1558篇
  2001年   1532篇
  2000年   1218篇
  1999年   1069篇
  1998年   994篇
  1997年   972篇
  1996年   967篇
  1995年   880篇
  1994年   914篇
  1993年   782篇
  1992年   743篇
  1991年   690篇
  1990年   581篇
  1989年   562篇
  1988年   164篇
  1987年   116篇
  1986年   76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20篇
  1979年   12篇
  1965年   11篇
  1957年   20篇
  1955年   9篇
  1953年   13篇
  1952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将新城疫病毒V4株与克隆-30株组成复合疫苗,两疫苗株在等浓度(1:500稀释)条件下不存在明显的相互干扰现象,高浓度(1:10稀释)V4株可以抑制低浓度(1:500稀释)C30株致死鸡胚的能力,免疫研究表明,复合疫苗兼顾了两种疫苗株的优点。  相似文献   
92.
93.
比格犬人工感染埃立克体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表述比格犬感染埃立克体(Ehrlichia)后的临床表现,用已确证为E.platys和E.canis混合感染的犬血对5条比格犬进行了人工感染,并对临床和血液学变化进行了观察。埃立克体病的潜伏期为6-29天,其后的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眼结膜苍白、厌食、精神沉郁、体重严重减轻、腹泻带血、多处有淤血斑点出现、6-45天内全部死亡。血液学变化显示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明显减少(P<0.01,P<0.05)。由此可见,比格犬对2种埃立克体(E.canis和E.platys)混合感染的性很高,严重的临床表现与美国学者普遍认为的亚临床状态相左,这可能是中国Gzh981株(E.platys)和Gzh982株(E.casnis)与国外株在毒力上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94.
文章介绍了赤羽病的危害、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诊断。该病多发生于热带和温带地区,可引起多种动物感染,怀孕的牛、绵羊和山羊对本病最易感。根据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学鉴定和血清学试验),其中,以中和试验结果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95.
应用中药三黄金花散对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进行防治试验,从相对增重率、鸡的临床表现、72h和120h定时捕杀记录法氏囊的病变、抗原抗体的监测情况,并与阳性对照组相比,结果表明中药三黄金花散能不同程度地减轻对法氏囊组织的病理损伤,从而提高鸡的相对增重率;能抑制病毒在鸡体内的繁殖,但不能完全将其杀灭。试验约物优于对照药物。  相似文献   
96.
病毒感染引发的鸡群免疫抑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病毒感染可直接或间接损害免疫系统的细胞,从而引起鸡群免疫应答功能不全,产生免疫抑制,使机体免疫力低下,导致疫苗免疫失败以及继发感染发病率增加。主要介绍了HDV、REV、ALV、IBDV和CIAV等病毒引起鸡群免疫抑制的机理以及免疫抑制性病毒二重或多重感染对鸡群的危害,对如何防止和控制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感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
一、外形特点 体格大,体质好,体躯长、宽、深,形似圆桶状,肢短骨细;被毛纯白,头毛分黑、白色两种,多数羊初春后有自然脱毛现象,全身底毛为覆盖毛紧贴皮肤.  相似文献   
98.
将APMV-I鹅源分离株YG97鸡源分离株Y98和NDV强毒株F48E8感染SPF鸡,运用透射电镜观察该2株病毒分离株对机体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3株禽副黏病毒均引起机体肝、胰、脾、肾、心、胃、十二指肠和直肠等实质器官组织细胞的超微病变,如黏膜上皮细胞多处受损,表面微绒毛脱落;实质细胞核固缩、凝聚、凹陷、核多形性,线粒体嵴断裂、空泡样变、膜溶解,粗面内质网扩张、囊泡变,细胞浆的囊泡内及细胞浆内存在有囊膜的成熟病毒粒子等,但YG97和Y98对不同实质器官的组织细胞超微病变程度不一:胃、肝、胰、脾、肾超微病变比心脏的超微病变严重。电镜观察结果还表明:3株禽副黏病毒引起宿主细胞的超微病变有2种形式:坏死性病变和凋亡性病变。  相似文献   
99.
浅论网络信息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阐述了网络信息污染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带来的危害作用,提出了防治信息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0.
茶毛虫病毒杀虫剂田间使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殷坤山  肖强 《中国茶叶》2004,26(3):18-19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茶毛虫病毒或EPNPV)是茶毛虫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对茶毛虫具有很强的致病力.齐义鹏等[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毛虫.生物防治通报,1986,2(2):43]和姚渭等[低位侧向喷施茶毛虫NPV技术及大田应用试验.茶叶科学,1987,7(2):52~53]分别通过收集罹病虫尸获得茶毛虫病毒,进行了田间防治茶毛虫试验,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