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3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77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小鹅瘟是推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常呈周期性流行.小鹅瘟病毒存在于病鹅的肝、脾、脑、肠道内容物中及血液中,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病鹅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被污染的饮水、饲料、用具、场地和孵房等,都是传播本病的途径.带有病毒的种蛋也是传播的媒介.1病状幼雏出壳后多于3日龄开始发病,主要表现为拉白痢,精神不振,常伏卧,少食或不食,或采食后又将食物甩去,嗓囊空软有多量液体(死后常流出),鼻孔周围常有分泌物,眼眶凹陷,脚残瘦干(脱水),缩颈弯头,不能站立,最后休克死亡,也有于临死前抽搐的.急性的病程1…  相似文献   
72.
旨在建立一种以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方法,用于小鹅瘟病毒的快速检测。小鹅瘟是一种常见的水禽传染病,严重危害我国养鹅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快速准确对小鹅瘟进行诊断,减少该病的危害,本研究以小鹅瘟病毒VP3基因保守片段为靶点,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建立了一种准确高效的小鹅瘟病毒RPA恒温快速检测方法,并对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进行评价,并与传统PCR和传统RT-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10 copies/μL的病毒核酸;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只特异性地扩增鹅细小病毒,而与鹅副黏病毒、鹅源鸭瘟病毒、小鹅流行性感冒病毒、鹅副伤寒病毒、大肠杆菌和曲霉菌均未发生交叉反应;同时该方法重复性检测的变异系数低于6%,具有很好的重复性。阳性符合试验表明该检测方法与荧光定量PCR符合率为99%。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小鹅瘟的大规模临床样本检测,为小鹅瘟病毒的高通量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3.
<正>现代畜牧业生产中,可以利用杂交手段改善畜产品品质,增加畜产品数量,提高经济效益。长期以来,丹东人选择的适应当地条件,抗病、耐寒、耐粗饲的本地鹅,尽管产蛋多,但生长速度慢,体型中下,产肉性能偏低,已不能满足养鹅业发展的需要。为此,本试验采取引进品种为父本,本地鹅为母本,进行两品种杂交,以提高养鹅经济效益为目的,为养鹅业发展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采取引进品种为父本,本地鹅为母本,进行两品  相似文献   
74.
<正>小鹅瘟(Gosling plague,GP)是由小鹅瘟病毒或称鹅细小病毒(Goose Plague virus或Goose Parvovirus,GPV)引起的主要侵害30日龄以内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急性肠炎及肝、肾、心实质脏器败血性病变为特征,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较高的死亡率,是危害和威胁养鹅业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2013年3月,贵州省某肉鹅饲养场的5日龄雏鹅患病,经临床诊断、病理剖检、  相似文献   
75.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属于呼吸—肠道孤儿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因其流行广泛、传染性强、致死率极高,对养鹅业危害严重,所以备受人们关注。在养鹅业生产中,其它一些疫病与该病的临床症状等极其相似,故在诊断时应注意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76.
鸭瘟(Duck plape0)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enteritis,DVE),俗称"大头瘟"或"肿头瘟",是大雁、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鸭瘟的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1923年,Baudet氏在荷兰首次发现鸭瘟,直到1940年Bos氏首次提出鸭瘟的名称,并确认是一种不同于鸡瘟的新病毒病,以后在欧美各国均有关鸭瘟的报道。  相似文献   
77.
近年来,养鹅业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由于科技推广力度不足、养殖者防疫意识偏低、养殖方式落后等因素致使小鹅瘟的危害作用也越来越大。养殖者应充分认识到做好小鹅瘟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做好小鹅瘟的免疫接种工作,这是保证养鹅效益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8.
<正>小鹅瘟(goslingplague,Gp),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30日龄以内雏鹅的严重广泛性卡他性肠炎疾病。早在1956年,我国学者方定一教授首先发现了此病,并将该病命名为小鹅瘟(Gosling plague,GP)。小鹅瘟是小鹅的最烈性传染病,病死率高,主要特点是肠炎、小肠粘膜脱落、坏死,形成特征性的肠内栓塞[1]。2014年6月,我市某一养鹅户雏鹅发病死亡,送样检测,经过临床剖  相似文献   
79.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崇尚及需求,养鹅业发展较快,饲养规模不断扩大,使我国养鹅业的格局逐渐发生变化。但由于有的养殖户缺乏饲养经验和忽视疫病的防治,在育雏时常发生小鹅瘟疾病。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和死亡率均较高,造成雏鹅大量死亡导致养殖失败,所以防治好小鹅瘟已成为养鹅成败的关键环节,应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0.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与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该病仅发生于鹅与番鸭,其他禽类无易感性。其发生与危害程度与日龄密切相关,主要危害5~25日龄的雏鹅及雏番鸭,随着日龄增大而逐渐减少。1月龄以上较少发病,成年鹅可带毒排毒而不发病。病雏及带毒成年鹅是传染源。在自然情况下,该病经消化道感染,与病禽直接接触或采食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是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病毒还可附着于蛋壳上,通过蛋壳污染孵化器。易感雏鹅与雏番鸭造成该病的传播。笔者于2012年7月6日诊治一起雏鹅发生小鹅瘟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