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7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林业   20篇
农学   64篇
基础科学   17篇
  56篇
综合类   1078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220篇
畜牧兽医   3104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395篇
  2011年   343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本试验旨在研究枸芪多糖对育肥猪肠黏膜免疫调控的关键基因,阐明其对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可能作用机理。选用80~90日龄的健康育肥母猪18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的枸芪多糖,试验期90 d。采集育肥猪的空肠肠段,提取RNA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免疫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枸芪多糖差异表达的免疫基因有75个,其中有26个上调基因和49个下调基因。2)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免疫调节、免疫应答和应激反应,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以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为主的免疫信号通路。3)通过对肠黏膜差异表达的关键基因原癌基因Jun(JUN)和原癌基因Fos(FOS)的探究可见,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白细胞介素-18(IL-18)、补体5(C5)、JUN和FOS的基因表达受到抑制,Jun和Fos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枸芪多糖可提高肥育猪的肠黏膜免疫功能。枸芪多糖通过调节JUN、FOS、IL-18等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IL-17和NOD样受体信号通路,以此来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2.
对仔猪直肠内容物分离的粪肠球菌进行体外耐受性研究。以粪肠球菌体外存活率为考察指标,通过耐酸性、耐胆盐、耐高温试验来研究菌株的体外培养特性。耐酸性试验采用pH为2.0、3.0和7.0培养基培养菌株3h,其存活率分别为2.18%、121.01%和134.02%;胆盐浓度在0.1%~0.3%培养菌株,生长良好且存活率均在70%以上;耐高温实验是在50℃和60℃处理30min后存活率菌小于50%,菌株对高温敏感。结果表明,仔猪肠源粪肠球菌有较好的耐酸性及耐胆盐能力,但对高温敏感。  相似文献   
103.
肉鸡肠毒综合征是在现代养禽生产中引起肉鸡伤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肉鸡生长,降低饲料回报率.本病发生对象以雏鸡为主,传播速度快,造成损失较大,需要引起重视.本文对本病发生的病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诊断方法,并从预防和疾病控制两个方面谈了一些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畜牧与兽医》2016,(4):76-78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AP法探究波形蛋白在黄羽肉鸡肠道的分布规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波形蛋白在鸡小肠黏膜上皮、小肠腺细胞腔面、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均呈强阳性表达;在黏膜的固有膜呈阳性表达,肌间神经丛的血管壁周围呈强阳性表达;波形蛋白在鸡大肠黏膜上皮、大肠腺呈阳性表达,在固有膜、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均呈强阳性表达。波形蛋白是神经胶质细胞的标记物之一,其在鸡肠道的分布特征表明肠神经胶质细胞(EGCs)不仅对肠神经系统(ENS)的肠神经节细胞起支持、营养和保护作用,而且可能参与肠黏膜屏障、肠腺分泌、肠道物质的分泌与吸收、肠蠕动及血液的供应调节等诸多功能。  相似文献   
10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回肠黏膜免疫指标和盲肠发酵指标的影响,为益生菌在肉兔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参考。选用28日龄断奶、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商品伊拉肉兔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8CFU/kg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bacillus plantarum)、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和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预试期7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内脏器官发育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有降低肉兔腹泻率的趋势(P=0.0595),有提高肉兔成活率的趋势(P=0.0603)。2)各试验组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酸梭菌组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试验组的回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回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试验组的盲肠内容物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盲肠内容物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酸梭菌组的盲肠内容物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均能够改善肠道形态结构,改变盲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组成,提高机体肠道黏膜免疫性能,对维持肉兔肠道健康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综合本试验结果,丁酸梭菌对维持肉兔肠道形态结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6.
随着抗生素在饲料产业中的全面禁用,如何在后抗生素时代中保证动物的高效生产成为当前饲料行业的主要任务。防御素作为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分子,是机体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防御素参与并调控动物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而后者常被认为是决定高效生产中饲料养分沉积与转化的关键。因此,全面了解防御素的作用机制及其参与动物肠道稳态调节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介绍了防御素的来源、功能及作用机制,并着重分析防御素在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促进肠道黏膜免疫反应以及调控肠道微生物菌群的作用,以期为防御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是研究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 LPS)导致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将所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LPS组,每组按时间分为4个亚组:3h、6h、9h、12h。空白对照组加维持培养液,LPS组加1μg/ml LPS培养液,在CO2培养箱内静置培养。结果表明,一氧化氮(NO)分泌明显升高,3h后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而内皮素(endothelin; ET)分泌急剧升高,9h后达到高峰,随后又开始逐渐降低,但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所以引起了NO和ET的升高可能是LPS导致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08.
本文报道了我国的3种枝角类雄体新记录,描述了形态特征。还对另2种枝角类雄体作了新的补充描述。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掌握长春地区梅花鹿毕氏肠微孢子虫(Enterocytozoon bieneusi)的感染率及基因型种类的分布情况,探究其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源由,本研究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采集长春地区8个养殖场共计538份梅花鹿粪便样品进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型分析,经PCR鉴定,测序分析、序列拼接比对以及系统进化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长春地区梅花鹿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率为17.84%(96/538),不同养殖场的感染率为0~47.96%;研究共发现14种基因型(BEB6、EbpC、Ⅰ、JLD-Ⅲ、JLD-Ⅸ、JLD-ⅩⅤ、JLD-ⅩⅥ、JLD-ⅩⅦ、JLD-ⅩⅧ、JLD-ⅩⅨ、JLD-ⅩⅩ、JLD-ⅩⅪ、JLD-ⅩⅫ和JLD-ⅩⅩⅢ),其中BEB6为优势基因型。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选择MS1、MS3、MS4以及MS7位点对毕氏肠微孢子虫阳性样本进行多态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在96份阳性样品中,共有16份阳性分离株在至少2个位点同时扩增成功,形成10个多位点基因型(multilocus genotypes,MLGs),相同的基因型之间存在不同亚型,表明长春地区梅花鹿毕氏肠微孢子虫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长春地区梅花鹿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流行病情况及基因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不仅为梅花鹿毕氏肠微孢子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防控毕氏微孢子虫在人和动物间的传播提供基础数据,对保障公共卫生与健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0.
1仔猪水肿病仔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乳后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季多发。该病发病突然,爆发初期常见不到临床症状病畜就突然死亡,发病稍慢的早期表现为精神沉郁、不食,眼睑、头部、颈部和肛门等部位水肿,有时全身水肿,指压留痕。病初有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