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60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7篇
  9篇
综合类   315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26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在同一地块通过对白术根腐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确定白术根腐病分为湿腐和干腐2种症状,湿腐为主要症状类型,在田间所占比例达69.68%.通过对30个病株样本进行病原分离,共分离得到131个菌株,12种分离菌中有7种对白术具有致病力,其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能产生白术根腐病的典型症状.尖孢镰刀菌为根腐病主要致病菌,并能导致两种症状,致病率达90%;茄病镰刀菌危害症状为湿腐,致病率为30%.  相似文献   
72.
本试验旨在研究白术、微米白术及白术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96头平均体重14.82 kg左右的杜长大断奶仔猪,按饲养试验要求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3组分别添加1%80目白术、0.2%白术多糖和1%微米白术。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微米白术添加组可显著提高日增重(P<0.05)、降低饲料增重比和腹泻率,而且效果优于1%80目白术组和0.2%白术多糖组。在免疫功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添加80目白术和微米白术均可显著提高在ConA诱导下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和LPS诱导下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率,并显著提高血清IgG、IgA和IL-2浓度,并且微米白术可显著提高血清IL-1浓度。3个处理组中,饲粮中添加1%微米白术能促进仔猪整体免疫功能而且效果优于1%80目白术和0.2%白术多糖。  相似文献   
73.
1鸡白痢白头翁、白术、茯苓各等份共研细末,每只幼雏每天0.1~0.3克,中雏每天0.3~0.5克,拌入饲料,连喂10天,治疗雏鸡白痢,疗效很好,病鸡在3~5天内病情得到控制而痊愈。黄连、黄芩、苦参、金银花、白头翁、陈皮各等份共研细末,拌匀,按每只雏鸡每日  相似文献   
74.
研究白术粗多糖(简称白术多糖)对湘黄鸡生长性能的影响,为白术多糖在畜禽业的应用提供依据。试验选用240只1日龄湘黄鸡,随机平均分成5组,每组设4个重复,其中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和D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梯度(0.2%、0.4%和0.6%)的白术多糖;E组为抗生素添加组。整个饲养试验分为2个阶段,1~14日龄为第1阶段,15~30日龄为第2阶段。结果表明:在1~14日龄阶段,B组脾指数显著高于A和E组,D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C组法氏囊指数高于其他各组;在15~30日龄阶段,B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A和E组,各组间脾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差异不显著。白术多糖对1~14日龄阶段的湘黄鸡脾、胸腺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的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5.
采取水提醇沉、Sevage法除蛋白、D101大孔树脂柱分离、透析等方法提取纯化白术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白术多糖经三氟乙酸高温水解,醋酸酐乙酰化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其单糖组成。将35只ICR小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5只。以卵清白蛋白(OVA)为模式抗原,分别设含150、300或600μg白术多糖或黄芪多糖组,对照组仅免疫OVA。抗原和佐剂混合均匀后,腹部皮下注射疫苗,共免疫2次,间隔2周。二次免疫后2周摘除眼球采血,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抗OVA抗体及亚类水平。结果显示,白术多糖得率为4.2%,多糖含量为86.2%,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OVA疫苗中添加白术多糖能显著提高ICR小鼠血清中抗OVA特异性抗体及抗体亚类水平,表明白术多糖皮下注射后具有免疫佐剂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获取白术中高质量基因组DNA。[方法]选取新鲜白术叶片,破碎细胞壁,用经改良的CTAB与SDS法进行DNA分离纯化提取。[结果]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 OD值为1.8~1.9,较改良SDS法的OD值(1.5~1.6)高。[结论]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浓度和纯度较高,可作为模板用于后续分子标记的研究。  相似文献   
77.
    
  相似文献   
78.
为考察祁白术多酚(polyphenols from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grown in Qimen, AMP)的可利用性,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酶法提取工艺,并研究AMP的抗氧化、抑制黑色素合成活性。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30 g·mL-1、酶解时间20 min的条件下,当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35%、酶解温度为44℃、pH值为4.7、搅拌转速为670 r·min-1时,AMP提取量最高,为26.58±0.23 mg·g-1。统计学分析显示,所选响应面模型拟合较好,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合理可行。AMP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总还原力、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AMP浓度为0~0.02 mg·mL-1时,对B16细胞无毒性作用。与α-MSH模型组相比,AMP显著下调了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细胞内黑色素的合成(P<0.05);当AMP浓度为0.02 mg·mL-1时,对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合成抑制率分别为30.11%、43.35%,阳性对照熊果苷(0.1 mg·mL-1)对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合成的抑制率分别为22.03%、39.77%,表明AMP对黑色素生成的抑制效果强于熊果苷。本研究结果为祁白术多酚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9.
为分析我国白术主产区的白术药材的品质特征,本研究系统收集浙江、湖北、湖南和安徽4个主要产区的60批次白术药材,采用HPLC分析技术,构建指纹图谱并定量分析苍术酮、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和白术内酯Ⅲ4个化学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指纹图谱相似性分析,明确各产区白术的品质变异度和差异性特征。结果表明,本研究中不同产区间白术药材的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和白术内酯Ⅲ含量组成没有显著区分;安徽北部产区药材的苍术酮含量显著低于南方产区的药材;安徽谯城1 a生白术样品的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显著低于各地2 a生的样品。通过HPLC指纹图谱能够显著区分安徽北部产区与南方产区的白术药材。  相似文献   
80.
白术根茎腐烂病病原分离鉴定与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共分离得到58个病原菌菌株,其中丝核菌属Rhizoctonia菌株25个,小菌核属Sclerotium菌株19个,镰刀菌属Fusarium菌株11个,腐霉菌属Pythium菌株10个。在丝核菌中有22个菌株是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小菌核属的19个菌株全部是罗氏小菌核Sclerotium rolfsii,镰刀菌中有10个菌株是尖孢镰Fusarium oxysporum Schecht,3个腐霉菌株则全部是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用绿亨一号、井冈霉素和甲霜灵3种药剂单独防治时都有效果,但显著低于绿井混合或绿甲混合处理的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