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54篇
  免费   949篇
  国内免费   1798篇
林业   2116篇
农学   2694篇
基础科学   1069篇
  1715篇
综合类   16917篇
农作物   2018篇
水产渔业   1234篇
畜牧兽医   12680篇
园艺   2821篇
植物保护   1637篇
  2024年   262篇
  2023年   778篇
  2022年   822篇
  2021年   912篇
  2020年   900篇
  2019年   1134篇
  2018年   520篇
  2017年   868篇
  2016年   1069篇
  2015年   1342篇
  2014年   2130篇
  2013年   2061篇
  2012年   3033篇
  2011年   2849篇
  2010年   2802篇
  2009年   2651篇
  2008年   3008篇
  2007年   2317篇
  2006年   2232篇
  2005年   2038篇
  2004年   1400篇
  2003年   1249篇
  2002年   915篇
  2001年   1016篇
  2000年   782篇
  1999年   651篇
  1998年   650篇
  1997年   698篇
  1996年   595篇
  1995年   581篇
  1994年   488篇
  1993年   477篇
  1992年   405篇
  1991年   304篇
  1990年   357篇
  1989年   280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0篇
  1974年   7篇
  1957年   23篇
  1955年   5篇
  195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1.
为了解豫西地区各类野草对肉兔的适口性,提高野草在养兔生产中的利用效果,促进野草资源合理利用。2000~2001年间,利用豫西地区常见50种野草饲喂日本大耳白、哈白兔及二者杂种,研究肉兔对野草的适口性。  相似文献   
92.
吴风华 《食用菌》2004,26(3):41-42
近几年我国鸡腿菇栽培面积逐年增加,但在栽培过程中常常发生小菇萎缩、黑头、最后死亡的现象,严重时床面上造成小菇的成批死亡,给广大菇农带来不应有的经济损失。笔者在指导菇农生产过程中,针对死菇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3.
在我国紫菜养殖有着多年的历史,大规模的紫菜生产集团也在形成,但是对紫菜病害的防治,特别是对紫菜危害最大的黄斑病没有好的防治措施。本文仅简单介绍该病的防治方法,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94.
《杭州农业科技》2004,(1):24-25
供试材料为A(太空黄瓜2—2一华2)、B(太空黄瓜2—1—华3)、C(津优2号),并以C作为对照,以上品种分别由湖州市金秋大地农贸有限公司和天津市黄瓜科学研究所提供。  相似文献   
95.
新型玉米Y型雄性不育系的特性一遗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96.
97.
吴友良 《广西蚕业》1994,31(2):12-16
桑蚕的僵病是由丝状真菌分生孢子而引起的传染病.由于病原的生态特性及其传染途径的特殊性,自古以来对桑蚕茧的生产一直构成严重的威协。建国以来,经各地蚕业研究机构研究,相继推出了近20种的防僵药剂,使病性得已人为控制,但只要稍有疏忽,又会引起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98.
一、改良城杂五号早中熟大白菜 曾在上海、江苏、甘肃、湖南等地大面积种植,一度成为当地的主栽品种。近年来,因城杂五号抗病性一般,病害时有发生,致使栽培面积逐年下降,亩产值减少。鉴于上述原因,青岛市蔬菜良种开发中心科技人员对原杂交组合进行改良,培育出改良城杂五号。该品种比城杂五号抗病性明显增强,而且单株重有所提高。1994年秋在上海青浦县赵屯乡进行了22个中晚熟品种比较试验,改良城杂五号表现最好,不仅比其他品种抗病,而且单株重也超过城杂五号。该品种在上海地区很受菜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99.
100.
<正> 我省常年种植甘薯约500万亩。目前所用品种已有相当一部分混杂退化,不抗病,产量低,急需更换。为了生产上的需求,我们对1986——1987年省区试的结果进行了分析,重点是近年育成的冀薯二号和三号两个新品种的丰产性及适应性,以徐薯18为对照,分别在省粮油作物所、唐山农科所、安国县良种场、卢龙县城关镇和丰润县农科所五种甘薯种植区域和土壤类型。均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起垄栽培,1986年重复四次,其中一次作生长动态调查,1987年重复三次,小区面积0.025亩,密度同当地种植习惯。一、丰产性分析各试点两年平均产量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