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4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266篇
林业   217篇
农学   244篇
基础科学   22篇
  92篇
综合类   2410篇
农作物   115篇
水产渔业   238篇
畜牧兽医   1552篇
园艺   227篇
植物保护   376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376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滑子蘑菌丝体为试材,利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采用体外细胞试验、琼脂凹环法,检测了滑子蘑多糖的抗肿瘤、抑菌活性,并研究了多糖的保湿特性,以期为滑子蘑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空白试验组相比,滑子蘑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Ana-1的促增长率为48.65%,对胃癌细胞HGC-27的增殖抑制率为58.21%,对乳腺癌细胞BT-549的增殖抑制率为76.83%,对宫颈癌细胞Hela-229的增殖抑制率为63.57%;滑子蘑多糖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性增强;在30℃、RH 45%的恒温恒湿条件下,保湿性大小顺序为壳聚糖透明质酸山梨醇滑子蘑多糖甘油,在30℃、RH 80%的恒温恒湿条件下,保湿性大小顺序为透明质酸山梨醇壳聚糖滑子蘑多糖甘油,2种条件下滑子蘑多糖的保湿率都高于甘油,说明滑子蘑多糖有较好的保湿性。  相似文献   
102.
以青天葵为试材,乙醇为溶剂,对青天葵进行总黄酮提取;采用清除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测定总还原能力的方法来评价青天葵总黄酮抗氧化活性;并通过测定其对6种试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来考察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青天葵黄酮提取液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优于同浓度的抗坏血酸溶液,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是17.4μg·mL~(-1),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50是95.5μg·mL~(-1),还原能力稍弱于抗坏血酸;对白色念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抑制作用较强,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25mg·mL~(-1)。  相似文献   
103.
以牛角瓜根为实验材料,采用索氏提取法,以4种不同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甲醇)对牛角瓜的根进行提取,并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对粗提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评价,供试菌包括白色念珠菌等6种真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7种细菌。结果表明:石油醚粗提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大肠埃希氏菌都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且抑菌效果接近或优于阳性对照氟康唑,对尖孢镰刀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也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氯仿粗提物对白色念珠菌及粪链球菌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乙酸乙酯粗提物对粪链球菌表现出最好的抑菌活性;甲醇粗提物的抑菌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104.
统计归纳了纳米TiO_2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及研究热点,分析了纳米TiO_2的抑菌机制及作用,综述了纳米TiO_2在水果、蔬菜、食用菌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展望了纳米TiO_2在食品保鲜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纳米TiO_2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5.
应用分子蒸馏技术加工冷压甜橙精油,分离得到轻相与重相两个组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鉴定出甜橙精油轻相组分中含22种化合物,重相组分中含40种化合物。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甜橙精油轻相和重相组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为0.78~3.125μL/m L。抑菌活性受不同p H和温度条件的影响,酸性环境下轻相组分的抑菌效果较好,碱性环境下重相组分的抑菌活性更强。在高温处理下,轻相组分对细菌的抑菌效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重相组分的抑菌效果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06.
脱镁叶绿酸钠是叶绿素代谢中间产物脱镁叶绿酸a的水溶性钠盐,具有良好的光敏抑菌活性。为探索光照条件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在不同光照度、光波长及光照时间条件下,脱镁叶绿酸钠对忽视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neglecta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20 mg/mL的脱镁叶绿酸钠在照度为2 000 lx的白光照射下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83.7%,在黑暗条件下抑制率为77.0%,表明光照对脱镁叶绿酸钠抑菌活性有显著影响 (P < 0.05);此外,白光的效果好于单色光;光照度及光照时间对抑菌活性也有显著影响,其中当照度为16 000 lx且光照时间为24 h时抑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07.
isopropylstilbene (3, 5-二羟基-4-异丙基二苯乙烯) 是发光杆菌Photohabdus temperata产生的一种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为促进isopropylstilbene在农业抗生素领域应用价值的开发,采用固相萃取、柱层析等技术从发光杆菌P. temperata SN 35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其纯度;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发光杆菌SN 35摇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初步研究了所分离化合物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离体抑菌活性及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所分离的化合物为isopropylstilbene,纯度为93%;对发光杆菌SN 35摇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后,isopropylstilbene的产量是优化前的2.22倍。离体抑菌试验结果表明:isopropylstilbene对灰葡萄孢的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为 (9.17 ± 0.17) μg/mL,但低于对照药剂百菌清[EC50值为 (0.90 ± 0.08) μg/mL];在10 μg/mL下,isopropylstilbene对灰葡萄孢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63.01%。活体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200 μg/mL下,isopropylstilbene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92.19%,与百菌清的防效 (97.63%) 相当,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72.12%,略低于百菌清 (81.61%)。本研究通过对isopropylstilbene发酵条件的优化,为其工业化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该化合物对灰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为天然杀菌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在活性追踪指导下,采用多种分离技术从河朔荛花根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技术并结合相关文献确定其结构分别为1-己酸-2,3-硬脂酸甘油三酯( 1 )、β-谷甾醇( 2 )、月桂醇( 3 )、顺-十八碳-9-烯酸( 4 )、(2E)-庚基-3-(3, 4-二羟基苯基)丙烯酸酯( 5 )、(–)-pluviatolide( 6 )、1β-hydroxy-10β-H-guaia-4,11-dien-3-one( 7 )、异狼毒素( 8 )、新狼毒素B( 9 )、瑞香酚( 10 )、单棕榈酸甘油酯( 11 )和(+)-去甲络石甙元( 12 )。其中,化合物 3 、 4 和 6 ~ 12 均为首次从河朔荛花中分离得到。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异狼毒素( 8 )和新狼毒素B( 9 )对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68.4 μg/mL和44.9 μg/mL,对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25.1 μg/mL和14.0 μg/mL。  相似文献   
109.
雷帕霉素为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药剂,对多种人类疾病有效,近年发现其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也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有望开发为微生物源农药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而目前关于雷帕霉素的水解行为及其对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还未见报道。为评价雷帕霉素的水解行为及其对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测定了雷帕霉素在不同pH值、温度、初始浓度及光源中的水解特性,同时测定了其对家蚕、意大利工蜂、斑马鱼及赤子爱胜蚯蚓4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水解试验结果表明:碱性环境、紫外光照及高温有利于雷帕霉素的水解。当其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半衰期分别为66.63、38.93及77.00 h;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时,半衰期分别为144.38、105.00及165.00 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雷帕霉素对家蚕和斑马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 386.46和3.50 mg/L (有效成分,下同);对意大利工蜂的急性经口毒性48 h-LD50值为8.95 μg/bee,急性接触毒性48 h-LD50值为16.79 μg/bee;对赤子爱胜蚯蚓的14 d-LC50值为223. 81 mg/kg。按照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准则” (GB/T 31270—2014) 的毒性等级划分标准,雷帕霉素对家蚕、斑马鱼、赤子爱胜蚯蚓的急性毒性分别为 “低毒”、“中毒” 和 “低毒”,对意大利工蜂的急性经口毒性为 “中毒”,急性接触毒性为 “低毒”。研究表明,雷帕霉素属于易降解性药剂,对家蚕、意大利工蜂、斑马鱼及赤子爱胜蚯蚓4种非靶标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精准防治油茶炭疽病,为开发油茶炭疽病生物防治菌剂,获取更加高效、安全的油茶炭疽病生物防治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YL13、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Streptomyces globisporus subsp.Globisporus F10为供试拮抗菌,研究其发酵滤液对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