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8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242篇
林业   211篇
农学   226篇
基础科学   21篇
  82篇
综合类   2291篇
农作物   101篇
水产渔业   180篇
畜牧兽医   1376篇
园艺   222篇
植物保护   371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403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马洪涛  高霞  董汇泽 《北方园艺》2015,(23):120-122
为比较Cu_2O纳米粉与Cu_2O超细粉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菌效果,以番茄早疫病菌菌种为试材,用原粉体和配制的粉体悬浮液对番茄早疫病菌进行抑菌试验,采用含药培养基法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Cu_2O纳米粉与Cu_2O超细粉对番茄早疫病菌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与含药培养基中粉体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Cu_2O纳米粉悬浮液和Cu_2O超细粉悬浮液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Cu_2O纳米粉与Cu_2O超细粉;Cu_2O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取决于粉体中微粒的含量以及微粒在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不同作用因素对纳米TiO_2的光催化活性影响,为纳米TiO_2光催化杀菌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菌液初始浓度、光照强度和纳米TiO_2浓度为主要变量因素,研究不同因素条件下纳米TiO_2对鸡肉源微生物P.fluorescens和M.caseolyticus的光催化抑菌作用效果。[结果]纳米TiO_2浓度增加对P.fluorescens和M.caseolyticus的抑菌作用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佳浓度值为0.4 g/L;增高光照强度,降低初始菌液浓度,纳米TiO_2的光催化抑菌效果增强;相同试验条件下,纳米TiO_2对P.fluorescens和M.caseolyticus的光催化抑菌作用一致,对M.caseolyticus的抑菌率始终低于P.fluorescens。[结论]M.caseolyticus对纳米TiO_2的光催化作用比P.fluorescens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53.
益生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改善动物肠道菌群平衡,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已初见成效。益生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物质,具有抑制真菌和细菌生长的作用,本文旨在对益生菌产生的主要抑菌物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54.
55.
56.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发生普遍,严重制约了桃产业的发展。为研究植物内生菌对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从健康桃树、博落回、金银花、板栗等健康植物材料中分离筛选出优势拮抗内生菌株,并测定其胞外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细胞膜与细胞壁通透性、纤维素酶活性、胞外多糖(EPS)含量、呼吸代谢、核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45株内生菌中,从金银花植株中分离的曲霉属JYY-3菌株抑菌效果最好,其最小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50、200 mg/mL。经该菌株胞外代谢产物处理后,桃树细菌穿孔病病原菌核酸泄漏量、AKP活性和电导率显著提高,且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此外,JYY-3菌株胞外代谢产物能显著降低病原菌纤维素酶活性、EPS含量、DNA和RNA含量,抑制其琥珀酸脱氢酶(SDH)、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且浓度越高作用越强,经2.0MIC菌株JYY-3代谢产物处理12 h后,桃树细菌穿孔病病原菌的SDH、MDH活性较对照组分别降低107.644、13.729 U/mg。可见,金银花内生菌株JYY-3对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病原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通过抑制纤维素酶活性及EPS合成以...  相似文献   
57.
本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大肠杆菌Nissle 1917(Ec N)抗逆性能、猪肠上皮细胞黏附率及抑菌效果。采用体外法对Ec N进行生长曲线绘制和耐酸、耐胆盐、耐热性能的测定;以猪肠上皮细胞IPEC-J2细胞为体外细胞模型,考察了Ec N对该细胞的黏附率以及对致病菌大肠杆菌K88的黏附抑制率;同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了Ec N对IPEC-J2细胞β-防御素-2和Toll样受体4的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Ec N对高酸、高胆盐和高温环境具有一定耐受能力。2)Ec N对IPEC-J2细胞的黏附作用以对数期最佳,黏附率达33.96%,显著高于迟缓期、稳定期和衰亡期(P0.05)。3)Ec N对致病菌大肠杆菌K88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黏附抑制率达87.84%。4)Ec N还能上调IPEC-J2细胞β-防御素-2和Toll样受体4水平。结果提示,益生菌Ec N具有较好的抗逆性能,能够良好地黏附猪肠上皮细胞,对致病菌大肠杆菌K88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通过对3种常用的阴道准备方法进行比较,以期找到患者易接受,护士易操作,准备效果好的方法。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8拟行择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且白带异常需行阴道准备者共计150例,随机分为碘伏冲洗组、碘伏擦洗组和阴道上药后碘伏擦洗组,每组50例。碘伏冲洗组患者入院后即行常规阴道冲洗,1次/d,共冲洗3d。碘伏擦洗组患者入院后即用0.5%碘伏原液浸泡的棉球行阴道擦洗,2次/d,共擦洗3d。阴道上药后擦洗组患者于术前第3天即在门诊由医生据阴道白带检查结果选择相应抑菌栓,指导其于每晚临睡前行阴道上药至后穹窿,共上药3d,术前1天入院。3组患者均于术前30分钟行阴道擦洗1次,用无菌小纱布擦干。3组患者均于阴道准备前,术前30min阴道擦洗前、后取阴道分泌物进行白带常规涂片多项检查。结果:碘伏冲洗组、碘伏擦洗组和上药后碘伏擦洗组患者的白带转阴率分别为96%、94%和96%,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体温、白细胞异常率和阴道残端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药后碘伏擦洗组的住院天数比碘伏冲洗组和擦洗组都短(P0.01)。结论:选择性阴道上药后碘伏擦洗可以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是有效实用的子宫全切术前阴道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59.
研究大蒜素对番茄生产上叶霉菌主流生理小种1.2.3.4以及2014年新发现生理小种2.5、2.4.5和1.2.3.4.9的抑制作用,为开发安全、高效的植物源农药奠定基础。首先制备大蒜素抽提母液,采用定硫法对其中的大蒜素进行定量测定,发现当溶液中滴加4 m L浓硝酸、溶液p H值为2.0时能够更为准确地测得大蒜素的含量,试验测得大蒜素含量为0.52%。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蒜素对4个叶霉菌生理小种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抑制试验,离体叶片上的病害预防试验以及苗期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当大蒜素剂量25μL/m L时,其对叶霉菌生理小种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较高,其中对1.2.3.4的抑制率最高,对1.2.3.4.9的抑制率最低,对其他2个生理小种的抑制率差异不显著。当大蒜素剂量7.5μL/m L时,其对4个生理小种孢子萌发的抑制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对1.2.3.4.9的孢子萌发抑制率最低,对1.2.3.4的孢子萌发抑制率最高。当大蒜素剂量为125μL/m L时,其对叶霉菌4个生理小种在离体叶片上的预防效果均超过95%。苗期药效试验表明,在相等剂量下,大蒜素对叶霉菌的防治效果高于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说明大蒜素是一种可以替代化学药剂防治叶霉病的有效抑菌物质。  相似文献   
60.
《天津农业科学》2016,(7):33-36
主要研究了苦瓜籽皂苷的提取工艺及抑菌活性。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苦瓜籽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即超声波功率为240W,超声波提取时间为40 min,乙醇浓度为85%,液料比为15,此条件下苦瓜籽皂苷提取率达到1.85%。苦瓜籽皂苷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和根霉的MIC为6.25%,对大肠杆菌的MIC为12.5%,对沙门氏菌和酿酒酵母的MIC为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