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6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422篇
林业   396篇
农学   371篇
基础科学   96篇
  311篇
综合类   2395篇
农作物   366篇
水产渔业   540篇
畜牧兽医   1990篇
园艺   190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273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293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417篇
  2011年   492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中国蜂业》2016,(12):46-51
国内外关于单花蜜的研究报道很多,然而对于百花蜜的研究报道并不多见。本研究以德钦中蜂百花蜜为主要研究对象,参照国家相关标准的方法测定理化指标,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中蜂百花蜜样的10个理化指标检测值均符合我国蜂蜜标准GB18796-2005的要求;通过对5个蜜样的离子图谱进行检索分析,共确定130种化合物,5个蜜样虽为同一时段同一地区采集,但其挥发性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并发现异辛酸在德钦百花蜜中为主要挥发性成分,间乙酰氨基苯酚可能为德钦百花蜜的特有挥发成分。本研究旨在评价德钦中蜂百花蜂蜜的质量和营养价值以及为百花蜂蜜的研究提供真实的科学依据,为当地蜂产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2.
梨新鲜度与其挥发性成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砀山酥梨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了砀山酥梨在(4±1)℃条件下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检测了砀山酥梨可溶性固形物、硬度、酸度等新鲜度指标,探讨了砀山酥梨新鲜度与其挥发性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鲜砀山酥梨在(4±1)℃条件下的保鲜时间为42d,其特征性气味成分主要为正己醇、1-辛醇;不新鲜砀山酥梨的特征性气味成分为2-甲基丁基乙酸酯、硅酸四乙酯、异戊醇、正己醇、1-辛醇、香叶基丙酮,且砀山酥梨由新鲜变为不新鲜时的阈值分别为1.57、2.74、1.39、15.15、211.13、2.36μg/L。试验结果为通过气味判断砀山酥梨的新鲜度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和金福菇(Tricholoma lobayense)子实体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定量分析.糙皮侧耳和金福菇子实体样品中均检测出65种挥发性成分;在糙皮侧耳子实体的挥发性成分中2,6-二叔丁基对甲酚、5-乙酰基氧基甲基-2-糖醛、3-辛酮、3-辛醇和苯乙醛相对含量较高,百分比分别为21.24%、14.71%、13.22%、7.75%和6.73%;在金福菇子实体挥发性成分中2,6-二叔丁基对甲酚、1-辛烯-3-醇、2-戊基-呋喃、(E,E)-2,4-癸二烯醛和(Z)-2-辛烯-1-醇,相对含量较高,百分比分别为18.84%、18.07%、17.78%、6.34%和3.80%.  相似文献   
104.
针对科尔沁沙地土壤质量退化、花生连作障碍问题,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章古台试验站进行田间定位实验,设置玉米(Zea mays L)-花生(Arachis hypogaea)-玉米轮作(L1)、花生-玉米-花生轮作(L2)、玉米连作(YL)和花生连作(HL)4种种植模式,采集0-20cm土层土壤样品,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测定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结果表明:L1和L2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总丰度、细菌群落丰度、真菌群落丰度、放线菌群落丰度均显著高于YL和HL。主成分分析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L1和L2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土壤微生物各菌群丰度呈正相关;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总量与土壤总PLFA含量正相关。综上,轮作引起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变化是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累积的驱动因素。花生-玉米轮作种植能有效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缓解花生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05.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mpound p1ant nutrients (CPN) on rumen fermentation parameters, rumen microbiota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longissimus dorsi musc1e in finishing sma11 tai1 Han sheep. Sixteen 4-month-o1d finishing sma11 tai1 Han sheep with an initia1 body weight (BW) of (24.18±0.31) kg were random1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ame1y, with 8 rep1icates per group and 1 sheep per rep1icate. The sheep in the contro1 group were fed a basa1 diet, whereas the sheep of the contro1 group (CPN group) was fed the basa1 diet supp1ementation with 3‰ CPN. The experiment 1asted for 97 days after 7 days adaption. The resu1ts showed as fo11ow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1 group, 1) adding CPN de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NH3-N) (P<0.05); 2) CPN supp1ementation affected beta diversity of rumen microbiota; 3) the re1ative abundance of Acidobacteriota, Erysipe1otrichaceae_UCG-002, Lactobacillus, and Megasphaera were enhanced by adding CPN (P<0.05), whereas, the re1ative abundance of Bacteroidetes and Prevotella was 1ower (P<0.05); 4) the supp1ementation of CP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longissimus dorsi musc1e of fattening sma11-tai1ed Han sheep (P>0.05); 5) the contents of tota1 MUFA, C18:1n9c, C14:1, C16:1, C18:2n6c, C18:3n3 and n-3PUFA in the longissimus dorsi musc1e were corre1ated with the re1ative abundance of Megasphaera, Erysipe1otrichaceae_UCG-002, Succiniclasticum and Ruminococcus (P<0.05). In conc1usion, CPN can regu1ate the rumen microbiota structure and reduce the rumen NH3-N concentration of fattening sma11-tai1ed Han sheep. In production practice, CPN can be used as a rumen eco1ogica1 regu1ator. © 2023 Author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06.
为了解不同燕麦品种的瘤胃降解及发酵特性,采集10个燕麦品种(青海444、林纳、青引1号、青燕1号、青引2号、加燕2号、青海甜燕麦、骏马、莫妮卡、青莜3号)抽穗期全株样品,首先通过化学分析法测定其营养价值,然后选用3只体重接近的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湘东肉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并利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法对选取的牧草进行体外瘤胃发酵试验,测定发酵6、24、48、72 h的干物质降解率和48 h的产气量,以及发酵24 h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态氮(NH3-N)浓度。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燕麦牧草营养成分中,粗蛋白、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淀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营养成分含量范围:粗蛋白9.23%~13.69%、粗灰分7.30%~8.31%、NDF 47.46%~54.04%、ADF 24.52%~31.03%、半纤维素21.44%~26.64%、淀粉3.43%~4.27%、总能14.59~15.05 MJ/kg;加燕2号、青引1号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燕麦品种(P<0.05)。体外发酵参数差异亦存在显著差异,青海444的...  相似文献   
107.
试验旨在对12个地方鸡种肌肉脂肪酸相对含量比较及因子分析。文章基于前人研究结果对12个地方鸡种(白耳鸡、狼山鸡、萧山鸡、北京油鸡、乌骨鸡、余干黑鸡、崇仁麻鸡、三黄鸡、康乐鸡、藏鸡、武定鸡、大围山鸡)的营养成及肌肉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黄鸡的系水力、剪切力、pH值均优于萧山鸡、白耳鸡、北京油鸡。藏鸡肉的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其他11个鸡种。三黄鸡、白耳鸡及藏鸡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乌骨鸡的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44.96%),藏鸡的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低(31.67%)。藏鸡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68.22%),狼山鸡和乌骨鸡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低(54.34%、54.43%)。主成分分析获得的前6个主成分可以解释全部变异的69.153%,第1、2、3主成分分别解释总变异的27.352%、25.371%、16.431%。基于主成分值的系统聚类图将12个地方鸡种归为4大类,余干黑鸡、三黄鸡、康乐鸡、崇仁麻鸡聚为一类,北京油鸡、藏鸡、武定鸡聚为一类,萧山鸡、大围山鸡、狼山鸡、乌骨鸡聚为一类,白耳鸡为独立分支。研究表明,藏鸡、余干黑鸡、三黄鸡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明显高于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08.
文章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黑水虻幼虫粉对建水黄褐鸭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水平的影响,试验分为5组,1个对照组,4个试验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鸭子,共120只鸭子,试验为期70d(预试期10d、试用期60d)。取胸肌和腿肌进行肉质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检测,分析不同组别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风味氨基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用黑水虻幼虫粉作为蛋白质替代物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对建水黄褐鸭肌肉中脂肪酸含量总体影响不大,但能显著提高饱和脂肪酸中的亚麻酸(C18:3)含量(P <0.05),有提高不饱和脂肪酸中十二烷酸和十四烷酸的趋势。添加黑水虻幼虫粉能增加胸肌中的氨基酸总量,增加腿肌中风味氨基酸的含量,对改善鸭子的肉品质有一定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处理Ⅱ对氨基酸总量和风味氨基酸的增加效果好,而对于脂肪酸则是处理Ⅱ组和处理Ⅲ组均可。  相似文献   
109.
文章旨在探讨添加不同比例苜蓿草粉对育肥后期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胴体性状、肉品质、肌肉常规营养成分、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体重(75.5±1.03)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0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5%、10%、15%的苜蓿草粉。预试期7?d,正式期120?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板油重显著提高(P <0.05),试验Ⅱ、Ⅲ组pH24h、熟肉率和背膘厚显著降低(P <0.05),体直长显著提高(P <0.05);试验Ⅲ组系水力显著提高(P <0.05)。(2)随着苜蓿草粉添加量的提高,肌肉中水分逐渐提高,同时脂肪含量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Ⅲ组肌肉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 <0.05)。(3)肌肉脂肪酸组成中油酸、硬脂酸和棕榈酸含量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总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试验Ⅰ、Ⅱ组SFA(饱和脂肪酸)显著降低(P <0.05),MUFA(单不饱和脂肪酸)、UFA(不饱和脂肪酸)显著提高(P <0.05)。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10.
本实验旨在比较余干乌骨鸡、丝羽乌骨鸡和竹丝鸡的早期生长发育规律、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差异,为进一步加快培育适合市场需求的乌骨鸡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利用Logistic、Von Bertalanffy、Gompeflz 3种曲线模型拟合比较研究3种乌骨鸡早期生长发育规律,确定其生长拐点与拐点体重,同时测定分析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竹丝鸡公、母鸡1~12周龄体重和绝对生长速度显著高于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余干乌骨鸡、丝羽乌骨鸡公鸡的拐点周龄迟于竹丝鸡。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肌内脂肪含量和肌苷酸含量较高,竹丝鸡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等含量较高,但含有较少的醇类和醛类挥发性有机物。竹丝鸡胸肌的L*、a*、b*值、剪切力显著低于2个地方乌骨鸡种。由此可知,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早期生长速度较慢,鸡肉中含有更多的肌苷酸和鲜味、香味物质。竹丝鸡产肉性能相对较好,乌色度较高,鸡肉较嫩。在今后育种中,建议适当提高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早期生长速度,以选育出生长速度更快的乌骨鸡新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