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8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自1940年日本诱发限性斑纹蚕品种以来,国内外学者育成了不少限性斑纹蚕品种,为提高蚕业经济效益开创了广阔的天地。利用限性斑纹蚕品种,可在蚕期将雌雄蚕分养,不仅能节省鉴别蛹体雌雄的人力、  相似文献   
22.
毛叶秋海棠的杂交遗传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毛叶秋海棠与云南野生秋海棠, 以及国外毛叶秋海棠的园艺品种进行正反交试验, 观测各杂交F1 代群体叶片斑纹、茎的类型、植株抗寒能力等主要性状的表现及其遗传特性; 通过F1 代自交, 对F2 代群体叶片斑纹的观测统计, 研究银绿斑性状的分离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毛叶秋海棠银绿斑与无斑是一对相对性状, 银绿斑对无斑是显性, 无斑对银绿斑是隐性, 其遗传杂交符合孟德尔的分离规律; B . rex ×B . longialata F1 代植株银绿斑性状的持续表现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较大, 生长2 年后需要增加约2000 lx 的光照才能保持原有的银绿斑色彩; 毛叶秋海棠根状茎性状的遗传特性极为稳定, 遗传保持率90 %; 杂交F1 代在抗寒性方面表现了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23.
以保存的斑纹限性蚕资源材料为母本,以932、湘晖、7532、夏芳、秋白为父本进行杂交,并连续3次回交和系统选择,育成了主要经济性状接近或超过其雄性亲本的皮斑限性蚕品种限1、限3、限6、限8,斑纹限性蚕品种蜀63、限17、限16。根据其雄性亲本的杂交组合形式组配成杂交组合限1.限3×限6.限8、限17×限16、蜀63×限16,经过室内饲养鉴定,3个组合的健康性、茧丝质成绩均达到或超过雄性亲本杂交组合水平,限1.限3×限6.限8万蚕收茧量与两广二号相同,万蚕茧层量提高了2.89%,蜀63×限16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万蚕产丝量分别比夏芳×秋白提高4.94%、8.30%、3.42%,限17×限16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夏芳×秋白提高0.21%、3.36%,达到了育种材料创新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4.
利用限性品种淘汰部分雄蚕进行蚕种生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培 《蚕学通讯》2005,25(2):16-16,22
家蚕雄蛾可重复进行数次交配,仍然受精良好,而斑纹限性蚕品种可在幼虫阶段提早进行雌雄鉴别.利用限性品种进行在5龄期前淘汰部分雄蚕,由于减少5龄用桑量,可以达到减少投入提高制种效益的目的.试验用洞庭、碧波为材料,取得了理想的制种效果.  相似文献   
25.
利用斑纹限性品种在蚕期分辨雌雄,实现雌雄分养,提高饲育质量,提高雌雄分辨的正确性,进而提高蚕种质量。在目前蚕种场用工年龄普遍偏大的情况下,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6.
27.
河麂,又名獐,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外形似麝,与麝相比,身长体高,体重15~17 kg. 舟山獐个体较大,个别体重达19 kg.冬毛毛干粗而被毛厚密,枯草黄色;夏毛细而较短,光润而微带红棕色,腹毛略呈淡黄色,全身无斑纹.初生仔獐暗褐色,有浅色斑点,随 胎毛更换而逐渐消失.有不大的眶下腺(麝无),但无麂那样的额腺.雄性无角,獠牙(上犬齿)很发达;四肢蹄较宽;尾短,被短毛,似断尾.有四胃,为反刍类食草动物.  相似文献   
28.
李建君  杨忠生  贾晓虎  曲凌云  杨玉梅  熊国林 《四川蚕业》2019,(收录汇总):21-23
从2015年开始,采用杂交、回交、系统选择等育种手段,通过连续多年不同季别的选育,育成了抗逆性强、丝质优、易养易繁的夏秋用限性褐圆斑纹蚕品种“0833×0816”。利用该品种褐圆斑限性性状,在3~4龄分养雌雄蚕、调节雌雄蚕饲养比例,缓解种场鉴蛹熟练技工缺、时间紧张等矛盾,达到提高杂交率和繁育系数的目的。同时,基地蚕农使用该品种可分开饲育、售茧,提高蚕茧质量、增加蚕农收入。  相似文献   
29.
夏秋用双限性家蚕品种1303×1302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限性基础材料,采用连续回交的育种方法,育成了夏秋用双限性家蚕品种1303、1302。新品种经高温多湿定向选育,抗逆性强,健康好养,万蚕产茧量18.39 kg,茧丝长1180.5 m、解舒丝长968.8 m、解舒率82.04%,鲜茧出丝率17.92%,洁净96.0分。新品种具有可利用幼虫斑纹区分雌雄的特性,可作为生产优质蚕种和雌雄分缫茧丝的专用蚕品种。2005年该品种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0.
在水族馆里很受参观者欢迎的斑纹蓑鲉(Pterois lunulata),本来是栖息于太平洋的中部和西部,在大西洋是没有的,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时在美国东南岸的佛罗里达半岛一带海域放养,作为外来的入侵鱼将在珊瑚礁一带海域寻求饵料和栖息场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