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86篇
  免费   1170篇
  国内免费   1616篇
林业   1711篇
农学   3053篇
基础科学   787篇
  2671篇
综合类   17726篇
农作物   1005篇
水产渔业   3225篇
畜牧兽医   6074篇
园艺   1599篇
植物保护   1221篇
  2024年   298篇
  2023年   1109篇
  2022年   1205篇
  2021年   1637篇
  2020年   1639篇
  2019年   2003篇
  2018年   773篇
  2017年   1407篇
  2016年   1924篇
  2015年   1614篇
  2014年   1863篇
  2013年   1868篇
  2012年   2865篇
  2011年   2163篇
  2010年   1712篇
  2009年   2016篇
  2008年   2269篇
  2007年   1995篇
  2006年   1630篇
  2005年   1279篇
  2004年   1005篇
  2003年   826篇
  2002年   601篇
  2001年   482篇
  2000年   384篇
  1999年   337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280篇
  1992年   247篇
  1991年   231篇
  1990年   161篇
  1989年   156篇
  1988年   136篇
  1987年   132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0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绿豆抗豆象基因PCR标记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PCR分子标记技术,对16个绿豆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分析。在选用的56个随机引物中,发现抗豆象品种与感豆象品种间有一定差异。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它们分成抗豆象野生种(TC1966)、抗豆象栽培种(V2709)、抗豆象杂交后代(VC3890A2/TC1966-23)和混合类型4个大组。以绿豆抗豆象和感豆象品种及抗豆象品种×感豆象品种组合的F2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BSA法,对抗(感)豆象品种池和一个组合F2的抗(感)豆象池进行了鉴定,获得一个共显性标记。经F2分析,在抗豆象个体中扩增出约1.79 kb的特异片段或2个特异片段(1.79 kb/1.03 kb);在感豆象个体中仅扩增出约1.03 kb的特异片段。初步认为此标记与TC1966的抗豆象基因位点紧密联锁,可用于绿豆抗豆象种质鉴定和遗传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992.
番木瓜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报道了番木瓜(Carica papaya L.)雄花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的过程.结果表明,番木瓜花花药4室,药壁5~6层,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呈正四面体形.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呈圆形;小孢子发育及雄配子体形成过程中有败育现象,产生空粒花粉粒.导致花粉粒败育的主要原因是绒毡层细胞延迟解体退化,不能及时提供小孢子正常发育的营养.  相似文献   
993.
4种木霉对核盘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峙培养以及对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次生代谢物对病原菌的抑菌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哈茨木霉(T.harzianum)、绿色木霉(T.viride)、康氏木霉(T.koningii),以及一株未知种名的木霉菌株TY(Trichoderma sp.)均对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对峙培养中,木霉菌菌落与核盘菌的菌落相向生长一定时间后,挑取核盘菌菌落内部的菌丝进行镜检,发现有木霉菌孢子存在,且核盘菌发生菌丝变形,如原生质浓缩,菌丝断裂,或菌丝消解等现象.并发现不同种木霉所产生的次生代谢物的活性不同,对核盘菌的抑制作用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4.
对我国部分地区的花卉线虫进行了调查和鉴定,并根据形态特征和测量值,从中分离鉴定出埃及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egyptiensis Tarjan,1964)和小头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microcephalus Sher,1966)两个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995.
利用荧光PCR快速检测松材线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荧光PCR从美国进境的木质包装材料中成功检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结果表明,探针检测松材线虫样品时,可产生明显的荧光信号,但空白水对照、小杆线虫(Rhabditida)、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无荧光信号,表明探针有较强的特异性,且具有简单、灵敏、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996.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五氯酚钠光解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五氯酚钠在水溶液中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不直接参与五氯酚钠的光反应;在(ρSDBS)小于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时,SDBS对五氯酚钠的光反应有抑制作用,而ρ(SDBS)大于其CMC时,SDBS胶束的形成对五氯酚钠的光反应有加速的趋势。推测是由于ρ(SDBS)在达到CMC之前,对光解的影响以光吸收作用为主,对五氯酚钠光解有一定的抑制;而达到CMC后,胶束内部类似有机相的环境,对五氯酚钠有富集作用,从而加速五氯酚钠的光反应。  相似文献   
997.
“退耕还林(草)”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大刚  刘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239-2240
要保证“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树立全局观念,明确战略目标;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发展后续产业;在全社会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生态经济管理,实现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双赢;”运用系统管理思想,再造组织流程,整合资源,形成强势合力;加大科研开发投入,提高“退耕还林(草)”工程效率,增强后续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98.
新型植物源农药苦皮藤素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杀虫活性和杀菌剂活性2方面综述了苦皮藤提取物的研究情况,指出了苦皮藤提取物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9.
不同水分胁迫方式对沙地樟子松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沙地樟子松引种栽培的成功已使该树种成为中国北方沙区人工造林的首选树种, 但由于早期引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衰退现象, 使得人们对在干旱、半干旱沙地进行大面积樟子松造林产生疑问. 为进一步研究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问题, 该文以2年生沙地樟子松幼苗为材料, 采用盆栽控水和聚乙二醇(PEG)处理法对苗木进行水分胁迫试验,比较两种胁迫处理苗木的光合特性. 结果表明, 土壤水分胁迫与PEG模拟水分胁迫(处理1h)对2年生樟子松幼苗光合生理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基本一致; 当土壤含水量为40%田间持水量时, 沙地樟子松已表现出干旱胁迫, 土壤含水量为20%田间持水量时胁迫达到最大. 10%PEG处理对2年生樟子松幼苗光合生理指标影响与对照具有相同趋势, 表明该处理未对苗木造成严重干旱胁迫. 20%与30%PEG处理对樟子松幼苗光合指标影响的趋势相同, 胁迫超过2 h后樟子松幼苗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都降到较低值且相对稳定. 土壤含水量为20%田间持水量的胁迫对樟子松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几乎没有影响, 轻度(40%田间持水量)胁迫甚至增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PEG胁迫的前期(4 h之前), 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低于对照; 在胁迫处理4 h后, 20%与30%PEG处理的樟子松的水分利用效率均超过了对照. 这表明樟子松在较低的土壤含水量下, 具有忍耐、适应干旱胁迫的能力. 另外, 不同形式的强度胁迫处理(30%PEG和20%田间持水量)的各光合特征指标相对值之间没有差异, 表明樟子松苗木在强度胁迫条件下各指标相对值已降至相当低的程度. 3种PEG浓度(10%、20%、30%)干旱胁迫处理在2 h以内的各指标的相对值与3种土壤水分胁迫处理(40%、30%、20%田间持水量)基本一致, 因此, 可以认为2 h的PEG胁迫处理与土壤水分胁迫处理(7~10 d)具有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揭示不同灌溉模式下CO-2浓度升高对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深入分析了充分灌溉、交替灌溉与亏水灌溉模式下CO-2浓度升高对内源激素含量、光合与叶绿素荧光、活性氧积累及抗氧化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与亏水灌溉均能够促进脱落酸/玉米素核苷(ABA/ZR)升高,进而诱导气孔收缩。这大幅降低了蒸腾,但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替灌溉模式下的光合碳同化。最终,交替灌溉诱导了幼苗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leaf)的升高,且其维持了幼苗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稳定。气孔收缩还进一步诱导了叶片O-2·-与H2O-2的大量生成;交替灌溉能够通过提高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与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维持丙二醛(MDA)含量稳定,从而避免了膜脂过氧化伤害。CO-2浓度升高降低了各灌溉模式下的ABA/ZR,加快了电子传递、升高了光合速率(Pn)与WUEleaf。此外,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