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132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105篇
  37篇
综合类   665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493篇
畜牧兽医   229篇
园艺   249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研究甘肃大戟的分类学地位。[方法]根据野外调查、采集,结合标本观察,对江苏分布的乳浆大戟亚属的甘肃大戟(Euphorbia kansuensis Prokh.)和月腺大戟(E.ebraceolata Hayata)的形态特征和分布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江苏植物志》记载的月腺大戟和《中国植物志》的甘肃大戟在形态描述的被毛和根形态这2个重要特征上没有明显区别,且相互有交叉,故《中国植物志》认为月腺大戟是甘肃大戟的误用名是合理的,但是其形态描述应修订为:全株有毛或无毛;根为纺锤形至圆柱状;腺体为肾状长圆形。[结论]该研究对于理清甘肃大戟的分类学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草地植被多样性对坡向的响应规律,并分析其月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以新疆天山北坡山地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的方法,测定不同坡向(东坡、坡顶和西坡)、不同月份(6~9月)的草地植被多样性指数。【结果】 (1)坡向对Patr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较小(P>0.05),而6月和9月西坡比东坡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显著增加了7.4%和10.9%(P<0.05)(2)不同坡向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以及坡顶和西坡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在6和8月均高于7和9月,且基本呈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月份的响应不明显。【结论】 植被多样性对坡向(东坡、坡顶、西坡)的响应较小,但其月动态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73.
基于混沌理论,研究水文科学的尺度问题,将混沌分析方法应用于径流的降尺度计算。通过分析大时间尺度的年径流量分解到小时间尺度的月径流量的分解系数的混沌特征量,论证了分解系数具有混沌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分解系数的预测方法提出改进意见并给出具体算法。然后根据预测结果进行月径流量的降尺度计算。实例研究表明,改进的算法用于径流量的降尺度分析具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74.
林启存  冯晓宇  蔡丽娟  许宝青  刘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42-17943,17948
[目的]分析评价杂交鳢及亲本对病原菌的抗病力水平。[方法]通过人工感染试验方法,开展了杂交鳢(乌鳢♂×斑鳢♀)及其亲本对两种病原菌的抗感染试验。[结果]以嗜水气单胞菌为试验菌株、菌液浓度9×108 cfu/ml(100、10-1、10-2、10-3 4个稀释度)、注射剂量0.5 ml时,3 d内杂交鳢LD50平均值介于乌鳢与斑鳢间,且差异均不显著;以诺卡氏菌为试验菌株、菌液浓度7×109 cfu/ml(100、10-1、10-2、10-3 4个稀释度)、注射剂量0.5 ml时,30 d内杂交鳢LD50平均值介于斑鳢与乌鳢间,且差异也均不显著。[结论]高浓度感染时,嗜水气单胞菌、诺卡氏菌对3种鳢鱼均有极强的致病性,108 cfu/ml菌液浓度时,3种鳢鱼死亡率达100%;不过低浓度感染时致死率明显减弱,且不同品种对病原菌的耐受力有些差异。  相似文献   
75.
乌鳢、斑鳢及杂交种养殖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乌鳢和斑鳢为亲本,正反交得到杂交子代:斑乌鳢(斑鳢♀×乌鳢♂)或乌斑鳢(乌鳢♀×斑鳢♂).与父母本相比,杂交子代具有优良的性状,在成活率、抗逆性、生长速度等性状上均得到了改良,在养殖中得到推广.概述了乌鳢、斑鳢及杂交鳢的养殖研究现状,指出了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杂交鳢养殖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究分月扇舟蛾的生物控制途径。[方法]测定了1%苦皮藤素乳油、0.3%印楝素乳油、苏芸金杆菌(Bt)和分月扇舟蛾颗粒体病毒对分月扇舟蛾幼虫的毒力及林间防治效果。[结果]1%苦皮藤素乳油1 000倍液、1.26×107芽孢/ml Bt悬液和1.36×108颗粒体/ml颗粒体病毒悬液对分月扇舟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17%、92.53%和91.07%。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苦皮藤素乳油1 000倍液和1.26×107芽孢/ml Bt悬液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83.53%~86.59%和84.05%~86.13%,1.52×108颗粒体/ml颗粒体病毒的校正死亡率达89%以上。[结论]为分月扇舟蛾种群数量的生物调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7.
为了探索永定六月红芋的商品有机肥适宜施肥量,实施本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商品有机肥施用量逐渐增加,产量也逐渐提高;处理5产量最高,达1 570.0kg/667m~2,施肥效益达4 880.0元/667m~2;处理4产量达1 504.5kg/667m~2,施肥效益最高,达4 901.1元/667m~2。综合产量和施肥效益认为,处理4商品有机肥施用量(600kg/667m~2)最适宜。  相似文献   
78.
中华乌塘鳢精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超低温保存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江世贵 《水产学报》2000,24(2):119-122
对中华乌塘鳢精子激活的生理生态学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中华乌塘鳢精子超低温保存方法,中华乌塘鳢精子激活的适宜盐度为5-15;其精子的激活不仅与激活溶溶盐度有关,而且与激活溶液的离子成份有关,激活溶液中K^+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对精子的活动有抑帛和;中华乌塘鳢精子对PH的适应性强,在PH5.5-9.5范围内,激活率均在709%以上,尤以中性及弱酸性条件下的激活率最高,在PH6.0时精子活力最好。使用筛选出的  相似文献   
79.
魏南  路斌  余德光  谢骏  王广军  陈成勋 《水产学报》2016,40(8):1239-1248
利用Peeper透析装置(dialysis peepers)的沉积物间隙水采集技术结合微量分光光度法,测定高密度杂交鳢养殖围隔中原位上覆水及沉积物间隙水中主要离子的浓度,分析各离子在上覆水–泥水界面–沉积物整个垂直剖面上的分布特征,并估算其在上覆水–沉积物界面处的扩散通量。结果显示,1NH4+-N、NO3–-N、NO2–-N、PO43–-P、SO42–-S和Fe2+都具有较强的垂直分布规律。NH4+-N在沉积物0~18 cm中随深度增加而迅速增加,18 cm后相对稳定;NO2–-N和PO43–-P在沉积物表层2~4 cm出现峰值,而在上覆水和深层沉积物中都相对较低;NO3–-N和SO42–-S在上覆水中远大于沉积物中浓度,并且进入沉积物4 cm内浓度迅速降低。2水样根据不同深度测定的理化性质,分别聚类为3组差异显著的类群:上覆水组、表层沉积物组(上覆水–沉积物界面组)和下层沉积物组。3通过Fick第一定律估算离子在上覆水—沉积物界面的扩散通量得出,NH4+-N、NO2–-N、PO43–-P和Fe2+为沉积物扩散至上覆水中;NO3–-N和SO42–-S为上覆水扩散至沉积物中。NH4+-N和SO42–-S在上覆水–沉积物界面具有相对较大扩散通量,其余离子则相对较小。NH4+-N在3个实验围隔中的扩散通量分别为76.432、111.631和209.835 mg/(m2·d),为主要的沉积物内源释放离子。  相似文献   
80.
河川沙塘鳢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利平 《内陆水产》2001,26(11):4-5
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potamophilaGünther)属鲈形目,虎鱼亚目,塘鳢科,俗名塘鳢鱼,为淡水底栖小型肉食性鱼类,分布于我国长江水系中下游、钱塘江、闽江等水系(伍汉霖,1993)。其个体虽小,但肉嫩刺少,味道鲜美,可食部分比例大,经济价值高,深受江浙、沪、闽等地人们的喜爱。孙帼英等(1996)对河川沙塘鳢年龄、生长、摄食和繁殖等作了周期的研究,本文仅就其繁殖期间生物学作初步探讨,为开展对该鱼的人工繁殖和集约化养殖、资源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材料于2000年4月下旬和2001年4月下旬采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