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3篇
林业   67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34篇
  1篇
综合类   252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9篇
园艺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南朝佛教小说中有大量观音崇拜故事。这些故事主要体现了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其主旨是阐释相关佛经。然而,观音的原貌却是一个既慈悲又充满智慧的形象,这涉及观音传到汉家后的世俗化及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32.
栀子花情     
唐黎标 《湖南林业》2008,(10):35-35
我特爱栀子花,这是有原因的。栀子花的淡雅清香很多人都知道。但栀子花的食用价值,大概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相似文献   
33.
The Great Gatsby narrates a symbolist tragedy in a transitional era.It‘s ambivalent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mes find justifications in the writer‘s own ideology of two opposed ideas,and in his efforts to define and judge subjects of social problems.The ambivalent characterization concerns the writer‘s dual response to the protagonist‘s corruption and innocence respectively.Ultimately the writer is convinced that both the corruption and mnocence are justifiable in the morality of his protagonist.Whereas the ambivalent themes dealing with the American dream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ocial class perspectives and the vision of history.undoubtedly the writer slides into a compromise with his themes:repudation and approval.Because of the equally strong interplay of two opposed ideas,the writer fails to locate a definite position and scale,which results in his immature control in the art of the work.The writer‘s characteristic code and achievement are significant because they genuinely reveal human being‘s fundamental dilemma in social life.  相似文献   
34.
2006年5月26日,是一个令裴寨村村民终身难忘的日子。裴寨新村就在这一天正式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35.
广场上,上万人早早地把舞台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相似文献   
36.
“哑巴”是个老实人,只是有点憨,可惜在村人的眼里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傻子。“哑巴”原先并不哑,他是在小学三年级辍学放羊二年后变“哑”的。 现在“哑巴”突然死了,而且是死于自杀,这是个让人不可理喻的事实。  相似文献   
37.
《百姓》2009,(11):67-67
“中国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绝对不是口号式的自我麻醉。现在只要是文艺作品,就喜欢粘贴传统元素,林怀民的现代舞变身成了书法展览,张爱玲的《金锁记》被台湾人改造成了京剧,到底是为了追忆,还是为了传承,也许两者兼有。  相似文献   
38.
有一次,爱因斯坦在一所大学演讲,大教室中满是对他充满崇敬之情的师生。演讲完毕,由现场人员开始自由提问。一位女生站起来问:“您被誉为科学界的巨人,您认为自己是巨人吗?”爱因斯坦微笑着说:“巨人并不是长得高大的人,大家看我如此瘦小,怎么能有巨人的形象呢?也许我看得远一些,那也只是因为我站得高一些而已!”  相似文献   
39.
中国的屯垦自古有之。西汉时称屯田是“利施后世,民称圣明”。三国时一代枭雄曹操曾说:“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有史以来,我国边疆地区人烟稀少,劳动力短缺,交通不便,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面对大面积的戈壁荒漠、沼泽滩涂,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仅仅依靠边疆各族人民自己的力量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一般内地个体农民或农业组织又无力涉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屯垦就成为历史上“治国安邦”的重要举措。就戍边而言,古代屯垦与现代屯垦一样,既是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加快边疆发展、繁荣边疆经济的重要力量,又是坚持劳武结合、保卫边疆、巩固国防的重要力量,在祖国统一和维护边疆稳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刊自2006年第五期始陆续刊登中南大学副教授宋湘绮等撰写的史学性文学作品《湘军出塞》的部分章节。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军垦第二代的眼光,饱含对第二故乡的情意,叙写湖南人在保卫、开发、建设新疆的漫漫征途上建立的不朽功勋,体会前辈的艰辛,感悟边疆地区的沧桑巨变,从一个侧面解读新疆百年屯垦的历史风云和兵团创业之初的感人细节。编发这部作品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鉴,吸取历代屯垦的经验教训,促进中国农垦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研究农垦发展史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40.
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的<菊花>,通过"平淡"的对话和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女主人公伊莉莎的生存状态.本文从环境、人物、象征手法等方面解读女主人公,展示女主人公渴望追求自由的生活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