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8篇
农学   9篇
  4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41.
抗杀虫双和抗杀螟丹小菜蛾近等基因系的培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小菜蛾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杂交,F1代用能杀死全部敏感个体和部分杂合个体的剂量进行选择;存活个体与敏感品系回交,其后代再用上述适量药剂进行选择;存活个体与敏感品系回交。通过12代回交,建立了抗杀虫双和抗杀螟丹近等基因系,并对其多功能氧化酶环氧化活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抗杀虫双和抗杀螟丹小菜蛾近等基因系的艾氏剂环氧化活性均高于敏感品系,分别为1.56倍和1.97倍;(2)在回交后代中,抗性水平逐代降低。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的抗性并未付出明显的生物学代价。  相似文献   
142.
试验模拟生产上不同程度的桑蚕杀虫双毒害情况,用不同浓度的DMSA(二巯基丁酸钠)添食解毒。结果表明:(1)添食DMSA对中轻度中毒蚕有着显著的缓解毒性效果,对挽回生产损失能起到积极作用;而对重度的虽有缓解效果,但就生产而言则实用意义不大。(2)DMSA的添食浓度以200mg/kg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3.
桔始叶螨可为害多种果树,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叶片汁液,对桃树等果树的生长、结果影响很大.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使用化学药剂,致使该螨产生严重抗性,为了解西昌地区桃树桔始叶螨的抗药性问题,有效地抑制其抗性发展和升级,我们于去年4月对桃树桔始叶螨进行了室内抗药性测定,为果园合理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害螨提供依据 .  相似文献   
144.
145.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在圩区中秋蚕饲养中防治杀虫双中毒,通过体喷和添食具有较明显的防治作用。但在中秋蚕上蔟前的处理上,方法和剂量的不同对杀虫双中毒蚕的结茧情况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6.
杀虫双在稻田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靳伟 《土壤》1992,24(5):252-255,259
杀虫双(Dimehypo)是70年代由我国自行开发的农药新品种,属沙蚕毒素系农药。具有胃毒、触杀、内吸和一定杀卵效能的杀虫剂,杀虫谱广,已在水稻上广泛使用,对蔬菜和果树等作物上常见的几十种害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7.
吴亚坚  徐赛  李保同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12):2452-2457
为探究 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对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及对稻田天敌蜘蛛的影响,采用撒施法研究 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田间防效及对天敌蜘蛛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 试药剂 1 125、 1 500 a.i. g/hm2 处理在水稻移栽前撒施,对早稻和晚稻二化螟防效分别为 66.99%~81.80%和 69.36%~81.63%,对稻纵卷叶螟防效分别为 55.13%~77.75%和 51.23%~73.14%,优于或显著优于 750 a.i. g/hm2 处理和对 照药剂 2%吡蚜酮颗粒剂 400 a.i. g/hm2 、3.6%杀虫双颗粒剂 1 500 a.i. g/hm2 、3%克百威颗粒剂 1 350 a.i. g/hm2 处理;供 试药剂 1 125、1 500 a.i. g/hm2 处理药后 75 d 对早稻稻飞虱防效为 91.37%~98.04%,药后 60~75 d 对晚稻稻飞虱防效为 54.65%~96.66%,优于或显著优于 750 a.i. g/hm2 处理和对照药剂 3.6%杀虫双颗粒剂 1 500 a.i. g/hm2 ,与对照药剂 2%吡 蚜酮颗粒剂 400 a.i. g/hm2 和 3%克百威颗粒剂 1 350 a.i. g/hm2 处理相比,无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供试药剂对稻田蜘蛛有 一定的杀伤作用,750~1 500 a.i. g/hm2 处理药后 45 d 对早稻和晚稻蜘蛛的杀伤率分别为 20.64%~34.12%和 30.52%~ 35.50%,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药剂 2%吡蚜酮颗粒剂 400 a.i. g/hm2 和 3%克百威颗粒剂 1 350 a.i. g/hm2 处理,与对 照药剂 3.6%杀虫双颗粒剂 1 500 a.i. g/hm2 处理无显著差异;药后 90 d 早稻和晚稻蜘蛛密度均恢复到空白对照水平。0.5% 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适用于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治,对稻田天敌蜘蛛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