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3389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40篇
  289篇
综合类   1292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259篇
园艺   213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360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87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1.
GIS支持下的浠水县林地适宜性评价及林种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海拔、坡度、坡向、土层厚度和土壤类型5项因子,应用GIS技术对浠水县林地适宜性及林种结构调整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浠水县63 054 hm2的参评土地中,最适宜林地占48.7%,适宜林地占33.0%,勉强适宜林地占17.5%,不适宜林地仅占0.8%。其中3,905 hm2大于25°的坡耕地5、792 hm2未利用滩地及302 hm2的荒草地均为最适宜和适宜林地,应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和荒山(荒滩)造林尽快充分利用。根据不同林种对立地条件及林地适宜度等级的要求,浠水县林业用地可增加经济林面积2 699 hm2、特用林面积6 378 hm2、防护林面积13 122 hm2,减少用材林面积11 797 hm2,通过林种结构调整可使生态公益林所占比例由调整前的8.3%提高到37.8%,从而充分合理地利用林地资源、改善林种结构,为浠水县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2.
通过盐碱性防护林地播种大麦、小麦和大豆的试验,结果显示:夏季高温干旱期间,实施播种大豆防护林地土表(0~20 cm)层的可溶性盐分和PH值分别为0.65 g﹒kg-1和7.04,与实施播种大麦和小麦无明显差异,有机质(29.88 g﹒kg-1)、速磷(91.10 mg﹒kg-1)、速钾(23.10 mg﹒kg-1)和速氮(134.43 mg﹒kg-1)则分别比实施播种大麦和小麦有明显增高,并且存在极显著差异;3种作物播种后,防护林地没有出现“返盐碱”(发白)现象.表明:实施播种大豆对改善林地土壤条件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播种大麦和小麦.  相似文献   
113.
对2种松属植物群落在荒山荒坡风景林地和采矿风景林地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根据自然群落模式拟定园林植物群落。发现群落造景模式平面构成方式皆为多层垂直郁闭型;垂直结构为"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和"乔木—灌木—地被"2种形式;季相景观为观果和观叶2种形式。在风景林地中的植物造景多以成块成片栽植,从而形成疏林和密林2种形式。  相似文献   
114.
北京八达岭地区典型林分林地土壤抗蚀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八达岭地区不同森林植被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揭示不同林分林地土壤抗蚀性特征,以该地区典型植被类型(油松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灌木林)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及相关分析方法,研究该区域内,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的抗蚀性.结果表明:八达岭地区林分林地土壤干筛时,团聚体主要集中于5~2 mm粒径范围内,在0.5-0.25 mm粒径范围内质量分数最少;湿筛后,<0.25 mm小粒径范围内质量分数最大,在10~5 mm大粒径范围内质量分数最少.为比较各典型林分林地土壤抗蚀性,选取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团聚特征等12种指标,以主成分分析方法为基础,确定评价北京八达岭地区土壤抗蚀性的最佳指标体系,同时,经相关分析选定干筛时,土壤几何平均直径(GMD)为八达岭地区各典型林分林地最佳土壤抗蚀指标.经分析,八达岭地区各典型林分土壤表层(0~10 cm)抗蚀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阔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油松林;对于主要发生土壤侵蚀的0~20 cm土壤表层抗蚀性由强到弱为灌木林>油松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在各土层平均值综合情况下,评价结果选取抗蚀性综合指数表示,得出各林地土壤抗蚀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灌木林>油松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  相似文献   
115.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各地建设项目也随之增多,其中涉及征占用林地的项目也呈上升趋势,对征占用林地的调查已成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依据《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征占用林地的调查数据必须科学、准确,林地类型、权属必须清晰、明确。  相似文献   
116.
洪端芳 《华东森林经理》2007,21(3):12-14,33
以福建省林地资源为研究对象,从分析林地资源现状入手,阐述了林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全省"十一五"期间的林地需求量进行预测,提出了开发、利用、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7.
林地使用权流转收益是否合理,关系到流转权益各方的切身利益与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建设成效。借助相关基础数据与理论模型,分析2000—2011年度福建邵武市不同立地质量的林地使用权理论流转收益,认为木材价格的不断上涨及政府的政策性税改让利是理论流转收益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闽政文[2005]50号及南委[2007]37号文件规定的林地使用权价格明显低于林地理论流转收益,林农及基层经济组织并不能共享土地经营权流转剩余收益;延平区政府的林地定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邵武市林地流转的价格依据及政府制定流转政策的价格参照。创新林地使用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是合理调配权益各方利益争端,实现利润共享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8.
猪苓林地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苓[Crifotaumbellatea(Pers.:Fr)Pilut],别名猪屎苓、鸡屎苓、地乌桃等。  相似文献   
119.
论文以东川区为例,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成果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并找出其中差异和原因.结果显示,成果数据在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公益林面积、天然林面积等方面差异较大,对林地保有量、森林覆盖率、生态效益补偿、天然林保有量等指标产生较大影响.建议各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合作,进一步核实差异图斑,为新一轮林地保护...  相似文献   
120.
从无定河流域“94·8·4”暴雨洪水看林草措施的减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典型调查表明,在无定河流域绥德县80年—遇日降雨量120多mm条件下,林草措施具有显著的减蚀作用:农坡地一次降雨侵蚀模数达36660t/km~2,而一般草地侵蚀模数为5000~12000t/km~2,草地减少侵蚀70%~90%;坡度35°、被覆度70%的林地,加上工程整地措施,侵蚀模数为2000~5000t/km~2,减少侵蚀85%~95%;在相同自然条件下,林地减水效益为27.5%,减沙效益为47.7%,在有整地措施条件下,林地径流量较自然荒坡减少42.2%~7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