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28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8篇
  17篇
综合类   405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48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郑本明 《农村科技》2005,(10):44-44
色素椒是从美国引进的杂交良种,在工业上用以提取天然红色素,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现将其栽培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2.
鸡泽县是著名的“中国辣椒之乡”、“中国辣椒产业龙头县”.常年种植辣椒8万亩以上,全县有辣椒加工企业128家,资产总额9000万元,年可加工鲜椒30万吨,加工产值4.8亿元,产业产值6亿元.辣椒制品粗精并存,主要有精品酱、盐渍椒、椒干、椒粉、椒片、辣味酱菜、辣椒红色素等10大系列200多个品种,产品畅销全国,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03.
用枣皮为原料,酸性乙醇为溶剂,在80℃水溶中浸提提取了枣皮红色素,并对色素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4.
高粱红色素稳定性研究李淑芬,李景琳,潘世权(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对食用色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用色素分为人工合成和天然色素两种,而合成色素对人体有害,目前天然色素倍受欢迎。高粱红色素是从高粱颖壳中提取的天然红...  相似文献   
105.
桑椹白果病综合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三唑酮和腈菌唑对桑菌核的发生均能起到抑制效果,以腈菌唑为最佳,防治效果好,果实未变小;第1次防治时间选择在初花期,配合百养醚菌酯和太抗几丁聚糖水剂间隔5~6 d连续喷树3次,均能起到良好效果。主产区在病菌防治时需要做到统一、同时喷药,以防止病菌相互间传播。  相似文献   
106.
以湖南武陵山区野生阳荷为材料提取花苞红色素,研究pH值、糖类、防腐剂、氧化还原剂以及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阳荷红色素对pH值较敏感,酸性条件有利于色素稳定;糖类和防腐剂中的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对阳荷红色素的稳定性无不良影响;抗坏血酸有增色效应,体系中添加12%(v/v)以内的H2O2对色素的吸光值无明显影响;Fe3+、Fe2+、Ca2+、Al3+对阳荷红色素影响较大,Mg2+、Al3+、Cu2+次之,具有增色效应,K+、Na+对阳荷红色素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7.
肖啸 《山西果树》2012,(4):56-56
久艳是从大久保桃自然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新品种,2012年12月通过了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果实圆形,平均单果重237g,最大330g。色泽鲜艳、着色度80%以上。果肉白色,具红色素,硬溶质,风味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离核。采前落果轻,无裂果现象,好果率90%以上。在昌黎地区,果实7月  相似文献   
108.
高家祥 《西南园艺》2012,(9):53-56,61
红心萝卜(Raphanussadvuscv.)又名胭脂萝卜,以心皮全红、质地脆嫩著名,主产重庆市涪陵区及涪陵邻近市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也有栽培,是继榨菜之后的第二个涪陵特产。文章从起源和分布、栽培价值和发展前景,及萝卜红色素研究等方面综述了红心萝卜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9.
广东蚕业所桑椹利用开发研究近况及几点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其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长期以来从事蚕桑品种选育、蚕病防治、桑树种植等领域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全省蚕桑面积迅速下降,珠江三角洲的蚕桑基本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我所除继续保持传统蚕桑研究开发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从事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我所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的蚕桑资源包括桑叶、桑枝、桑椹、蚕沙、幼蚕、蚕蛹、蚕蛾等,其中对桑椹的开发利用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桑椹产业化开发利用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我所的发展也带来了积极影响。 1 桑椹利用开发的发展历程 桑椹的开发利用在我所已经有较长的历史,原来主要是为了收获桑种子,繁殖桑苗。由于蚕桑形势的不稳定性,桑种子的价格波动很大,最高时可达500元/  相似文献   
110.
果桑是一项新兴产业,不但丰富了果品、饮料、食品内容,也促进了蚕桑产业的全面市场化发展,表现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因而呈现蒸蒸日上的势头。在指导发展果桑生产时,相应的技术措施必须跟上。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的一种主要病害,对此项事业有一定的威胁,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加强防治工作,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