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7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404篇
林业   2817篇
农学   147篇
基础科学   232篇
  2472篇
综合类   2595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1308篇
园艺   209篇
植物保护   511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315篇
  2022年   373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318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403篇
  2014年   507篇
  2013年   543篇
  2012年   550篇
  2011年   545篇
  2010年   576篇
  2009年   567篇
  2008年   636篇
  2007年   507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444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冬虫夏草是生长在特殊海拔、植被和土壤类型环境下的稀有物种。随着社会的发展,虫草价格飞涨,当前已成为那曲虫草产区县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冬虫夏草资源不断地被开发和利用,其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就西藏那曲冬虫夏草产区县草地植被退化与恢复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92.
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根据490个植被调查样点数据和3种遥感数据集的27个变量,利用决策树分类模型,模拟出4种代表性浓度路径情景下10个气候系统模式在2050年和2070年的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类型(高寒沼泽草甸、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和裸地)潜在分布结果。同时为保证数据分析的一致性,利用数据对当前高原草地类型也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相比当前高寒草地分布面积,预计在2050年和2070年裸地和高寒草甸面积微弱减少,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面积在微弱增加,高寒沼泽草甸面积变化不明显。结果在4种代表性浓度路径情景下的表现基本一致,研究不仅可以为高寒草地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植被类型相关的数据支持,还可以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碳循环的探讨提供部分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生长在植被砼上的5个狗牙根栽培种叶上表皮细胞观察,比较不同栽培种的长细胞、短细胞和气孔的长、宽、长宽比及密度.结果表明:南京狗牙根的长细胞最长,宽最短,气孔的长宽和气孔密度最大,佳宝最小且均存在显著差异;短细胞长和宽分别以佳宝和040459/680最大;5个栽培种气孔的长宽比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4.
东祁连山不同高寒草地类型土壤表层碳、氮、磷密度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青藏高原东祁连山以杜鹃灌丛、高山柳灌丛、金露梅灌丛、珠芽蓼草甸、禾草草地、沼泽草地和嵩草草地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碳、氮、磷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土壤表层碳、氮、磷密度分别介于4.66kg/m2~6.63 kg/m2、 0.31kg/m2~0.59 kg/m2和0.07kg/m2~0.16kg/m2,2006年分别介于5.27kg/m2~6.84kg/m2、0.40kg/m2~0.51 kg/m2和0.10kg/m2~0.20kg/m2;土壤碳、氮和磷密度受植物群落和根系分布特征影响,样地间及土层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95.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利用MODIS遥感影像和TOMS紫外波段反射率数据,在GIS和RS软件支持下,计算分析了内蒙古草地生长季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FPAR)、吸收性光合有效辐射(APAR)及其时空变化,并分析了气候因子对FPAR、PAR的影响.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地生长季的PAR、FPAR、APAR的估算值与其他研究者基本一致,方法可行,可为草地NPP估算及建模提供参考.内蒙古草地生长季平均PAR为1973.8 MJ/m2,FPAR为0.275,APAR为516.64 MJ/m2.内蒙古草地生长季的PAR、FPAR、APAR时空变化明显:FPAR及APAR空间上呈东北向西南地区递减的趋势,PAR与之相反.4月份(生长季初期)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PAR、FPAR、APAR都开始增加,但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内蒙古草地生长季,不同草地类型的FPAR及APAR差异明显,在草地NPP估算及建模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96.
天然草地不仅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且也是不可缺少的生态安全屏障。但是,天然草地容易受自然、人为等因素影响,导致草地物质平衡破坏和生态功能减弱。遵义市有天然草地17.28万hm~2。为准确及时掌握草地资源现状、变化和生产力情况,为规划建设和保护利用草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2013年-2018年,笔者选择60个(每年10个)天然草地样地,对植物种数、牧草及灌木高度、植被覆盖度、产草量等进行了连续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遵义市天然草地呈现立体、零星分布特点,草地植被生长情况、生产力状况逐步改善,草地可载畜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7.
针对宁夏荒漠草原退化生态系统,采用地表深翻处理后补播蒙古冰草+沙生冰草+牛枝子、沙生冰草+牛枝子、蒙古冰草+牛枝子3种模式进行改良,以未补播草地为对照,通过团聚体粒径组成、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破坏率等指标,研究不同补播模式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40cm土层,各补播草地机械稳定性及水稳性团聚体均以<0.25mm微团聚体为主,且随土层加深<0.25mm微团聚体含量逐渐减少,土壤结构趋于稳定;0~20cm浅层土壤,蒙古冰草+沙生冰草+牛枝子补播草地的>0.25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显著高于未补播草地(P<0.05),不同处理草地之间>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及破坏率差异不显著。综上,深翻后补播蒙古冰草+沙生冰草+牛枝子可改善荒漠草原0~20cm浅层土壤机械团聚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8.
石羊河流域草地覆盖与其生态服务功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地生态系统容易受到环境变化影响,研究草地覆盖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变化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数据和InVEST模型,定量估算了2000年以来草地覆盖变化以及产水量、土壤保持、固碳等服务功能,并探讨了草地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石羊河流域草地覆盖面积明显减小;草地产水量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土壤保持与固碳服务呈减少趋势;除草地覆盖与流域中游产水量无显著相关关系(P 0.05),与下游土壤保持呈显著(P0.001)负相关关系外,与其余不同尺度不同生态系统服务间均呈显著(P0.001)正相关关系;石羊河流域上游草地植被显著减小,引起草地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下降;改善上游的草地生态系统质量对于提高全流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青藏高原不同退化梯度高寒草地植被与土壤属性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地退化严重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目前,不同草地退化的演替过程中,土壤属性与植被特征的变化机理尚未理清。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对象,整合分析(meta-analysis)不同退化梯度草地的植被群落、生产力及土壤属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退化梯度下,植被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降低,土壤特征均呈恶化趋势。尤其是在重度退化草地中,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较未退化草地分别显著降低了42.44%、60.64%、21.08%和8.36%,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同样较未退化草地分别显著下降了33.57%、45.75%、22.70%和11.23%,而土壤容重显著上升了12.12%(P0.05)。就效应比而言,植被生物量与土壤主要性质(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草地退化过程中植被生产力与土壤性质互相影响,相较氮和磷含量,碳含量的流失非常严重。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地区受损草地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