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7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3篇
  22篇
综合类   259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农业可持续发展时空格局演变研究有助于明确不同时段、不同地理单元在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功能与地位。为揭示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动态演化过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7-2018年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① 系统指数对比上,生态环境指数略高于社会经济指数,属优质协调发展类;资源利用与居民需求子系统指数差异较大,属失调衰退类。② 全国尺度上,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的年际变化较大,均值为0.28,以2%·a-1的幅度下降,总体以2014年为分界点呈M型演变模式。空间上向西南-东南方向演进,东西移动距离大于南北移动距离,分布范围呈西南缩小、东南扩张的态势。③ 区域尺度上,分区整体呈现出随可持续发展功能强度减弱,其变化幅度梯度递减的演化特征。④ 省域尺度上,综合指数表现出自西向东衰减的变化趋势,西南、西北省份两极分化,中、东部省份差异较小。研究结果为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为区域制定差异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2.
在研究属性识别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概率统计理论建立了新的分类器,它先单独计算每个属性对分类的贡献,然后通过一种加权机制计算所有属性对样本的分类情况.同时,为了克服单分类器使用范围有限和分类准确度相对不高等特点,把新的分类系统与传统的K-NN分类器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了此分类系统的分类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这个分类系统具有较好地分类效果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373.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找出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准确科学的评价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尤为关键。本文立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应用文献归纳法、实证分析法和对比研究法等方法,对学界几种常用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进行分析,并分别采用多指标综合测度法、模型法和BP神经网络法等三种评价方法对30个省(市、自治区)2020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与评价。研究表明,不同的评价方法所得的结果差异产生于评价方法本身不同的内涵和性质,也与评价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方法和权重确定方法有关。多指标综合测度法结合了主观和客观的评价手段,评价过程相较于另外几种评价方法更为合理,其评价结果也最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74.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保障,科学划定与管控保护修复关键区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功能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福建上杭县作为典型研究案例区,在综合生态系统完整性、系统性与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构建了"重要性-脆弱性-服务价值"(I-F-V)的多维生态系统测度框架,进而分析了区域生态系统的多维特征、测度因子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运用空间聚类(分组分析)划定了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并基于各分区的空间分异性及生态系统结构特征,提出分区管控措施。结果表明:1)上杭县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整体上呈现重要性较高、脆弱性程度低、服务价值较高的空间分异格局;2)上杭县各生态系统测度因子间协同与权衡关系并存,综合重要性、脆弱性和服务价值之间均为协同关系,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区域可能存在高度重叠;3)上杭县可划分为III-I-V(中等重要-一般脆弱-极高价值)、III-III-V(中等重要-中等脆弱-极高价值)、III-II-V(中等重要-较为脆弱-极高价值)、III-III-IV(中等重要-中等脆弱-较高价值)、II-III-I(较为重要-中等脆弱-低价值)和IV-I-I(高度重要- 一般脆弱-低价值)6个分区,其中,III-I-V和III-II-V两个分区面积较大,是区域发展的生态系统功能基底,各分区所在的土地覆被类型构成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林地、灌丛、耕地和园地属于优势土地覆被类型;4)依据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将研究区进一步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保育区、绿色发展区、适度开发区)和生态修复区(生态修复区、保护修复统筹发展区)。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与建设、生态安全格局维护提供较为科学、全面的研究思路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375.
鉴于指标体系方法在评价智慧农业发展水平过程中面临的指标筛选困难、数据缺失较多、权重的确定易受主 观影响等诸多问题,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从智慧化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投入角度,即从机械设备、电器 和光学设备、运输设备、信息化技术服务、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五个方面,提出了一套测算智慧农业发展水平的研究方 法,并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376.
肖永茂  龙勤 《安徽农业科学》2023,(7):142-145+153
运用SBM-Malmquist模型对2011—2020年云南16个州市的林业生态效率进行空间和时间测度。结果表明:云南林业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未达到稳定的最优水平;规模效率是制约云南林业生态效率的关键要素;林业生态效率的静态效率值(TC)呈现出滇东北>滇中>滇南>滇西北的特征;林业生态效率的动态效率值(Mg)大部分时间为低促进水平,林业技术进步效率有待加强;各区域林业生态效率的动态效率波动大,且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最后,提出了促进云南林业生态效率高水平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77.
熵是度量集合不确定程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度量,对于直觉模糊集合也是如此。提出一类新的距离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直觉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首先构造一类新的直觉模糊熵测度,然后借助其确定多属性问题中的属性权重,进而提出基于新的熵测度的直觉模糊多属性决策法,最后通过饲料供应商选择算例考察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78.
379.
利用多重分形理论中的基于sum容量测度、max容量测度和min容量测度的多重分形谱分割方法,分别对油菜菌核病害、白斑病害、油菜潜叶蝇虫害叶片图像进行识别与分割。结果表明:基于多重分形理论的油菜病虫害叶片图像分割优于传统的阈值分割,基于C均值聚类的分割以及传统区域分割,主要在于能够清晰地分割出病虫害叶片边缘轮廓,准确定位病虫斑区域,同时还能保留较多细节,具有局部性强、准确性高的特点。相比而言,基于max和min容量测度的分割优于基于sum容量测度的分割。  相似文献   
380.
科学高效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度模型,是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测目标的重要保障。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贷款企业层面,贷款企业信用质量状况将对应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水平。对此,从贷款企业的财务与非财务两个层面设计信用风险的测度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信用平稳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度模型,并给出信用风险测度模型的应用实例。研究发现,在信用平稳下,依赖于专家评判及打分方式,使得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于解决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度问题具有很好的操作便利性;也可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构建科学高效的信用风险监测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