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8篇
林业   255篇
农学   68篇
基础科学   205篇
  67篇
综合类   486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57篇
园艺   134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建立葡萄脱毒技术并繁育和推广葡萄良种脱毒苗木,对于广西葡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本研究团队在广西最先开展了葡萄脱毒技术研究。目前已建立了10种葡萄主要病毒的RT-PCR检测方法,并建立了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的葡萄脱毒技术,且已成功对‘阳光玫瑰’葡萄、‘夏黑’葡萄和‘巨峰’葡萄三个优良品种的带毒单株进行了脱毒。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广西葡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2.
以‘黄冠’梨果实为材料,研究了采后热处理(38 ℃热空气24 h),钙处理(6% CaCl2浸果15 min)及热加钙处理(6% CaCl2 38 ℃)对果实低温贮藏过程中果实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清水浸果为对照。结果表明,38 ℃、6%CaCl2及38 ℃ 6%CaCl2处理对果实贮藏期相对电导率的升高和果实硬度的下降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延迟了POD、SOD活性高峰,使其峰值显著高于对照,显著抑制了果实贮藏后期LOX活性的增加及POD、SOD活性的下降;38 ℃处理对果实O2-的生成速率、MDA含量和PPO活性几乎没有影响,6%CaCl2及38 ℃ 6%CaCl2处理减慢了果实贮藏后期O2-的生成速率,减少了MDA的积累,降低了贮藏前期PPO的活性及其峰值。总体而言,热处理和钙处理通过维持果实硬度,延缓膜脂过氧化的发生,抑制保护酶活性的下降,提高活性氧的清除能力,保持活性氧代谢平衡,从而延缓果实衰老,其中38 ℃ 6%CaCl2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3.
香蕉酱抗褐变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处理及化学处理进行防止香蕉酱褐变的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和化学处理的方法均可有效遏制香蕉酱的褐变,而同时采用两种方法的二级防褐变处理效果最佳,即先在沸水中热烫蕉条7~8min,打浆时添加10%的蛋清、0.3%的维生素C和0.6%的柠檬酸,可有效抑制香蕉酱的褐变。  相似文献   
34.
针对柑橘黄龙病现有热处理方法存在加热时间长、温度不均匀等缺点,提出以微波加热方式处理柑橘树。搭建柑橘黄龙病微波加热平台,采用不同微波功率和加热时间组合对活体柑橘叶片进行加热,探究不同微波功率下叶片温度达到48~60℃所需要的时间,以确定最佳微波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组合。结果表明,柑橘叶片经微波处理后,升温速度与微波功率和加热时间成正相关;不同微波功率处理下,使叶片表面温度达到48~60℃的处理时间存在明显差异;为使柑橘叶片表面温度升至48~60℃范围内,可以在80 W功率下加热36~46 s,在160 W微波功率下加热16~37 s,在240 W微波功率下加热15~29 s,在320 W微波功率下加热13~15 s,在400 W微波功率下加热10~14 s,在480 W微波功率下加热8~10 s,在640 W微波功率下加热7~8 s,在800 W微波功率下加热6 s;根据微波热处理后叶片灼伤程度以及植物的生长情况,确定较优的加热功率和时间组合为(80 W,40 s),进一步优化后的组合为(80 W,37 s)和(80 W,38 s)。  相似文献   
35.
热处理对红肉火龙果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肉火龙果品种"金都一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温度(45、50、55、60℃)热水处理果实10 min后,冷激15 min。常温条件下,测定失质量率、病情指数、可溶性固体物(TSS)含量、果皮厚度、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花青苷含量、抗氧化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50℃热处理能有效延缓采后红肉火龙果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失质量率的下降,抑制了果实中SOD、POD活性的下降,延缓了花青苷的降解速度以及抗氧化活性的降低,有效地提高了红肉火龙果果实采后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36.
为获得湿热处理制备马铃薯抗性淀粉的最适工艺参数,以抗性淀粉得率为考察指标,研究淀粉含水量、湿热处理温度和湿热处理时间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优化,确定了制备马铃薯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含水量30%,湿热处理温度90 ℃,热处理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抗性淀粉得率为26.63%。淀粉经过湿热处理后仍然保持偏光十字,为颗粒型抗性淀粉。  相似文献   
37.
以芒果中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为研究对象,探讨加热与超声波作用对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的加热(≤50℃)或0℃低温超声波(403.19、601.25、799.31 W/cm2)处理酶液,随着时间的延长,酶活性逐渐下降,但酶残留活性均在75%以上;而超声波与热处理结合能使POD和PPO显著失活,在45℃,799.31 W/cm2条件下处理15 min后,PPO、POD残余酶活力分别降至38.66%、14.43%。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和热处理结合对芒果PPO和POD的钝化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8.
用过度加热的方法来处理木材并非新的观念,芬兰研发出一种先进的生产热处理木材(Thermowood)的环境友好的工艺用来取代污染环境的化学处理工艺.目前,芬兰热处理木材协会有12个成员,他们各有自己的调节温度、湿度、时间和采用不同型式干燥机生产热处理木材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时域核磁共振(TD-NMR)技术可用于考察木材吸湿极限(HL)和细胞壁饱和(CWS)两种纤维饱和状态下水分的弛豫特性及含水率的差异,对南方松(Pinus spp.)分别进行热处理和脱木质素处理,采用TD-NMR技术研究该差异的变化。将试样置于100%相对湿度环境中调至HL状态,该状态下对应的含水率即为HL状态下的纤维饱和点(FSP);随后对试样进行饱水处理以达到CWS状态,该状态下的FSP通过-3和25℃条件下TDNMR的反演峰面积计算获得。结果表明:饱水处理后,CWS状态下的木材细胞壁进一步润胀,细胞壁水分受束缚程度减弱;相比未处理材,热处理会使饱水处理而发生的润胀效果减弱,细胞壁水分受束缚程度增强,而脱木质素组效果相反。经过热处理后试样HL和CWS状态下的FSP均有所下降,而脱木质素处理后,两种状态下的FSP均有所上升。未处理组、热处理组和脱木质素组HL与CWS状态下的细胞壁结合水含水率差异分别为10.24%,1.91%,14.09%,即热处理能够减弱HL与CWS状态之间的含水率差异,而脱木质素处理能够提升HL与CWS状态之间的含水率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两种处理方法改变了细胞壁水分存在的物理环境(孔隙结构)和化学环境(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40.
通过采用不同的贮前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组合,研究白沙枇杷青种在低温条件下的贮藏的内外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贮前热处理中,B处理(45℃热水处理10 min+低温(6±1℃))的效果最好,不仅青种枇杷果实的失重率和腐烂率低;而且贮藏到30 d时,枇杷果实的固酸比最高,较好保持了果实的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