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59篇
林业   7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7篇
  47篇
综合类   584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310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9 毫秒
71.
牦牛的养殖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各种的病症,其中的炭疽病就是对牦牛健康危害性比较大的病种,做好炭疽病的防控工作就显得比较重要。主要从理论层面对牦牛炭疽病防控的相关理论展开探究,希望借此理论研究为实践操作提供有益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2.
<正>在我国高寒牧区,牦牛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恶劣,饲养管理粗放,一直存在着母牦牛受胎率不高,所生产的犊牦牛成活率低,且生长发育不良、生长周期长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针对目前牧区实际,为提高牦牛繁殖成活率,对母牦牛孕产期护管及犊牦牛培育提出几项技术措施,与大家共同探讨。1母牦牛的妊娠期1.1母牛在妊娠初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较慢,其营养需求较少,为此,对妊娠初期的母牛不再另行考虑,一般  相似文献   
73.
In this study,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 gene was cloned from yak spleen by RT-PCR,and it was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for amplification.The sequence and protein structure were analyzed using related bioinformatics tools.The length of the coding region was 2 472 bp,which encoded 823 amino acids.Its molecule mass was 92.13 ku,and PI was 5.09.It displayed as a hydrophilic protein,whose secondary structure was mainly composed of random coil and α-helix.It had 69 phosphorylation sites and 4 N-glycosylation sites.Phylogenetic tree displayed that Maiwa yak,Bos grunniens,Bos mutus and Bos taurus gathered into one cluster.Maiwa yak HIF-1α gene was successfully cloned in this study,it provided a viable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of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HIF-1α.  相似文献   
74.
前言     
为加快我国肉牛种业发展,推进遗传改良进程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推广优良种质,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第四届种公牛拍卖会将于 2023年 7月在内蒙古乌拉盖草原举行,同期将举行"首届肉牛种业发展大会".为展示我国肉牛育种成果,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我刊配合大会面向全国开展了肉牛种业征文活动,共征集到论文 42篇.鉴于期刊版面,征集到的文章先在2023年第 6期以"肉牛种业专题"形式刊出.  相似文献   
75.
李铸  如学  吴锦波  李刚 《畜禽业》2023,(8):12-14
目的 调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标准化养殖出栏牦牛肉质指标含量特征及安全性。方法 试验在牦牛产区随机抽检了1份牦牛肌肉样本相关指标,并进行了分析。结果 样品EAA/TAA值为46.63%,EAA/NEAA值为87.37%;酸油酸含量为36.80%,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46.14%;样品中As、Pb、Cd、Cr含量低于限定值,未检出重金属Hg和各类药物残留。结论 抽查的牦牛肉营养价值高且未受有害物质污染。  相似文献   
76.
WDR43(WD Repeat Domain 43)是一种核糖体生成因子。本研究旨在分析牦牛WDR43序列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牦牛组织和早期胚胎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从而为研究WDR43在牦牛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本实验选取30~90 d胚龄左右的牦牛胎儿(n=2)和3~4岁健康的母牦牛(n=2)作为材料,克隆获得牦牛WDR43的编码区,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WDR43功能并通过qRT-PCR获得WDR43在牦牛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牦牛WDR43编码区长度为2 046 bp,编码681个氨基酸,该序列有45.23%可能形成无规则卷曲,29.37%形成α螺旋,20.41%形成延伸链,4.99%形成β-转角。WDR43总体带正电荷,属于不稳定蛋白,无跨膜结构及信号肽。WDR43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与牛、山羊、绵羊和野猪WDR43基因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8.85%、98.53%、98.09%和93.83%。WDR43在卵巢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并且在早期胚胎过程中均有表达,说明WDR43可能参与了牦牛的早期胚胎发育。本研究成功获得了牦牛WDR43基因编码区序列,分析其...  相似文献   
77.
牦牛是高原地区牧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如何提高牦牛的繁殖力一直备受关注。β-防御素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肽,研究牦牛β-防御素(Bos mutus β-defensins,bBD)家族在附睾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牦牛附睾不同区段β-防御素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共有9个β-防御素基因在附睾头、体和尾的表达存在极显著差异。bBD109、bBD119、bBD121、bBD123、bBD128、SPAG11基因集中于附睾头部表达;bBD125与bBD136集中于附睾体部表达;bBD15同时在附睾头部和体部高表达。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9种β-防御素均存在保守的氨基酸序列、反向折叠的β-转角;bBD136脂溶性最高、疏水性强,bBD125和SPAG11相反;β-防御素基因编码蛋白均为不稳定蛋白(bBD123除外),并且预测分析都存在SP型信号肽(除bBD125外);β-防御素家族基因在附睾不同区段的差异性表达情况以及编码蛋白质的各种理化性质与结构组成等特征都表明其可能在精子成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8.
通过对52户4488头牦牛犊调查结果发现,牦牛犊腹泻发病率为平均为7.48%;死亡率平均为32.45%。病因主要为消化不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建议加强妊娠后期母牦牛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幼畜进行护理、定期驱虫及加强冬春季预防工作,同时加强对牦牛犊腹泻病病因的辨别水平,采用正确方法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9.
为探究70~100 kg牦牛犊牛矿物质元素钠、钾、镁的分布规律及其生长需要量。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开展试验,历时75 d,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选取21头体况良好、体重[(60.44±4.59) kg]相近的牦牛犊牛(公),随机分为3组,即初期屠宰组(BL组)、中期屠宰组(M组)和末期屠宰组(F组),3组试验犊牛均饲喂同种饲料自由采食,分别在平均体重73.61、81.96和96.53 kg时屠宰,采集各组织样品称重并记录数据,测定组织中常量矿物质元素钠、钾、镁的含量,并分析犊牛机体矿物质分布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对生长需要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随着牦牛犊牛体重不断增加,肉重、内脏(含血液)重、皮重、毛重均显著增加(P<0.05),F组的骨重和脂肪重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骨骼生长速度减慢,而肌肉生长速度呈增加的趋势;2)钾在肌肉中分布量最大,在脂肪中的含量较少;钠、镁在骨骼中所占比重较大,其中镁少量分布于脂肪和毛中;3)牦牛犊牛生长后期的钠、钾、镁净生长需要量(NRG)预测公式分别为:NRG=1.0125×EBW-0.0807  相似文献   
80.
《中国乳业》2011,(9):47-47
根据我国科学家的报道,牦牛乳中的主要脂肪酸成分主要是C16∶0,C18∶1,C18∶0和C14∶0。在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丰富,油酸是含量最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牦牛乳中含有35.2%的中链脂肪酸。牦牛乳中的共轭亚油酸成分可能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种类、牧草以及饮食中C18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