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0篇
畜牧兽医   5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选用8只健康成年,采用瘤胃穿刺法收集瘤胃液。研究不同季节日粮组成对瘤胃pH、挥发性脂肪酸(VFAs)、氨态氮(NH3-N)、茵体蛋白(BCP)、内毒素以及组织胺浓度等瘤胃内环境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夏季日粮与冬季日粮相比较,瘤胃中NH3-N和BCP浓度显著升高(P〈0.05);瘤胃pH和乙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丙酸水平显著提升(P〈0.05);而内毒素和组织胺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结果表明,冬、夏日粮组成均能够满足的营养需要以及稳定的瘤胃内环境,但夏季日粮组成对瘤胃发酵和营养需要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92.
(Capreolus capreolus)是我国重要的野生经济动物。虽然驯化成功,但野生种群数量逐年下降。以近几年国内外有关资料作为参考,对植被多样性、水源、气候、食物、人为干扰5类主要影响生境选择的生态因子加以分析和综述,探讨影响生境选择的生态机制。  相似文献   
93.
为探索我国东北地区人工养脱毛症的发病原因,对发病地区养场出现脱毛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病场(户)周边土壤、饲草和体内部分矿物质元素和一些生化指标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经实验室病原体检验,病患处未分离出寄生虫和皮肤真菌;调查地区属于矿物质元素Se、Cu、Zn和S含量水平较低自然环境,Mg、Mn元素含量水平属正常范围。本病与矿物质元素代谢紊乱相关,其土壤、饲料和体内的Se、Cu、Zn、S元素含量水平低是导致发生脱毛症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
2009年12月到2010年1月,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对冬季卧息地选择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共设置了47条样线,调查了72个利用样方和109个对照样方,评价了15类生态因子对冬季卧息地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冬季,在卧息时喜欢选择平均海拔在591 m,位于阳坡中坡位上雪被较浅、食物丰富度、灌丛盖度、郁闭度和隐蔽水平都较高的针阔混交林生境,尤其喜欢在针阔混交林中的针叶树下卧息,避开选择阴坡、针叶林和裸岩.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食物丰富度、针叶树、雪深、裸岩和海拔是影响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冬季卧息地选择的主导因子,林型、坡向和隐蔽水平是次要因子.由这7个变量组成的回归模型为:Z=32.628+11.675×坡向(1) +9.741×坡向(2)-5.486×林型(1)-7.933×林型(2)-7.496×裸岩(1)-9.906×针叶树(1)-0.043×海拔+0.170×隐蔽水平+0.220×食物丰富度-0.429×雪深.模型选择利用概率为P(z)=ez/1+ez,整体正确预测率为96.1%.  相似文献   
95.
《吉林农业》2006,(9):27-27
日前,由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承担的“长白山野驯化饲养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了吉林省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6.
应用Sry-PCR扩增鉴定狍(Capreolus capreolus)的性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人的SRY基因核心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C1、C2,应用PCR技术对野生(Capreolus capreolus)Sry基因(哺乳动物Y染色体DNA雄性特异区)进行扩增.结果在野生雄性样本扩增出1条带(221bp).而在雌性样本未见扩增带.显示了Sry基因的性别特异性。应用这1对引物对42个未知性别肌肉组织样本进行了性别鉴定.结果雄性22个,雌性20个。对Sry-PCR产物克隆测序,得到185bp的Sry基因部分核苷酸序列。本试验为种群性别比率及其种群动态变化机制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97.
狍的生物学特性与科学驯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又名矮鹿、野、野羊 ,是小型鹿科动物 ,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中部和北部 ,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河北、青海和甘肃等省区是我国的主要产区。由于野适应性和抗病性强 ,食性广泛 ,易人工驯养。同时由于养殖周期短 ,饲养成本低 ,经济效益高 ,野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养殖新秀。因此 ,推广科学规范的野驯养技术 ,对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我国野资源 ,促进我国特种养殖业健康发展均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1 的生物学特性1 1 的形态特征成年体长 95~ 1 4 0cm ,体高 6 5~95cm ,体重 2 5~ 4 5kg。其中西北亚种…  相似文献   
98.
人工养是 2 1世纪的新兴特养项目 ,顺应人们崇尚绿色消费的潮流 ,符合我国大力发展有机畜牧业的大趋势。但是由于子相对于兔、猪、狗、狐等动物繁殖率低 ,种奇缺 ,严重制约了养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因此 ,在野资源较丰富的地区 ,有计划地开展野人工驯化工作 ,变野为家养 ,不失为扩充种后备种源的一项良策。但是人工驯化野难度很大 ,猎捕野的人都知道“子气大 ,自己就气死了” ,说的是野被人捕获后 ,人欲驯养 ,子生气 ,不吃不喝 ,乱跑乱撞 ,很快就折腾致死。笔者在长期的野驯化实践中偶然发现 ,野一旦跑进家…  相似文献   
99.
野狍的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俗称子 ,学名矮鹿 ,属双蹄目鹿科动物 ,现为国家野生保护。因其肉质纯瘦、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成为高级宾馆野味佳肴 ,同时也是高效创汇产品。野反应敏捷 ,行动迅速 ,性情活泼 ,胆小易惊 ,喜欢群居。其体形匀称 ,体质健壮 ,适应性和抗病力极强 ,且易驯化、好管理 ,食物来源广泛 ,各种阔叶树叶、野生杂草、农作物秸秆、水果皮、蔬菜等都是野喜食的饲料。养殖野周期短 ,饲养成本低 ,经济效益高。仔出生约 40 0d即可长为成年 ,体重可达40kg ,亦进入性成熟期。野 1年繁殖 1胎 ,单胎产 2~ 3仔 ,种繁殖使用年限约 1 0年…  相似文献   
100.
为鹿科反刍草食珍贵经济动物,学名矮鹿,俗称草上飞.黑鼻黑眼白嘴唇,大耳朵白屁股.公生茸长角,母无角,夏季为粟红色短毛:冬季为棕褐色厚长毛,成体重40 kg左右,颈长尾极短,茸,血、心、肝、肾、骨、肉等均有特殊补身益寿功能.肉号称"瘦肉之王",具有滋阴补阳双重保健功能,中外驰名.皮可加工"皮绸"制作高档珍贵皮衣,为历史名品,粪可发酵加工优质花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