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296篇
园艺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01.
以Mn(Ⅱ)为络合剂建立了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检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CIP)的新型方法。通过CIP与Mn(Ⅱ)络合反应,增强CIP的峰电流检测信号,实现CIP的检测。该方法选择pH=8.0的B-R缓冲液为支持电解液,以浓度20 μmol/L Mn(Ⅱ)为络合剂,采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DPSV)进行电化学检测。络合峰的峰电流与溶液中CIP的含量在5×10~(-7)~2×10~(-5) mol/L分段成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77 8 和R~2=0.9952,其检出限为5.0×10~(-7) mol/L。本研究提供的CIP电化学检测方法克服了检测过程中电极制备的复杂性和灵敏度不足等缺点,有望在基体复杂的实际样品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02.
草鱼肌肉中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多残留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草鱼肌肉的提取,浓缩、净化等环节进行了筛选,以甲磺酸达氟沙星作内标物,对流动相、检测器和检测波长等色谱条件进行了选择与优化,在国标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草鱼肌肉组织中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HPLC-FLD多残留检测方法.结果显示,以磷酸-乙腈作提取液,55℃真空旋转蒸发浓缩,正己烷脱脂净化,磷酸-乙腈作流动相,配合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280 nm,发射波长450 nm),在0.01~10 μg/g范围内线性良好,回收率为79.89%~99.45%,变异系数在7%以内,检测限均为0.006μg/g.为开展上述药物在草鱼中的残留检测以及残留消除规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3.
<正>恩诺沙星又名乙基环丙沙星,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为动物专用;在临床上诸多恩诺沙星类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但食品动物中的药物残留会对消费者  相似文献   
404.
人工诱导猪链球菌氟喹诺酮耐药株的靶位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株临床分离的对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敏感的猪链球菌2型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递增药物浓度的方法分别诱导了其对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耐药的菌株,按CLSI推荐方法测定了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对亲本敏感株和诱导耐药株的MIC,测定了亲本株和诱导耐药株的生长曲线,并采用PCR和基因测序的方法分析了诱导耐药株的DNA回旋酶(GyrA和GyrB)和拓扑异构酶Ⅳ(ParC和ParE)耐药决定区(QRDR)的基因突变和氨基酸序列变化.结果表明:浓度递增法成功诱导了猪链球菌对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耐药性,其MIC分别由05 mg·L-1上升至128 mg·L-1;与敏感株比较,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诱导的耐药菌在gyrA和gyrB,或parC和parE耐药决定区的氨基酸序列有突变,除了已报道的与氟喹诺酮耐药相关的ParC的Ser79Phe,GyrA的Ser81Arg,GyrB的Asp315Asn、Ser285Leu和Glu354Lys及ParE的Pro278Ser点突变外,在诱导菌中还出现了一些不曾报道的突变位点和氨基酸缺失,如GyrA的Gln118His和ParE的Asn297Tyr突变,GyrB的288~291位和ParC的62位氨基酸缺失.结果提示:逐步增加药物浓度可以诱导猪链球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性,并导致主要靶位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405.
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的环丙沙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环丙沙星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后,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试验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峰面积与其工作液浓度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3),最低检出限为1.0μg/kg,加标回收率为79.5%~88.0%,相对标准偏差为1.5%~4.2%。  相似文献   
406.
环丙沙星与其它抗菌药联用对常见病原菌的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丙沙星与氨苄青霉素或庆大霉素联用对4种畜禽常见病原菌进行了药敏试验。先以试管2倍稀释法分别测定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TC6538、禽大肠杆菌O78、鸡白痢沙门氏菌C79-6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的MIC值。再以肉汤稀释棋盘法分别进行环丙沙星与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的联合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受试菌株对上述3种药物均属敏感。环丙沙星与氨苄青霉素联用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呈现相加作用外,对其余菌株均呈无关作用;环丙沙星与庆大霉素联用对所有受试菌株亦均呈无关作用  相似文献   
407.
治疗剂量环丙沙星对育成猪免疫功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环丙沙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取 7周龄 ,体重 (2 5 5± 1 4 )kg ,长大杂交猪 12头 ,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按每千克体重 5mg由耳静脉推注乳酸环丙沙星 ,每天 2次 ,连续 8d。施药第 0、7、14、2 1天 ,自前腔静脉采血 ,用显微镜法计数白细胞总数 ,姬姆萨染色法作白细胞分类计数 ,硝基蓝四氮唑 (NBT)还原试验定量检测嗜中性白细胞吞噬功能 ,噻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转化 ,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IgG浓度 ,5 0 %溶血试验测定血清中补体总活性 ,同时 ,用植物血凝素 (PHA)皮肤试验检测迟发型超敏 (DTH)反应。结果表明 ,环丙沙星对白细胞总数无影响 ,第 14天 ,试验组嗜中性白细胞百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淋巴细胞百分含量极显著升高 (P <0 0 1)。给药后 ,嗜中性白细胞还原硝基蓝四氮唑 (NBT)能力极显著升高 (P <0 0 1) ;植物血凝素 (PHA)刺激猪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 ,第 7、14天极显著升高 (P <0 0 1) ,第 2 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PHA刺激迟发型皮肤超敏反应 (DTH)给药后第 7天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第 14、2 1天又显著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P <0 0 5 ,P <0 0 1) ;给药后第 14天 ,血清中IgG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第 7  相似文献   
408.
建立了测定鸡、猪排泄物中恩诺沙星及环丙沙星含量的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方法.将猪粪和鸡粪尿混合物样品分别用甲醇氨水溶液和醋酸甲醇溶液浸提,猪尿用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流动相为乙腈-三乙胺磷酸溶液(0.02 mol/L),荧光激发波长280 nm,发射波长450 nm.检测结果表明,排泄物样品中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含量的检测定量限,鸡粪尿混合物为0.010 μg/g,猪尿0.005 μg/mL,猪粪为0.020 μg/g.外标法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鸡粪尿混合物中恩诺沙星为0.010~100.000 μg/g、环丙沙星为0.010~50.000 μg/g,猪尿和猪粪中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5~0.500 μg/mL和0.020~1.000 μg/g.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回收率分别大于75%和88%.HPLC方法的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方法简便、快捷,准确性较微生物检测法高.  相似文献   
409.
顾金华 《中国家禽》2005,27(3):40-40
大家知道,给鸡投药要以正确的诊断为前提,诊断就是通过详细的诊查,获得有关疾病的症状、病理特征等全面资料,再经过综合、分析和鉴别,从而弄清疾病的实质。这往往不被养鸡专业户重视,在他们的心目中,给鸡投药是一件简单的事,鸡腹泻就用些抗菌素类的药物,如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等;鸡喘气就用红霉素、卡那霉素等;鸡产软壳蛋就补充钙,在饲料中添加壳粉和维生素D。  相似文献   
410.
恩诺沙星在鸡内服和肌肉注射给药后的排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恩诺沙星是动物专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动物内服和注射恩诺沙星后,部分在肝脏脱乙基,代谢为环丙沙星,主要经肾排泄,也有一部分经胆汁排泄。本文旨在研究鸡给予恩诺沙星后,原形和活性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排泄规律,为研究合理用药、制订畜禽养殖业污物排放标准及兽药的环境风险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