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32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360篇
林业   1276篇
农学   1218篇
基础科学   786篇
  450篇
综合类   11717篇
农作物   824篇
水产渔业   418篇
畜牧兽医   3018篇
园艺   2565篇
植物保护   1528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507篇
  2022年   449篇
  2021年   573篇
  2020年   563篇
  2019年   578篇
  2018年   333篇
  2017年   526篇
  2016年   705篇
  2015年   857篇
  2014年   1391篇
  2013年   1357篇
  2012年   1548篇
  2011年   1651篇
  2010年   1526篇
  2009年   1607篇
  2008年   1621篇
  2007年   1340篇
  2006年   1068篇
  2005年   1064篇
  2004年   695篇
  2003年   569篇
  2002年   447篇
  2001年   507篇
  2000年   327篇
  1999年   299篇
  1998年   250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5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4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5篇
  1953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3种药剂(A1:60%乙·嗪·滴丁酯、A2:60%乙·嗪·滴丁酯+48%灭草松、A3:48%灭草松)与清水对照组(A4)在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玉米、大豆苗期农艺性状、株防效及药害等级和成熟期作物产量,考察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除草剂除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表明:3种除草剂对反枝苋、马唐防效好,对刺儿菜防效较差。药后15 d,A1与A2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最好,均在75%以上,其中A2对马唐的株防效达到了100%。药后30 d,各处理下的鲜重防效均在80%以上,A1对反枝苋的株防除效果最好为88.89%。玉米、大豆产量在A2处理下最高,分别较清水对照组高33.7%、39.4%。3种除草剂对玉米、大豆幼苗都有一定的药害症状,但药害等级均小于1,从株防效和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A2更适用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甜辣椒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产量、效益和品质,加快甜辣椒栽培管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特引进7个辣椒新品种并采用基质化栽培管理模式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辣椒生长势、品质和产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夏驰、国福908、海迈604表现突出,具有个大、肉厚、口感好、品质优、连续坐果性好等特点,而且产量、效益较高,抗病性强,适合设施基质化栽培生产,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河北昌黎酿酒葡萄园生草制度下新发一种害虫,经鉴定该虫为黑额光叶甲[Smaragdina nigrifrons(Hope)],该虫在酿酒葡萄园内发现尚属首次。黑额光叶甲在酒葡萄园生草区连年发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鉴于此,笔者详细研究了酒葡萄产区黑额光叶甲的形态特征、危害状况、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控制等。【方法】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利用Primo Star显微镜观察黑额光叶甲各虫态的形态学特征,明确其分类地位。利用黄板诱集技术对其种群动态和发生规律进行监测。【结果】该酒葡萄产区黑额光叶甲成虫体长椭圆形,头黑色,前胸及鞘翅黄褐色至红褐色,鞘翅上具黑色宽横带。雄虫腹部倒数第二腹板凸起,雌虫倒数第二腹板凹陷。成虫具假死性,无趋光性,昼出夜眠,一般于葡萄架上端啃食幼嫩新叶,被害叶片呈不规则缺刻,发现地酒葡萄株被害率达100%。此害虫出现于7—8月,8:00—11:00 am,3:00—6:00 pm为成虫发生危害盛期。【结论】黑额光叶甲的发生危害与酿酒葡萄果园自然生草制度关系密切,应在全面评估利弊及采用先进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实施果园生草制度。黄板对黑额光叶甲有一定的诱集作用,田间顺行均匀放置于葡萄树篱架上部和下部杂草中央,用于该虫的监测与绿色防治。  相似文献   
15.
测定荆芥及其提取物对从酒曲中分离出的酵母菌和霉菌的抑菌效果,研究荆芥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荆芥原液及其提取物溶液对酵母菌和霉菌均有抑菌活性。荆芥处理后菌悬液的电导率和蛋白质质量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荆芥中的有效成分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或者使其破裂,从而使细胞内容物外泄,起到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基于药剂浸苗处理和药剂行沟土壤处理两种施药方法,比较各药剂对黄芩立枯病的田间防治效力。结果表明:300g/L 醚菌·啶酰菌悬浮剂1000 倍液做浸苗处理和做行沟土壤处理的防效均最高,分别为74.58%和67.92%;250g/L 嘧菌酯悬浮剂800 倍液两种处理方式下防效均最低,分别为55.03%和41.22%;各药剂浸苗处理的防效均高于行沟土壤处理,其中药剂30%噻呋·嘧菌酯悬浮剂1000 倍液和250g/L 戊唑醇水乳剂800 倍液做浸苗处理时也取得了良好的防效,分别为73.12%、71.74%。  相似文献   
17.
18.
胶园杂草的危害不但影响橡胶幼林头3年的生长,导致延迟割胶,增加非生产期成本投入,而且影响到后期的产胶潜能,减少胶园的整体经济效益。本试验通过在幼龄胶园植胶带上覆盖防草布,可降低植胶带上的杂草滋生,提高土壤水分,并有效保持土壤温度,加快苗木生长,有利提早开割;同时,减少劳动工耗,降低劳动力成本。  相似文献   
19.
20.
 为明确多种新型作用机制杀菌剂与引起梨树褐斑病、黑星病、白粉病等病原菌的有效对靶关系及制定梨树主要病害防治流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离体叶片法与田间药效方法研究新型杀菌剂对靶标病原菌的毒力、对靶标病害的防效及其田间有效应用,建立替代梨树主要病害传统化学杀菌剂的防治流程技术。结果显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在离体叶片法下对褐斑病的防效大于85%,田间药效验证3次用药后7 d防效大于85%、30 d防效大于80%、90 d防效仍大于60%,兼治轮纹病菌其毒力EC50值均小于1 μg·mL-1。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辛菌胺醋酸盐、吩嗪α-2羧酸在离体叶片法下对黑星病防效大于90%且毒力EC50值小于1 μg·mL-1;田间药效验证1次用药后7 d防效大于80%、30 d防效仍大于75%。噻肟菌酯、硝苯菌酯、丙硫菌唑在离体叶片法下对白粉病的防效大于85%;田间药效验证3次用药后7 d铲除效果大于70%、30 d仍大于60%。丙硫菌唑对黑斑、轮纹病菌毒力EC50值均小于1 μg·mL-1;吩嗪α-2羧酸同时对褐斑、黑斑、轮纹病菌毒力EC50值小于1 μg·mL-1。针对梨树主要病害发生期,选用新型杀菌剂替代传统杀菌剂制定防治技术流程,其综合防效达到88.94%。不同新型作用机制杀菌剂在防治梨树主要病害上的应用,能够降低抗药性产生,同时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