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123篇
水产渔业   99篇
畜牧兽医   64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是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发病鸡表现高度呼吸困难、咳嗽、伸脖喘、气管分泌物中混有血液。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喉和气管,具有传播快、致死率高的特点。病原是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的一个成员,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和咯出含有血液的渗出物。剖检时可见喉部、气管黏膜肿胀、出血和糜烂,发病早期,患部细胞可形成核内包涵体。本病传播快,死亡率高,危害养鸡业的发展。我国的一些地区已有此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22.
鸭瘟是鸭的一种死亡率高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高热、肢软、流泪和排绿色稀粪。因一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一、病原鸭瘟的病原体属于疱疹病毒属的病毒。鸭瘟病毒存在于病鸭体内各内脏器官、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肝、脑、食道和泄殖腔含毒量最高,本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例如在-10℃~-20℃环境中,能存  相似文献   
23.
畜禽疱疹病毒持续感染会损害养殖动物的健康,影响生产性能。借助自身强大的免疫逃避能力,疱疹病毒可以有效抵抗畜禽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疱疹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充分利用宿主细胞加工机制产生多种分子类型,干扰MHC-Ⅰ介导的抗原递呈途径,从而避免被细胞毒性T细胞清除。解析病毒蛋白下调MHC-Ⅰ的分子机制是疱疹病毒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总结近十年来畜禽疱疹病毒调节MHC-Ⅰ分子的研究进展,按MHC-Ⅰ递呈抗原的不同阶段详细介绍相关蛋白的分子机制,分析了病毒同源蛋白的结构域和功能差异,指出本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要突破的方向,以期为治疗畜禽疱疹病毒感染、开发和优化疫苗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4.
正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属于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属,是引起家畜和某些野生动物发病的传染病病毒[1],对猪的危害最大,每年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人们对猪伪狂犬病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猪伪狂犬病疫苗的推广应用,几乎所有养猪场都进行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因此,典型的猪伪狂犬病越来越少。然而由于疫苗质量高低不一,免疫程序不合理,生物安全体系不完善等原因,猪伪狂犬病野毒在云南养猪场时有存在。  相似文献   
25.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是由仪一疱疹病毒引起的鸡的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各种年龄鸡均可感染,尤以成年蛋鸡多发。鸡感染初期鼻流浆液性粘液,眼结膜发炎流泪。呼吸时发出混合性锣音,咳嗽有喘鸣音,每次吸气时,头、颈前伸,张口呼吸。病情严重的病鸡,呼吸高度困难,痉挛性咳嗽,吐出带血性粘液。打开口腔检查,喉头黏膜上有淡黄色坏死物附着。  相似文献   
26.
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猪急性传染病。初生仔猪以腹泻、明显的神经症状和高死亡率为特征。断奶后仔猪和体型较大的猪出现高热、神经症状、呼吸道症状,妊娠母猪出现高流产率和死胎率。  相似文献   
27.
鸭瘟又称为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和雁等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软弱、下痢、流泪、部分病鸭头颈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以血管损伤、组织出血、消化道黏膜糜烂、淋巴器官受损和实质器官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特征。本病病原俗称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 DPV)或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 DEV),一般认为只有一种血清型。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于2011年将该病原种名改为鸭疱疹病毒1型(Anatidherpesvirus 1, AnHV1),将其归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马立克氏病毒属。该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疱疹病毒属中过滤性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120-180纳米,有囊膜,病毒核酸型为DNA。病毒在病鸭体内分散于各种内脏器官、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其中以肝、肺、脑含毒量最高。  相似文献   
28.
畜牧生产中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畜牧生产中由病毒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抗病毒药物的使用也越来越多。虽然病毒的构造十分简单,但其个体微小,危害极大,在活细胞内即可复制增加,这就给养殖业中的病毒性疾病防治带来了许多困难。1病毒的感染途径一般认为,病毒的感染途径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吸附。是指病毒对动物细胞的感染,这种感染主要发端于宿主细胞表面和病毒的蛋白外壳结合处,导致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第二阶段是侵入。即病毒一旦吸附到宿主细胞表面后就会把自身的核酸注入到宿主细胞内部。  相似文献   
29.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在寒冷季节发病较多。随着品种引进途径的多样化以及检疫制度的不完善,不乏有感染牛的贩卖作为传播途径而散播病毒,目前我国多省市都报道有该病的发生,传  相似文献   
30.
为了解新疆马疱疹病毒1型(EHV-1)的流行情况,需要建立一种检测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采用纯化后EHV-1 XJ2015株的gG蛋白作为检测抗原,优化反应条件后建立检测EHV-1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及商品化试剂盒的应用效果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仅与EHV-1阳性血清发生反应,不与马疱疹病毒4型、马流感病毒和马动脉炎病毒阳性血清发生反应,血清稀释1∶1 600后,仍可以检测到阳性,组内及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与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比较,符合率为93.35%。建立了EHV-1 gG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可为EHV-1的快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