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10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8篇
  25篇
综合类   267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50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41.
942.
三氟苯嘧啶属于新型介离子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稻飞虱、叶蝉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较好的内吸、传导能力。为明确三氟苯嘧啶在不同类型水稻上的内吸传导能力以及为其减量控害提供科学的依据,本研究以扬稻6号和南粳46为供试水稻,分别通过水培法、浸叶法探究了三氟苯嘧啶在不同类型水稻上的内吸传导能力。水培法研究结果表明,扬稻6号根部对三氟苯嘧啶的吸收能力强于南粳46,但向顶传导能力显著不及南粳46。浸叶法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水稻的根部都未检出三氟苯嘧啶,扬稻6号的叶和茎中三氟苯嘧啶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南粳46,但药剂向下传导能力差异不明显。本研究表明,三氟苯嘧啶能被两种水稻的根和叶吸收,并具有优异的向顶传导能力,但向下传导能力较弱。三氟苯嘧啶在南粳46中向顶和向下的传导能力均优于其在扬稻6号中的传导能力。  相似文献   
943.
为了探索嗜盐放线菌对高盐环境的适应机理,以分离于罗布泊易变链霉菌TRM 45540为材料,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四氢嘧啶异源生物合成工程菌(以E.coli为宿主),对ectA、ectB、ectC与ectABC基因进行异源表达,分析异源宿主菌的耐盐能力。结果表明:TRM 45540四氢嘧啶合成相关基因ectA为474bp,预测编码蛋白为19ku;ectB为1 272bp,预测编码蛋白为44.6ku;ectC为399bp,预测编码蛋白为19ku;全长基因ectABC为2 403bp,并且携带有ectABC基因工程菌的耐盐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44.
为寻找具有更高杀菌活性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合成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含嘧啶环的半乳糖苷类衍生物,其结构经过核磁共振氢谱 (1H NMR)、碳谱 (13C NMR) 和高分辨质谱 (HRMS) 等方法确证。杀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葡萄座腔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拟茎点霉菌Phompsis sp. 均具有较好的杀菌活性,其中化合物 4m 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8.67 μg/mL,与对照药剂烯酰吗啉 (EC50值8.34 μg/mL) 活性相当。此外,该类化合物对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itri subsp. citri和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也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945.
为探明能够协同吸附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Z)和六价铬[Cr(Ⅵ)]的人工湿地基质种类,以蛭石、沸石、河砂、泥炭、水稻土、高炉渣、硅藻土、火山岩、钾长石和砾石10种基质作为吸附剂,采用批次吸附试验,研究SMZ和Cr (Ⅵ)单吸附和共吸附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pH响应变化。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SMZ和Cr (Ⅵ)在基质上的吸附过程(R2≥0.993),同时伴随体积扩散、大孔扩散和微孔扩散三个阶段(Ci>0),SMZ和Cr(Ⅵ)互相削弱了彼此的体积扩散和大孔扩散(P>0.05),降低Cr(Ⅵ)吸附量从0.51~0.97 mg·g-1至0.48~0.49 mg·g-1,但增加SMZ吸附量从0.35~0.54 mg·g-1至0.45~0.51 mg·g-1,SMZ和Cr (Ⅵ)以水稻土和火山岩动力学聚类变化较大。Freundlich模型能更好地描述SMZ和Cr (Ⅵ)(R2≥0.839)在各基质上的吸附行为,Cr (Ⅵ)对SMZ吸附以促进作用为主,SMZ对Cr (Ⅵ)吸附的影响因基质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SMZ和Cr (Ⅵ)互相促进彼此在钾长石、高炉渣、火山岩、砾石的吸附容量,分别提升10%、10%、21%、25%和166%、71%、104%和658%,吸附等温线聚类变化较大。SMZ和Cr(Ⅵ)在各基质上的吸附量随pH递增而递减,酸性pH下泥炭和火山岩对SMZ和Cr(Ⅵ)的吸附量均高于其他基质,pH响应聚类变化较大。研究表明,钾长石、高炉渣、火山岩、砾石和泥炭有利于SMZ和Cr(Ⅵ)的协同吸附,是人工湿地控制SMZ和Cr (Ⅵ)复合污染的潜在基质。  相似文献   
946.
为探究复方新诺明注射液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以药物高压前后含量的变化为评价标准,通过L9(34)正交试验筛选辅料、优化处方,制备复方新诺明注射液,并对注射液的质量控制进行考察。最终确定复方新诺明注射液的最优处方为:每100 mL复方新诺明注射液含有机助溶剂45%,焦亚硫酸钠0.3 g, PEG-400 3 mL,pH为8.0。质量控制结果显示,该注射液呈淡黄色,澄清,无可见异物,pH在8.0左右,无热原反应,注射液稳定性良好,用等吸收点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47.
以芦笋花粉粒培养获得的胚状体为试材,在其形成的不定芽中,以MS+蔗糖30 g·L-1+琼脂粉8 g·L-1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质量浓度嘧啶醇(0、0.05、0.10、0.50、1.00、2.00 mg·L-1)和NAA(0、0.05、0.10、0.20、0.50、1.00 mg·L-1),研究了嘧啶醇和NAA浓度对不同基因型再生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期优化和提高芦笋植株体外扩繁效率。结果表明:培养基添加0.50 mg·L-1嘧啶醇处理的再生植株净生长高度、茎数分别增加1.05 cm和1.0根,根系变长,侧根增多;MS培养基添加0.50 mg·L-1嘧啶醇和0.20 mg·L-1 NAA后再生植株净生长高度、茎数分别增加1.60 cm和2.0根,根系生长旺盛;并且0.50 mg·L-1嘧啶醇和0.20 mg·L-1 NAA对芦笋胚状体再生植株的促进作用无基因型的显著差异。综上,在MS培养基中添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