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许多疾病引起神经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表现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变化,主要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脑软化和神经炎等病理变化。神经症状表现得普遍、复杂。特别是成猪,这类症状更易发生,既可出现于由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也可产生于由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一般性疾病。因此,  相似文献   
22.
砷过量可以损害机体组织,机理是它与动物组织中酶的疏基结合,使之灭活而产生毒性,尤其对消化道、肝、肾、肺、皮肤及神经组织更为严重。因此,为了减少和避免砷过量,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严格检测饲料及原料中砷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饲料中砷含量检测最常用的方法是银盐法(仲裁法);饲料添加剂中砷含量检测多用砷斑法,此法为半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23.
刘建平 《山东饲料》2004,(12):12-14
磷脂是动物体内细胞组成的重要成分磷脂在脂肪的转运中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参与脂肪酸代谢,帮助脂肪溶解与吸收、磷脂还参与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活动来激活一些神经组织。本文就其磷脂的理化性质、在动物营养中的功能、及其在各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做一综述,为其更好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徐陶  曹景锋  毛爱国 《警犬》2012,(3):18-19
犬的脑部损伤并不常见,但是由于脑组织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容易受损,且神经组织的再生非常困难,所以颅脑受到损伤时极易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一、基本情况患病犬只为马里努阿犬,2岁,雄性。2011年12月,因头部有增生物,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前来就诊。  相似文献   
25.
目前国际上常用BSE检测方法:组织病理学检测将中枢神经组织制备成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随后在显微镜下检查BSE特征性的病理变化。疯牛病最重要的病变是延髓(脑闩)部位灰质神经纤维网出现中等数量的不连续的卵形和球形空泡,通常对称性分布。在孤束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空泡化最严重。中枢神经组织病理学变化可以作为诊断疯牛病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6.
鳜咽部味蕾神经组织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支配鳜咽蕾神经的属性。在鳜咽部的粘褶上分布着大量的味蕾,根据与上皮的关系,味蕾可以分为3种类型。Ⅰ、Ⅱ型味苗与胆碱能型神经纤维联系,除了化学感受器作用外,高出周转上皮的微绒毛瘘有机械感受器功能。Ⅲ型味蕾的微绒毛完全没有超出周围上皮,与上腺素能型神经纤维联系,主要为化学感受器。  相似文献   
27.
霉菌毒素是指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饲料、饮水、环境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它们可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进入动物体内,引起动物的急性或慢性毒性,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组织等。在饲料的加工、运输和贮存过程中都会产生霉菌毒素,应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躲过霉菌污染的。因此,霉菌毒素是目前危害养殖业发展的一重要杀手,严重影响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8.
神经肽Y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及所有脊椎动物体内,是中枢神经组织含量最高的神经肽之一,参与调节动物的摄食行为、生物节律性、平滑肌的收缩以及性成熟等,本文对其在动物体内的分布、生理作用、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9.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认识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发霉时的黄曲霉分泌的黄曲霉毒素有一定的毒性。毛皮动物日粮中不慎用了这样的玉米可能引起中毒。水貂、紫貂、银狐、蓝狐、貉子等,都曾因食用了发霉玉米做的饲料而引起中毒的实例。黄曲霉毒素是神经组织毒,对动物具有全身毒害作用。毒素由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当毒素进入神经系统时,引起脑出血和水肿。有时可在神经组织和脑膜上发生反应,引起临床上一系列的神经症状,出现兴奋或抑制,感觉丧失和反射迟钝等。  相似文献   
30.
中华绒螯蟹离体卵巢发育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卵巢离体实验研究性激素、大豆黄酮、生物胺及神经组织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雌二醇可显著地增大卵黄发生前期、初级卵黄发生期和次级卵黄发生期卵巢卵母细胞的直径,黄体酮可显著增大卵黄发生前期卵巢卵母细胞直径,对初级卵黄发生期和次级卵黄发生期的卵母细胞直径有极显著地促进作用;大豆黄酮具有增大卵母细胞直径的作用,但作用不显著;脑和胸神经团对卵黄发生前期、初级卵黄发生期的卵母细胞直径有显著增大作用,对于次级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直径有极显著增大作用;视神经节作用不明显;5-羟色胺通过脑可显著促进卵黄发生前期、初级卵黄发生期卵巢卵母细胞直径的增大,极显著促进次级卵黄发生期卵巢卵母细胞直径的增大,还通过胸神经节极显著增大各期卵巢的卵母细胞直径;多巴胺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