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2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几种生态因子对红砂和霸王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自然条件下进行了土壤温度、水分、播深及覆沙地境对红砂和霸王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模拟阵雨期(人工洒水)覆沙和未覆沙试验小区白天播种层土壤温度均较高,尤其中午(14:00)覆沙小区1和4 cm播种层土壤温度平均值分别高达43.2和37.3℃,未覆沙小区分别高达38.0和33.6℃.高温引发种子次生休眠是该期红砂和霸王种子不能萌发的主要原因.而且播种层土壤含水量日内下降十分明显,其中覆沙和未覆沙小区1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下降至0.11%和2.62%,也会引发种子产生次生休眠,成为红砂和霸王种子不能萌发的另一原因.自然连续降水期2种试验小区播种层平均土壤温度适宜,播种层土壤含水量高而稳定,满足了红砂和霸王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和较高水势的条件.因此,在干旱荒漠区进行荒漠草地的人工辅助建植,需要依靠连续性降水过程.自然条件下霸王发芽率最高的播深处理在覆沙小区为2 cm、未覆沙小区为1 cm;在2种试验小区内霸王幼苗生物量最大的播深处理均为2和3 cm.覆沙较未覆沙地境有利于霸王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播种当年霸王地上生物量为红砂的75~117倍.  相似文献   
52.
长叶红砂是一种强旱生泌盐盐生植物,对盐渍荒漠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在植物抵御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已有长叶红砂转录组数据库中SOD基因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克隆得到大小为663 bp、编码220个氨基酸的SOD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并将其定名为RtSOD。预测该基因编码蛋白分子量为55.90 kDa,理论等电点5.11。多重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属于Cu/Zn SOD家族,与其他植物中SOD蛋白同源性较高。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RtSOD基因与刚毛柽柳的SOD基因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结果显示NaCl、4 ℃、PEG、H2O2及ABA处理均能诱导该基因表达。构建RtSOD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到拟南芥中,结果发现:盐、干旱胁迫条件下,转RtSOD基因拟南芥的生长状况明显优于野生型,转基因株系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和脯氨酸含量较野生型显著升高,H2O2及MDA含量较野生型显著降低。qRT-PCR检测发现转基因拟南芥中响应逆境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上述结果说明RtSOD基因的过表达可提高转基因植物的抗逆性,进一步说明RtSOD参与长叶红砂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是该植物抗氧化系统中的重要元件。  相似文献   
53.
为揭示不同种源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幼苗在不同季节水分生理参数的差异,以武威扎子沟(WMZ)、武威小坝口(WMX)、张掖山丹(ZYS)、张掖临泽(ZYL)、酒泉金塔(JQJ)及酒泉肃州(JQS)种源红砂幼苗为研究对象,运用压力容积(PV)技术,研究了Ψw、Ψssat、Ψstlp、ROWCtlp、AWC、Va/Vo、εmax随种源和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砂幼苗水势不同种源之间表现为WMZ>ZYS>WMX>ZYL>JQJ>JQS,其季节变化表现为5月>7月>9月;主要水分参数Ψssat、Ψstlp值在不同种源之间表现为WMZ>WMX>ZYS>ZYL>JQJ>JQS,其季节变化也表现为5月>7月>9月;然而,Va/Vo和εmax值却随季节变化表现为5月<7月<9月。以上研究表明,不同种源红砂幼苗忍耐水分胁迫的能力随干旱胁迫增加而增加,不同种源红砂幼苗在其生长季受到了干旱胁迫,其耐水分亏缺能力随生长季逐渐增强,这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节律和地理位置相吻合。  相似文献   
54.
红砂是我国荒漠草场中的建群植物和优势植物,作为良好的荒漠草场牧草和维持绿洲稳定性的重要植物之一,红砂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关于红砂渗透调节物质、光合生理及生长发育的研究已有报道,本文主要介绍了红砂在不同海拔及水分状况下的抗旱性,并测定红砂叶片中MDA(丙二醛)、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的含量,从而研究红砂叶片中酶含量的差异及其原因。植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酶促和非酶促两类有效的ROS清除机制。酶促清除机制中参与抗氧化清除反应的酶类主要有SOD、MDA、CAT。本项研究在乌力吉、孪井滩、腰坝等样地选择红砂植物种作为试验样本,调查、观测红砂叶片中的酶含量。  相似文献   
55.
皋兰县红砂洋芋以其色泽光亮、早熟、丰产、优质、商品率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青睐,现将其栽培技术规程总结如下,为以后的生产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6.
乌拉特荒漠草原红砂生物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砂(Reaumuria soogorica)是一种广泛分布在中国半荒漠地区的多年生半灌木,是干旱荒漠区分布最广的植物种之一,具有固沙、固土的优良特性。其生物量估算对评价荒漠草原红砂的生态功能和荒漠草原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红砂生物量模型是估测红砂生物量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研究采用全挖法,以乌拉特荒漠草原优势种之一红砂为研究对象,基于对红砂地上、地下和整株生物量及株高(H)、冠幅(C)、基径(D)等的测定,通过数理统计的回归分析方法,利用相关生长模型(幂函数W=aX^b),分别构建了地上部分(W1)、地下部分(W2)和全株生物量(W)的预测模型。通过对比判别系数R2的大小,挑选最佳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①以冠幅(C)为指标的估测模型W1=0.555×C^1.867(R^2=0.866)能较好地反映红砂单株地上生物量累计特征。②以复合因子基径×基径×株高(D2H)为指标的估测模型W2=2.259×(D^2H)^0.762(R^2=0.769)能较好地反映红砂单株地下生物量累计特征。③以复合因子基径×基径×株高(D^2H)为指标的估测模型W=7.057×(D^2H)^0.813(R^2=0.859)能较好地反映红砂总生物量的累计特征。利用此类方法建立的生物量模型,精度高,简便易行,为评价乌拉特荒漠草原红砂的生态功能和准确测定其生物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7.
采用样线法对民勤荒漠草地红砂群落进行调查,通过对5月、7月和10月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红砂群落的组成及季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砂群落灌木层伴生物种组成相对稳定,红砂群落灌木层盖度和总盖度5月份最大,而草本层伴生种组成随季节变化较大,从5月到10月份草本层植物的种数、密度、盖度、冠幅逐渐增大,10月份植物种最多,密度、盖度、冠幅最大,结构最为复杂。  相似文献   
58.
本刊启事     
洪湖的红砂咸蛋制作考究,工序简单,营养丰富;蛋黄似黄昏落日,红得流油,吃到嘴里沙、松、嫩、鲜、细,好吃的程度绝不是一般咸蛋能比的,远销海内外。到洪湖的中、外游客少不了要品尝红砂咸蛋。现将红砂咸蛋的加工技术简介如下,供蛋制品加工者、家庭主妇及致富无门者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59.
以福建海坛岛青峰剖面(QF)老红砂为研究对象,系统测定剖面磁学参数,并与粒度组分进行比对,以此揭示研究区老红砂磁学特征、阶段性变化规律及其所记录的古气候信息。结果表明:1)在QF剖面上,磁学参数随着深度起伏波动,低频磁化率(χlf)、高频磁化率(χhf)、饱和等温剩磁(SIRM)和"软"剩磁(SoftIRM)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频率磁化率(χfd)、"硬"剩磁(Hard IRM)、退磁系数(S-100mT)和磁化系数(F300mT)在均值附近小幅变化;2)假单畴(PSD)、多畴(MD)的亚铁磁性矿物是剖面磁性的主要贡献者;3)χlf和χfd阶段性变化,反映了QF剖面老红砂沉积和风化成土作用经历了暖湿-较暖湿-冷干-较冷干-极冷干-暖湿的气候波动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60.
《干旱区研究》2021,38(2):460-468
红砂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降水[降水减少30%(W-)、自然降水(W)和降水增多30%(W+)]和氮添加[N_0(0 g·m~(-2)·a~(-1))、N_1(4.6 g·m~(-2)·a~(-1))、N_2(9.2 g·m~(-2)·a~(-1))、N_3(13.8 g·m~(-2)·a~(-1))]条件下红砂幼苗叶片的脯氨酸(Pro)、叶绿素(Ch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结果表明:(1)在自然降水量(W)和降水量增加30%(W+)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红砂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呈增加趋势,说明水分条件适宜时,水氮会发挥耦合效应促进脯氨酸和叶绿素的积累。(2)在无氮添加(N_0)和低氮(N_1)水平下,自然降水量(W)条件下的POD活性分别显著小于降水量减少30%(W-)条件下的值,中氮(N_2)、高氮(N_3)水平下则明显相反。说明在低氮水平下,降水量增加抑制POD活性的增加,而中氮和高氮添加极大地减缓这种抑制作用,促进POD活性的增强,表现了氮水间的补偿效应。(3)在自然降水量(W)条件下,随氮添加量的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大后减小,而降水量减少30%(W-)条件下,氮添加对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说明在正常水分条件下,适量的氮素添加会促进植物体内蛋白的转化,但当施氮量达到一定临界值时,氮素含量的持续增加将会抑制可溶性蛋白的产生,而水分亏缺时施氮对可溶性蛋白的转化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