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54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4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羊驼酪氨酸酶基因家族在不同毛色个体中的基因表达水平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黑色素对动物毛色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酪氨酸酶基因家族成员参与了黑色素的合成。为了探索羊驼酪氨酸酶基因家族的基因表达与其毛色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不同毛色羊驼酪氨酸酶基因家族成员TYR、TRP1和TRP2的相对基因表达量。研究结果显示:棕色羊驼中的TYR、TRP1和TRP2的mRNA相对表达量经内参基因校正后分别是白色羊驼中的13.669倍、3.417倍和8.593倍。结论表明棕色羊驼中酪氨酸酶基因家族3种成员的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白色羊驼,揭示了羊驼TYR基因家族成员的基因表达量与其毛色表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2.
研究TGF-β1在羊驼睾丸的表达与定位,探索TGF-β1在羊驼睾丸发育及精子发生中的作用.以12和24月龄的羊驼睾丸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对TGF-β1在羊驼睾丸蛋白水平的表达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TGF-β1在羊驼睾丸的表达进行组织学定位.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羊驼睾丸组织粗蛋白提取物中存在分子量约为25 ku且与多克隆兔抗TGF-β1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蛋白条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GF-β1在12和24月龄羊驼睾丸的间质细胞、支持细胞和各级生精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光密度测定结果显示TGF-β1在12、24月龄羊驼睾丸间质细胞的光密度分别为0.730 5±0.011 5、0.562 6±0.012 2;在支持细胞分别为0.420 7±0.013 0、0.325 7±0.008 2;在精原细胞分别为0.457 9±0.009 2、0.374 3±0.015 8(P<0.01);在管周肌样细胞分别为0.645 5±0.082 0、0.656 9±0.023 0(P>0.05);TGF-β1在同一年龄阶段不同细胞的表达差异显著(P<0.01,P<0.05).结果表明羊驼睾丸有TGF-β1的表达;TGF-β1参与羊驼睾丸发育与精子发生的调控.  相似文献   
73.
羊驼被皮系统组织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羊驼的被皮系统与一般的家畜不同,很少有病理学家了解它正常的皮肤解剖结构,更谈不上对皮肤复杂的病理结构进行分析.本文从组织学的角度对羊驼的被皮系统进行综述,不仅为羊驼的生产提供依据,也为羊驼被皮系统的病理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4.
通过氰仿/异戊醇法从羊驼血液和组织中提取羊驼基因组DNA,首次扩增出羊驼PRLR基因(Prolactin Receptor,PRLR)exon10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206831),并与其它动物相应区域作了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羊驼PRLR基因exon10的开放阅读框为1133bp,包括1046bp的编码区和87bp的拖尾区;同源性比较显示,羊驼PRLR基因exon10的核苷酸序列与哺乳动物(牛、绵羊、猪、狗、兔、大鼠等)的同源性较高,达80%,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则≥66%,而与鱼类的同源性则较低,仅为40%~45%。  相似文献   
75.
蝇蛆病是指蝇类的幼虫-蛆寄生在动物体表上引起的疾病。2014年至2016年均发现羊驼腹部蝇蛆病,经过及时治疗,都已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76.
采用0.2%中性蛋白酶Ⅱ和0.25%胰酶∶0.02%EDTA(1∶1)"两步酶"消化法从羊驼背部皮肤分离得到羊驼毛囊干细胞。用无血清角质细胞培养基(K-SFM)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显示,细胞生长曲线表明,不同代次毛囊干细胞接种前3d生长缓慢,46d进入倍增期,有无限增殖的趋势,所分离的羊驼毛囊干细胞具备毛囊干细胞特征(体积小、立体感强),呈现未分化特征;CK19、CK15、β1-integrin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第3、5、7、9代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2.7±2.27)%、(47.0±3.46)%、(46.3±3.18)%和(43.3±3.76)%。结果表明,用"两步酶"消化法成功分离获得羊驼毛囊干细胞,无血清角质细胞培养基(K-SFM)可使羊驼毛囊干细胞体外维持未分化状态并传代至12代。  相似文献   
77.
杨明朗 《警犬》2014,(10):65-66
2014年8月24日,第十七届亚洲宠物展览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圆满落下帷幕,来自35个国家的650家参展商在这里为我们共同呈现了一场宠物行业的盛会。展会上优雅的羊驼、慵懒的猫咪、色彩鲜艳的鹦鹉、活泼可爱的雪貂和那些装扮时尚的狗狗们着实让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78.
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羊驼头骨的外形进行观察、研究,并与马、牛、骆驼等家畜比较。结果发现:羊驼头骨的主要特征是:颅顶部主要由额骨和顶骨构成;颞骨发达,鳞部为蚌壳状隆起的扁骨;泪骨、鼻骨、额骨和上颌骨交界处形成一圆孔;下颌骨头后下方有一钩状突起;左右枕骨髁背侧窝中各有一大的乳突孔。结论:羊驼的头骨与马、骆驼相似,但有其自己的特征。  相似文献   
79.
目前,我国全面禁止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寻找新型的抗生素替代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旨在分离枯草芽胞杆菌SXAU18所产具有抗菌活性的蛋白物质,并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其具有抗菌活性的重组蛋白。试验选用硫酸铵沉淀、氯仿抽提、分子截留等蛋白提取技术,对枯草芽胞杆菌SXAU18产生的抗菌蛋白进行分离纯化;通过SDS-PAGE技术和牛津杯扩散法检测分离到的蛋白物质的抑菌活性;通过质谱、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预测目的蛋白的基因序列;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和AKTA蛋白纯化系统对目的蛋白进行表达和纯化;借助牛津杯扩散法鉴定重组蛋白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SXAU18所产的抗菌物质为相对分子质量15 ku左右的蛋白质,含有共同的特定氨基酸序列—GSSIFGLAPGK,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通过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推测SXAU18所产的(主要)抑菌蛋白为DarA;经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DarA主要以可溶性上清蛋白形式存在,纯化后的DarA蛋白为单一条带,并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结果提示,分离自枯草芽胞杆菌SXAU18的抗菌蛋白DarA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生长的活性,且可以通过体外表达获取该蛋白。  相似文献   
80.
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是一种易溶于水和乙醇等的基础染料,可在多种行业应用,并曾用于水生动物多种疾病如真菌病、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等的治疗。但因其具有致癌等毒副作用,目前已被禁用。然而市场上仍有在水产品违法使用MG的现象,因此需要加强对该药品残留的检测。本研究选择羊驼免疫库筛选抗MG纳米抗体,通过噬菌体ELISA筛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纳米抗体。通过辅助噬菌体M13的救援,使得纳米抗体基因(VHH)与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融合表达,从而使得VHH蛋白展示在噬菌体表面,通过有限稀释筛选和多次洗脱的办法,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单个噬菌克隆;将重组质粒PMES4-VHH转化到表达细胞中,进行体外表达。最后采用NI-NTA柱进行His标签纯化,得到抗MG纳米抗体,并进行SDS-PAGE电泳鉴定。结果显示:噬菌体文库成功构建,库容为3.2×108 cfu/mL;通过ELISA筛选,得到16个具有抑制效果的噬菌体克隆,经对噬菌体基因测序并翻译,得到2种氨基酸序列;将重组质粒转化至表达菌株表达、纯化,最后得到大小约为15 kDa的抗MG纳米抗体,从而为MG的下一步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