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9篇
  免费   607篇
  国内免费   659篇
林业   1632篇
农学   292篇
基础科学   80篇
  1007篇
综合类   4091篇
农作物   240篇
水产渔业   819篇
畜牧兽医   1024篇
园艺   221篇
植物保护   469篇
  2024年   207篇
  2023年   533篇
  2022年   584篇
  2021年   520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446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333篇
  2016年   401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401篇
  2013年   479篇
  2012年   494篇
  2011年   521篇
  2010年   484篇
  2009年   427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374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针对科尔沁沙地土壤质量退化、花生连作障碍问题,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章古台试验站进行田间定位实验,设置玉米(Zea mays L)-花生(Arachis hypogaea)-玉米轮作(L1)、花生-玉米-花生轮作(L2)、玉米连作(YL)和花生连作(HL)4种种植模式,采集0-20cm土层土壤样品,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测定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结果表明:L1和L2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总丰度、细菌群落丰度、真菌群落丰度、放线菌群落丰度均显著高于YL和HL。主成分分析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L1和L2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土壤微生物各菌群丰度呈正相关;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总量与土壤总PLFA含量正相关。综上,轮作引起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变化是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累积的驱动因素。花生-玉米轮作种植能有效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缓解花生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92.
采用典型生境抽样法,首次对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昆虫物种调查,对该保护区昆虫群落多样性、区系组成、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和昆虫-植被群落组成关系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保护区共有昆虫11目101科233种,其中鳞翅目(Lepidoptera, 68种,占比29.18%)、鞘翅目(Coleoptera, 47种,占比20.17%)、半翅目(Homoptera, 44种,占比18.88%)、直翅目(Orthoptera, 20种,占比8.58%)和膜翅目(Hymenoptera, 20种,占比8.58%)物种较多,为主要群落构成种,其余类群累计34种,占比14.60%;(2)保护区昆虫区系与盐城市在动物地理区划中情况相似,以东洋-古北共有种为主,东洋种较古北种略占优势,即东洋-古北共有种占比为69.23%,东洋种占比为20.71%,古北种占比为10.06%;(3)保护区昆虫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呈现由内陆向沿海,由实验区向核心区逐渐降低的趋势,实验区昆虫多样性最高,核心区昆虫多样性最低;(4)昆虫群落结构受植被群落结构影响,5种不同植被群落中,乔木群落和其他植被群落下的昆虫种群...  相似文献   
93.
从地形、气候、作物种类、水源条件4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兵团的节水灌溉进行节水灌溉工程分区,将兵团的节水灌溉工程划分为6大区域,为各地、师(局)、团场探求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节水灌溉工程形式,并指出节水灌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4.
以园林植物石楠为试材,通过混合2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和2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分别模拟不同强度的盐、碱胁迫条件,对园林植物(石楠)进行3年(2015—2017年)的胁迫处理,以期探讨盐碱胁迫对园林植物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中有机酸含量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随胁迫强度增加,盐、碱胁迫均使土壤中Na+浓度大幅度上升,K+浓度大幅度下降,但碱胁迫下Na+浓度上升幅度和K+浓度下降幅度均大于盐胁迫。2)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加,土壤中氨基酸类、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聚合物类、胺类、酚酸类碳源呈逐渐降低趋势,总体而言,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碳源是盐碱胁迫下园林植物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碳源,其次为氨基酸类、酚酸类和聚合物类,胺类碳源的利用率最小。3)土壤微生物物种丰富度指数(H)、均匀度指数(E)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呼吸和微生物代谢熵随盐碱浓度的增加而增加。4)土壤糖苷酶、几丁质酶、亮氨酸氨基肽酶、碱性磷酸酶、酚氧化酶δ和过氧化物酶δ随盐碱浓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盐胁迫、碱胁迫、盐胁迫×碱胁迫对有机酸、Na+、K+、Na+/K+、物种丰富度指数(H)、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呼吸、土壤微生物代谢熵、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其中碱胁迫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高于盐胁迫,并且盐胁迫×碱胁迫的影响高于单独盐胁迫或碱胁迫.  相似文献   
95.
通过自制钾矿胁迫堆肥和常规堆肥,在模拟土培试验条件下,对土壤中微生物总群数量、有效钾含量变化进行测定,进而研究该堆肥对土壤中钾素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入堆肥后,土壤中有效钾含量在培肥过程中得到很大提高,尤其是钾矿胁迫堆肥施入土壤后,有效钾含量由最初的200mg.kg-1增加到600mg.kg-1,与常规堆肥相比提高了数倍。同时在培肥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活性得到很大提高,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在施钾矿胁迫堆肥的土壤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增长明显,细菌和真菌含量在培肥后期占了主要地位。由此可见,钾矿胁迫堆肥能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效钾含量,促进土壤钾素的循环,有效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活性,进而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6.
通过对嫩江沙地具有代表意义的退化草地封育后植物群落的调查,研究了封育禁牧后沙地植被生长发育规律和演替趋势。结果表明:与自由放牧相比,封沙禁牧分别使半固定和固定沙质草地植被盖度提高25和27个百分点,产草量(干草)分别提高27.09%~41.09%,优质牧草比例分别提高23.51和46.2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7.
以猕猴桃根腐病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猕猴桃根腐病感病植株与未感病植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分布情况,为猕猴桃根腐病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未感病植株相比,猕猴桃植株感染根腐病后,其根际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和相对丰度发生了变化。在门分类水平上,感病植株根际土壤子囊菌门相对丰度较高,而接合菌门和担子菌门较低。在纲分类水平上,感病植株根际土壤粪壳菌纲相对丰度较高,伞菌纲、盘菌纲较低。在目分类水平上,感病植株根际土壤肉座菌目相对丰度较高,而Sordaihales, Trechnsporales、小壳菌目较低。在科分类水平上,感病植株根际土壤赤壳科相对丰度较高,而毛球壳科、囊菌科的较低。在属分类水平上,感病植株根际土壤的赤霉菌属、丛赤壳属相对丰度较高。  相似文献   
98.
吴玲 《江苏农业科学》2022,(22):233-238
为探究不同镉(Cd)浓度对水稻土中细菌群落分布的影响,设置不同Cd2+浓度梯度(0、20、40、80、160 mg/kg)的盆栽水稻土,采集水稻成熟期的根际土与非根际土,测定土壤样品的pH值、总氮(TN)、总有机碳(TOC)、铵态氮(NH+4-N)与硝态氮(NO-3-N),并利用基于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水稻土样品中的细菌群落结构以及细菌群落结构与Cd含量等理化因子的潜在关系。结果显示,不同Cd含量的水稻土样品中原核微生物主要为细菌界(Bacteria),共有35个门94个纲,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γ-变形菌纲(γ-Protebacteria)细菌在不同Cd含量的水稻土样品中均表现出优势。研究表明,水稻土中Cd和NO-3-N含量显著影响水稻土中纲水平细菌群落丰度。  相似文献   
99.
于2020年6—8月对沙湖4个区域的浮游甲壳动物水平分布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浮游甲壳动物种类、丰度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沙湖共记录了浮游甲壳动物7种,其中枝角类5属5种,桡足类2属2种;不同湖区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有差异,象鼻溞、剑水蚤、无节幼体在全湖出现;浮游甲壳动物的平均密度为31.8~73.0个·L-1,呈现沉水植物区<沿岸区<敞水区<挺水植物区的变化。分析表明,影响沙湖浮游甲壳动物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叶绿素a浓度、透明度、总磷浓度和总氮浓度,其中叶绿素a浓度、透明度、总氮浓度是引起沙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空间变化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00.
利用果蔬垃圾厌氧合成中链脂肪酸(medium-chain fatty acids,MCFAs)等化学品是厌氧技术高值化的重要方向。中链脂肪酸合成通常需要以乳酸/乙醇(电子供体)和短链脂肪酸(电子受体)为碳源进行碳链延长反应。因此,利用有机废弃物连续、稳定地协同制备乳酸和短链脂肪酸是中链脂肪酸合成的关键步骤。该研究考察了果蔬垃圾重复批次发酵协同制备乳酸和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可行性,研究了不同置换率和进料浓度对果蔬垃圾重复批次发酵产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控重复批次发酵的置换率和进料浓度是提高生产率、改善乳酸/SCFAs比例的有效方法。综合考虑酸化产物的生产率、乳酸/SCFAs比例和碳源浓度,在70%置换率和8%进料TS(total solid)浓度条件下获得的酸化产物相对更有利于MCFAs的合成。此时,酸化产物生产率达到(5.25±0.25)g/(L·d),乳酸/SCFAs的碳摩尔比例达到5±0.3,碳源浓度达到(985±29)mmol C/L。微生物群落分析显示,乳酸菌,如LactobacillusEnterococcus作为优势菌通过异型乳酸发酵协同制备乳酸和SCFAs。研究结果可为果蔬垃圾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