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400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14篇
  18篇
综合类   683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67篇
园艺   152篇
植物保护   20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41.
[目的]探究果蝇小与残基因间的作用关系。[方法]利用果蝇2种不同型的突变体进行杂交,找出小、残基因同时存在个体,观察其的表型,同时对的分离比进行推测,研究果蝇小与残基因间的作用关系。[结果]正反交果蝇的表现型不相同。果蝇的小品系和残品系的正交组合的杂交后代F1雌、雄全部为长,而反交组合的雌蝇为长,雄蝇为小。F2的型有长、小、残3种,小、残基因同时存在的个体表型为残,并且型分离比均为长:小:残=3:3:2。[结论]残基因对小基因具有遮盖作用。  相似文献   
942.
郭彦  杨洪双  于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012-2013
[目的]探究果蝇小与残基因间的作用关系。[方法]利用果蝇2种不同型的突变体进行杂交,找出小、残基因同时存在个体,观察其的表型,同时对的分离比进行推测,研究果蝇小与残基因间的作用关系。[结果]正反交果蝇的表现型不相同。果蝇的小品系和残品系的正交组合的杂交后代F1雌、雄全部为长,而反交组合的雌蝇为长,雄蝇为小。F2的型有长、小、残3种,小、残基因同时存在的个体表型为残,并且型分离比均为长:小:残=3:3:2。[结论]残基因对小基因具有遮盖作用。  相似文献   
943.
对鲁北大垫尖蝗的田间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历史及气象资料分析了大垫尖蝗发生量与降水、植被覆盖度、生态环境、盐分及天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4.
翅荚木种子萌发特性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45.
本文记述了襀目叉突属 Furcaperla一新种,并对其属征及其分类情况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46.
947.
948.
沙拐枣属(Calligonum)是蓼科(Polygonum)灌木。该属植物均为固沙造林的先锋树种。它们具有抗干旱、高温、风蚀、沙埋和盐碱的特性,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作用。并有调节荒漠地区气候、降低气温和地温、减少地表水蒸发的作用,生态效益特别显著。同时,沙拐枣的经济价值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它的嫩枝幼果和上年的干枯细枝可作骆驼和羊的饲料。它可与多种荒漠植物共生构成荒漠植物群落,形成牧场。沙拐枣枝干是很好的薪炭材,每公顷3年生的灌木林一年可  相似文献   
949.
葡萄透翅蛾的习性与防治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葡萄透蛾足1年发生1代,一生只交配1次。其羽化、求偶、交配、产卵、孵化等生理活动都在白昼进行。初孵幼虫在孵化后2小时左右蛀入葡萄嫩茎,此后在茎内生长、越冬、化蛹直至羽化,防治困难,是葡萄生产的大患。本文根据葡萄透蛾习性特点,提出运用性引诱剂测报蛾情、抑制交配,把幼虫消灭在发生或为害之前的策略。  相似文献   
950.
蚜虫是植物病毒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有人用300种蚜虫对相同数目的植物病毒病进行传毒传毒试验,结果表明有180种蚜虫可以传播病毒病(Harris 1980)。在所研究过的蚜虫中,以桃蚜Myxus persicae(Sulzer)传播的病毒病最多(78种);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也可传播55种。由于蚜虫传播了如此之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