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400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14篇
  18篇
综合类   683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66篇
园艺   152篇
植物保护   20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榆兴透蛾(Synanthedon ulmicola)是危害果油树的重要检疫性害虫。以榆兴透蛾成虫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对榆兴透蛾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形态、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榆兴透蛾成虫触角为栉齿状,由柄节、梗节、鞭节三部分组成,鞭节数量为56~58小节。共发现8种感器类型,分别为B9hm氏鬃毛、毛形感器(ST-I、ST-II、ST-III)、鳞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I(SAu-I)、栓锥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锥形感器数量最少,仅有2~3处分布。除毛形感器III仅分布于雄蛾触角外,其余种类的感器在雌、雄蛾触角上均有分布。在感器形态上,鳞形感器端部具有明显的雌雄二型现象,其余感器在形态上无较大差异。通过测定不同类型感器的长度、基宽,明确了各种类型感器的性二型差异。  相似文献   
992.
节瓜蓟马[Thrips palmi(Karny)]又称棕榈蓟马,属缨目蓟马科,原发生在印度尼西亚一带.该虫在我国南部如广东、浙江、广西等省(区)发生特别严重,湖南、湖北、河南、江苏、上海、山东、北京等省(区、市)均有发生.节瓜蓟马严重为害茄科、葫芦科和豆科等蔬菜作物,造成田间和温室蔬菜作物严重减产,品质下降,给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节瓜蓟马体型微小,繁殖速度快,温度高于28℃时,10~12天就可完成一个世代,一旦条件适合,很快建立其种群,暴发为害.  相似文献   
993.
张炜  翁昊宇  王欣弘  孙阎 《种子》2022,(1):111-116,封3
为了解角蒿种子性状特点、萌发特性以及种子寿命,采用形态解剖法和培养皿发芽法研究其种子形态特征和不同温度、光照、pH值、NaCl浓度以及贮藏时间等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角蒿种子具膜质,自开裂蒴果散落时发育至成熟胚阶段,胚根明显分化.种子长为(4.54±0.62)mm,宽为(3.71±0.33)mm,千粒重为(...  相似文献   
994.
黄斑长翅卷蛾性信息素测报与诱捕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斑长卷蛾是我国北方果园的重要害虫。研究了利用性信息素在桃园与苹果园对第一代夏型黄斑长卷蛾的预测预报及诱捕作用,结果表明,在桃园和苹果园其诱捕数量与田间成虫羽化规律及雄虫的羽化动态表现一致,在桃园和苹果园诱捕量与雄虫羽化数相关系数分别达0.968和0.982。测报结果还表明,黄斑卷叶蛾第一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桃园比苹果园早,因此利用性信息素测报与防治黄斑长卷蛾在果园的无公害治理中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995.
冉龙萍  陈绍雄 《四川蚕业》2005,33(4):18-18,17
桑蓟马,又名“举尾虫”、缨目、蓟马科,在我国的许多蚕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而在我县大规模发生桑蓟马尚属首次,现将其发生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6.
由于野外观察和资料数据的缺乏,鸟类研究中对黑鸢的分布及生态习性的观察还存在不足。作者在多年的鸟类调查中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发现了黑鸢,并对其进行了长期跟踪观察,证实了黑鸢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有分布,充实了黑鸢分布区及生态习性研究的资料。  相似文献   
997.
几种杀白蚁药剂或混配剂对黑翅土白蚁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5种杀白蚁药剂或混配剂对黑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室内直接毒杀速度和传递毒杀效率的测定结果表明:毒死蜱、锐劲特、安绿宝、溴氰菊酯、辛硫.灭扫利等5种药剂对黑土白蚁的毒杀效果均接近或优于常用的氯丹;同时,毒死蜱、锐劲特等药剂与植物性杀虫剂混配,其毒杀效果与死蜱等单独使用效果一致或略高;但植物性杀虫剂单独使用,其毒杀效果却低于氯丹。  相似文献   
998.
白杨透蛾又名杨透蛾,属鳞目透蛾科,是我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2005年列入新疆重点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名单。 一、危害特点 白杨透蛾是杨树重要的钻蛀性害虫,对柳树、榆树也有危害,多发生于幼株、苗圃和防护林的幼树上。  相似文献   
999.
刘同先  彭丽年 《植物保护》2009,35(3):165-165
本文简述了近年来在美国危害日趋严重的2种玉米害虫美洲蠹蛾和粉红尖蛾在美国的发生危害情况,提出中国应加强对进口玉米的检疫,并关注这2种害虫的发生、发展动态,严防其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平均拥挤度、扩散指数等5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回归模型、Taylor冥法则等方法分析了杨干透蛾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对结果分析得到杨干透蛾幼虫种群在林内呈现聚集分布,并且聚集度高;采用聚集均数法进行进一步分析表明聚集原因主要为生物学特性所致。同时,对杨干透蛾幼虫种群的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