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83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20篇
  52篇
综合类   639篇
农作物   108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154篇
园艺   68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玉米芯和桉木的低温热解特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实现生物质资源的分级综合利用,该文采用热重分析仪和裂解气质联用仪进行了对玉米芯和桉木低温热解特性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物质原料低温快速热解产物有明显差异,玉米芯的低温快速热解产物主要有乙酸、2,3-二氢-苯并呋喃和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而桉木的产物主要是乙酸、糠醛和5,6-二氢-4-羟基-吡喃-2-酮。生物质低温快速热解产物种类较少,分布较为集中,玉米芯和桉木的酸类、呋喃类,桉木的吡喃类热解产物相对含量随温度上升而降低。生物质低温热解能有效分解其半纤维素,这为降低中温热解油的酸性和水分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2.
苏云金芽胞杆菌中华亚种CT-43菌株(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chinensis)是高产苏云金素(简称Thu)的野生菌株.但在产生Thu时总伴随有其他代谢物(简称ZZ)的合成.而且ZZ很难与Thu分离开.本实验通过比较不同的培养基,得到G培养基能抑制菌株CT-43合成ZZ.然后利用分批补料发酵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进一步抑制ZZ的合成,并提高Thu在有机萃取物中的含量.得到优化后的发酵工艺是:菌株CT-43在G培养基中培养至第20 h,同时补柠檬酸钠和葡萄糖至终浓度分别为2.0 g/L和16 g/L,再继续发酵至第52 h.通过此发酵工艺制备的Thu峰面积占初提物总峰面积的74.84%,比用LB培养基发酵所得提取物的29.85%提高了两倍多.为得到高纯度的Thu和更深入的研究创造了条件.最后通过液质联用技术证实,发酵工艺优化后,菌株CT-43发酵上清液中主要物质是Thu,几乎检测不到ZZ,而且优化后的Thu分子量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53.
本文采用溶剂提取法从黑豆豆皮中提取黑豆色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95%、pH值1.0、回流时间90min和料液比1∶60。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质谱仪联用对提取的黑豆色素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黑豆色素中含有矮牵牛素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  相似文献   
54.
长叶榧叶部油挥发性成分的色谱/质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测定了长叶榧叶部精油的挥发性成分,初步发现其主要成分是柠檬烯、反式α-蒎烯、β-蒎烯、顺式α-蒎烯、3-莰烯、6,6-二甲基-2-亚甲基-环庚烷、β-月桂烯,其含量分别为32.2%、12.5%、7.1%、6.6%、6.6%、5.5%、4.4%.  相似文献   
5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检测结合,分析大久保桃果实(Prunus persica L.)的香气成分。共鉴定出41种物质,主要是一些挥发性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内酯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其中主要的香气物质为二氢-β-紫罗兰酮、十二醇、反-2-己烯醛、苯甲醛、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γ-癸内酯、δ-癸内酯、十二烷、软脂酸异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β-紫罗兰酮等;在这些香气成分中,4个主要内酯类物质γ-癸内酯(5.22%)、δ-癸内酯(3.52%)、软脂酸异丙酯(3.29%)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10%)共占桃果实总香气成分的15.13%,而总酯类物质占桃果实总香气成分的28%,是大久保桃果实果香香气的重要贡献者,2个酮类物质二氢-β-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占桃果实总香气成分的近20%,对大久保桃果实果香香气的贡献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6.
应用挥发油蒸馏器萃取金钱草提取液,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GC-MS)分析了金钱草提取液的成分和相对含量。对金钱草提取液在卷烟中进行了添加试验,发现添加于烟草薄片中可以改善其口感,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以达到除杂、减刺和增香的目的,从而提高和改善薄片的品质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
分析芸香科植物化橘红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化橘红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认了20种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峰总面积的99.5%。其中几种主要的成分有柠檬烯(89.58%),β-月桂烯(2.57%),芳樟醇(1.99%),桧烯(1.66%),柠檬醛a(0.64%)。  相似文献   
58.
朗德鹅胆经乙醇浸提得醇提物,然后经石油醚萃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白色油状组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了组成及相对含量分析。气相色谱共检测出13个峰,经与质谱标准谱图比较,鉴定出其中9种化学成分,含量较高的为油酸乙酯、棕榈酸乙酯、硬脂酸乙酯、十六碳烯酸乙酯,相对含量分别为57.11%、25.24%、6.49%、3.33%,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65.84%。  相似文献   
59.
本文利用GC-MS-DS联用技术对香蓼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在已分离的60个成分中鉴定了其中的50个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8.24%。α-桉叶醇(15.36%)、反式法呢醇(12.70%)、2,5-十八双炔陵甲酯(10.95%)、β-石竹烯醇(7.74%)、澳白檀醇(6.05%)、α-香附酮(5.64%)、α-杜松烯(5.52%)、樟脑烯(4.45%)等为该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60.
5种常规中草药联用对鱼害粘球菌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K-B法、横盘法测定大黄、黄芩、黄柏、金银花、穿心莲独用和以大黄为基础两两联用时抑制鱼害粘球菌的效果。结果表明:单独作用时,穿心莲无抑菌效果,大黄、黄芩、黄柏、金银花的MIC分别为:0.098mg/l,1.56mg/l,6.25mg/l,0.196mg/l。两两联用时,大黄与黄芩、大黄与金银花有协同作用,而大黄与黄柏则出现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