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84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研究牛乳金黄色葡萄球菌 SP-3分离株携带超抗原肠毒素的基因型,设计合成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肠毒素基因 SEA-SEE 及 TSST-1特异性引物,并以其固有基因 femA 和 femB 为阳性对照,以分离菌株 DNA 为模板,经 PCR 扩增菌株携带的毒素基因。结果表明,SP-3分离株和阳性对照菌株均含有femA 和 femB 基因,且牛乳分离株携带 sea、sec、sed 和 tst-14种超抗原肠毒素基因,为开展动物源超抗原毒素基因系统分型及有效防控金黄色葡萄球菌奶牛乳腺炎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2.
肠毒素大肠埃希菌的主要黏附素抗原有K88、K99、987P和F41,在发病学和免疫学上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其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分子生物学特性及主要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3.
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一种或多种肠毒素称为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ETEC是引起幼畜腹泻的重要病原菌。ETEC能借助于所产生的菌毛抗原粘附于动物小肠黏膜。定居并产生作用于肠壁的外毒素,称为肠毒素。主要有两类肠毒素:一类是不耐热性肠毒素即热敏感肠  相似文献   
104.
中草药抗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对热敏肠毒素LT所致结扎肠袢液体蓄积的拮抗作用、对抗药物性腹泻作用、减少炎性渗出及抑制肠蠕动加快等方面,初步探讨了大青叶、板蓝根、连翘、败酱草4 味中草药及其复方配伍抗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板蓝根、连翘、败酱草等及其复方制剂对大肠杆菌O149K88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体外抗菌活性;将上述中药提取液加入到细菌培养液中与大肠杆菌一起培养,用所得培养物LT进行兔回肠结扎试验,均可显著或极显著地减少培养物上清液所致肠袢液体蓄积量(P<0 05,P<0 01);将败酱草提取液同LT一起注入结扎肠袢,可显著地减少肠袢液体蓄积量(P<0 05);复方组显著或极显著地降低了蓖麻油引起的腹泻发生率和腹泻频率(P<0 05,P<0 01);板蓝根极显著地抑制了小鼠小肠推进率(P<0 01);败酱草、板蓝根和复方组还可显著或极显著地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染料渗出(P<0 05,P<0 01)。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拮抗热敏肠毒素的致泻作用、对抗药物性腹泻作用、减少炎性渗出及抑制小肠推进运动是治疗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重要机理,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中草药治疗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ST_1肠毒素基因的合成、克隆及其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NA合成仪合成了编码ST1肠毒素第58到72位氨基酸残基的DNA片段,并将其与表达融合蛋白的载体PGEMEX-1重组,转化受体菌JM109(DE-3)。筛选出的重组克隆经过1PTG4小时诱导,ST1融合蛋白的产量超过超过细菌蛋白总量的40%,最高达59.9%。  相似文献   
106.
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 1.1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 大肠杆菌通过菌毛、黏附素(细菌表面头发样结构)黏附或定居在肠上皮细胞,并产生肠毒素,使水和电解液大量流入肠内,从而引起腹泻。  相似文献   
107.
大肠杆菌肠毒素是引起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可以分为热敏性肠毒素和耐热性肠毒素两类。本文就热敏性肠毒素的理化性质、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免疫原性、免疫佐剂作用以及国内外对其免疫原性与佐剂效应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8.
为探究1株从野猪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致病类型及耐药表型,通过野猪粪便大肠杆菌分离纯化、培养特性分析、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分析、药敏试验,对野猪源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耐药表型分析。并通过PCR扩增,对其携带的耐药基因和特定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7份新鲜野猪粪便中分离出1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该菌株对红霉素、四环素、头孢拉定、头孢他啶、林可霉素、氨苄西林和氨曲南等多类药物具有抗性。PCR扩增显示,该菌株携带有耐热肠毒素 STⅡ基因及mecA、blaOXA、blaIMP、carO、KPC-2、 ant(4′,4′)、 aph(3′)-Ⅱa、tetA和tetB等耐药基因。结果表明,该野猪粪便分离菌株为多重耐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研究结果为野猪源病源菌的致病性及耐药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9.
合生元组合筛选及对仔猪生产性能和腹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体外法对4种化学益生素和4株乳酸菌(S1、L7、L17和L18)进行了合生元组合的筛选,并在仔猪上进行了饲养试验.结果表明:4株乳酸菌均能利用菊粉(inulin)和果寡糖(FOS)产生乳酸,只有S1和L18能利用低聚木糖(XOS),低聚异麦芽糖(IMO)只能被S1利用.当以果寡糖和菊粉混合物(FOS inulin,质量比为2∶ 8)为底物时,各株乳酸菌生长良好,产乳酸量高,其次为果寡糖和低聚木糖混合物(FOS XOS,质量比为1∶ 1).当以FOS inulin为底物,4株乳酸菌混合培养时,24 h产乳酸量最高,为(23.49±0.67)mmol·L-1.以FOS inulin为底物时,S1和混合乳酸菌均能很好地抑制肠毒素大肠杆菌K88和混合大肠杆菌的生长,混合乳酸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单菌S1.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化学益生素或合生元均可降低哺乳期、断奶期仔猪腹泻率,增加断奶后仔猪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其中合生元作用效果最优,其次为混合化学益生素,最后为乳酸菌,混合乳酸菌组优于单独使用S1 组.结果提示,混合乳酸菌与FOS inulin组合以及与FOS XOS组合具有减少腹泻,提高生长性能的作用,可用于断奶期仔猪饲料.  相似文献   
110.
作者对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双拷贝T细胞表位(aa 21-40)、B细胞表位(aa 141-160)融合蛋白2020-2020VP1及其与肠毒素大肠杆菌肠毒素融合后蛋白2020-B-2020和2020-B-2020-STI进行了免疫分析。动物试验表明,用2020-2020VP1、2020-B-2020和2020-B-2020-STI 3种融合蛋白分别免疫动物,免疫动物血清中均可产生针对FMDV的抗体。免疫豚鼠在低浓度FMDV刺激下能够产生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说明3种融合蛋白都能诱导机体产生FMDV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2020-B-2020和2020-B-2020-STI融合蛋白免疫雌鼠能够抵抗大肠杆菌强毒株攻击,免疫保护率如下:2020-B-2020 60%/1.5MLD,2020-B-2020-STI 100%/1.5MLD。2020-B-2020-STI免疫血清中具有STI中和抗体,且融合蛋白不具STI毒性。ELISA结果显示,2020-B-2020和2020-B-2020-STI能与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B抗体特异性结合。结果表明,2020-B-2020-STI具有开发成为口蹄疫及肠毒素大肠杆菌疫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