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1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袁小远  李俊  张倩 《中国家禽》2007,29(6):53-55
19世纪50年代,新城疫病毒使人的晚期胃癌的转移受到抑制的情况引起人们的关注。随后的研究发现NDV在肿瘤细胞中的复制是在正常细胞中复制的10000倍[1];而且仅特异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对正常的细胞没有毒副作用。而目前国内  相似文献   
142.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鸡。病毒在鸡体内可以形成两种形式的病毒粒子,一种是细胞结合性病毒,存在于肿瘤细胞和被感染的组织细胞内;另一种是细胞脱离性病毒,存在于羽毛囊上皮细胞内。后者随皮屑的脱落污染环境,这种脱离细胞的病毒有很强的抵抗力,可以在室温下存活4~8个月。  相似文献   
143.
通过物理吸附法制备了硅壳荧光纳米颗粒-氨基葡萄糖复合物(FSiNPs-DG),并选择三株肿瘤细胞和一株正常细胞作为考察分析对象,基于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的对葡萄糖具有高亲和力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考察了FSiNPs-DG对固定后肿瘤细胞的识别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FSiNPs-DG与活细胞的作用,即肿瘤细胞对FSiNPs-DG吞噬情况.结果表明:利用物理吸附法制备出的FSiNPs-DG可以较好地识别固定后的肿瘤细胞,并且肿瘤细胞对FSiNPs-DG吞噬量明显高于正常细胞.  相似文献   
144.
以一年内临床收治的乳腺癌和乳腺纤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者为对照,利用微流控免疫磁珠筛选十免疫荧光检测法(Microfluidic-beads)、差异富集-荧光免疫染色原位杂交技术(SE-iFISH)、RNA原位杂交法(RNA-FISH)3种方法对研究对象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进行检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CTCs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探究不同检测方法对乳腺癌患者的CTCs检测效果及诊断价值.结果 表明:采用SE-iFISH法和RNA-FISH法检测时,观察组患者阳性检出率较高,分别为88%和100%.但采用Microfluidic-beads法时,观察组患者阳性检出率较低,仅为48%.基于CTCs的检测表征乳腺癌方面,SE-iFISH法和RNA-FISH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这一研究对后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