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9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321篇
林业   355篇
农学   769篇
基础科学   587篇
  274篇
综合类   3029篇
农作物   584篇
水产渔业   103篇
畜牧兽医   1302篇
园艺   530篇
植物保护   125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374篇
  2012年   404篇
  2011年   428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554篇
  2007年   438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321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花事报道     
佚名 《花木盆景》2004,(2):46-46
《天塑》于观赏所传递的信息,显然已经摆脱了传统陈述时的逻辑惯性以及习以为常的认读模式。  相似文献   
42.
一、地膜覆盖技术的优越性 大面积生产实践表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影响作物苗期生长的制约因素,而且也提高了光热资源利用率,具有显著的综合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43.
以四倍体桑为亲本选育高产杂交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工创造的四倍体桑为亲本,以2n×4n、4n×2n、4n×4n形式配成三倍体杂交组合和四倍体杂交组合共219个,以沙2×伦109为对照建立试验圃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有37个三倍体杂交组合和26个四倍体杂交组合产叶量比对照增产10%以上,其中增产20%以上的组合有32个。初步育成“特优1号”、“特优2号”、“特优3号”等优良三倍体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44.
保护地甜椒新品种海丰26号选育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进国外优良的甜椒杂交种,进行花药培养,获得大量花培当代单株。再选留优良花培品系,配制杂交组合,并选择优良的杂交组合进行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并在各地的保护地内进行试种。  相似文献   
45.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方法,以草地盖度,粗蛋白含量。生物量,草地越冬夏率对不同草种组合建植的退耕坡地的草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中部地区退耕坡地适宜的草种组合为:白三叶,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扁穗雀麦。  相似文献   
46.
方耀斗 《蜜蜂杂志》2009,29(6):23-23
由3个浅箱组成的组合箱,里面放置着5~6个由3个浅框组成的组合框,无论是它的高度(包括容量)还是它的造脾条件,都具备了桶蜂的生存条件.所以,组合箱是可以用摇蜜机摇蜜的桶蜂,最易于初学者所掌握,最易于山区的农民朋友所接受.因为农民朋友可以根据饲养桶蜂的方法用组合箱养好中蜂.  相似文献   
47.
根据不同区域气候特点和产量水平,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中的线性规划方法对该市的作物种植结构进行了调整,在种植面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净产值增加了15.3%和17.3%;并在不同的气候区域设计了不同作物种植的最佳组合方案。这对增加农业种植效益和农民收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8.
49.
50.
理想株型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组合的培育成功与应用,标志着栽培稻种内部资源间遗传信息的交流及配组变得相当容易、栽培种资源的利用已趋饱和。要在亩产800Kg的高平台上取得水稻育种的新突破,种质创新是基础。因此,必须拓宽资源利用范围,转移远缘物种有利性状基因,创新水稻种质。而利用远缘资源创制水稻新种质,必需采用基因工程等分子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