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6篇
  10篇
综合类   257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25篇
畜牧兽医   543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浅析渔药滥用原因与药物残留的危害(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养殖业者只有在充分了解相关环境因子、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等基本参数、具备合格的药物后,才能根据常识选择和规范使用药物,而这些基本参数又是养殖业者难以获得的。正是这些限制因子导致养殖业者难以做到规范用药。二、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的危害水产品中的渔药残留是指水产品的任何可食用部分中渔药的原型化合物或其代谢产物,包括与药物本体有关杂质在其组织、器官等蓄积、贮存或以其他方  相似文献   
42.
<正>可根据该病临诊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采用常规的组织学方法(HE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若在电镜下见有大量六角形的病毒颗粒可作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43.
奶牛隐性乳腺炎是影响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通常表现为牛奶体细胞数升高,牛奶中酶的活性升高,以及牛乳中的相应成分均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牛奶的品质。因此,有必要了解牛奶体细胞数与牛乳中相关酶的活性变化以及奶牛隐性乳腺炎主要致病菌的相关性,为预防与治疗奶牛隐性乳腺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孙耀华 《农家顾问》2009,(12):36-36
仔猪水肿病是由大肠杆菌的某些致病菌杆感染小肠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肠毒素所致病。故又称"肠毒血症性大肠杆菌病"。病菌通过消化道而感染,该病多发生在断奶后15天以内的仔猪,4个月龄以内的育成猪也可发生,哺乳期内仔猪很少发病,本病以春秋季节发病较多。  相似文献   
45.
新生羔羊急性肾盂肾炎是由致病菌经脐带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7日龄羔羊。本病发病急,病程短,若诊治延迟失误,常引起病羔死亡。有关新生羔羊急性肾盂肾炎的报道少见,笔者在长  相似文献   
46.
47.
<正>貉链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饲养管理差、营养不良、气候异常、高温高热、惊吓、饮食突变时易发生本病,并由于继发附红细胞体而使病情加重。1发病情况2012年7月12日,行唐县苗某所养貉出现病情,肌肉注射安乃近、病毒灵、地塞米松、林可霉素等药物,效果不佳,至7月15死亡2只。笔者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确诊貉链球菌病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2临床症状病貉体温40.5℃左右,精神沉郁,皮毛黯淡无光,嗜睡;食欲减退,有的废绝;寒颤、抽搐、站立不稳;眼流泪,可视黏膜黄染,呼吸困难呈腹  相似文献   
48.
杂交稻稻瘟菌致病菌系的组成及其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四川省大面积主栽杂交稻组合汕优63、汕优2号上的稻瘟病菌进行生理小种测定的结果表明,致病菌系由多个生理小种群组成,其中以ZB、ZC群小种为主。用不同生理小种的菌株接种汕优2号和汕优63的结果表明:ZB群小种对汕优2号的致病频率最高,为100%,而不同生理小种群对汕优63的致病频率无显著差异,平均为75%。致使这两个杂交稻组合丧失抗性的菌株来自四川省发病多年的常规稻、雄性不育系和早熟杂交稻组合。四  相似文献   
49.
湖北省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某些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从湖北省10余个先后暴发以气囊炎,心胞炎,肝周炎为主要症状的鸡场中分离到病菌,经培养,生化鉴定确认为大肠杆菌,对其中22株血清型鉴定,有8株为O78,占待检株的37.4%,2株为O58/138,占待检株的9.1%,O2,O7,O11,O22,O57,O60,O147各一株,5株未定型。  相似文献   
50.
1.3培养特性大多数为兼性厌氧菌,少数为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37℃,pH 7.4~ 7.6,致病菌营养要求较高,普通培养基中生长不良, 需添加血液、血清、葡萄糖等。在血液琼脂平板上长成直径0.1~1.0mm,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小菌落。多数致病菌具有溶血能力,溶血环的大小和类型因菌株而异。血清肉汤中生长,初呈均匀混浊, 后因细菌形成长链呈颗粒状沉淀管底,上清透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