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4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林业   100篇
农学   136篇
基础科学   13篇
  68篇
综合类   1259篇
农作物   144篇
水产渔业   166篇
畜牧兽医   1629篇
园艺   148篇
植物保护   48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4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毒素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sojae)是大豆的重要病害之一,危害大,发展快。自1918年首次在美国印弟安那州发现此病以来、相继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匈牙利等国发生。  相似文献   
42.
中国芜菁花叶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振铎  李明福 《植物检疫》2003,17(B09):18-22
芜菁花叶病毒是马铃薯Y病毒科的重要成员。作为引起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害的最主要病原,该病毒地理分布极广,自1921年Gardner和Schnltz首次描述了TuMV,迄今除南美洲外,其他各大洲均见报道。TuMV也是我国十字花科蔬菜重要病毒病害的主要病原,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引起大白菜孤丁病、油菜花叶病、萝卜花叶病等,每年都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鉴于该病毒的经济重要性,我国针对该病毒研究较多,本文综述了国内对该病毒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3.
白僵菌的致病性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白僵菌的致病性、侵染过程与致病机制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44.
综述了我国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其致病基因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查明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力分化状况是进行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及其抗性品种利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45.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型的AFLP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选用41个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代表菌系,在温室条件下,对4个棉花品种鄂荆1号(感)、中棉所12(耐)、文-5(抗)和唐棉2号(抗)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可将供试菌系分为落叶型与非落叶型2类。选取8对AFLP引物PCR扩增的结果中,统计带型稳定、清晰且有多态性的条带,共169条作系统聚类分析,将上述菌系分为2大类,第一类为非落叶型菌系,包括10个非落叶型菌系和1个过渡菌系;第二类为30个落叶型菌系。根据聚类分析建立树状图,发现菌系与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依据菌系致病力强弱分类则相关关系不大。选用25对EcoRⅠ和MseⅠ引物组合,对供试的41个V.dahliae进行AFLP扩增,筛选到2对引物E64(GACTGCGTACCAATTCGAC)、M53(GATGAGTCCTGAGTAACCG)和E49(GACTGCGTACCAATTCCAG)、M65(GAT-GAGTCCTGAGTAAGAG),能分别扩增出433bp和110bp2条仅为V.dahliae非落叶型菌系独有的特异片段,可将落叶型与非落叶型菌系分开,这2条特异片段被命名为EM433和EM110。  相似文献   
46.
引起糖甜菜细菌性叶斑病的萎蔫短小杆菌新致病变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在内蒙古临河市新发现了糖甜菜细菌性叶斑病,从病斑所分离的10个细菌菌株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均确系该病的病原菌。采用形态观察、表型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数值分析、血清学反应、细胞化学成分分析、DNA G+C mol%和DNA-DNA同源性测定进行了鉴定,并与植物病原棒形细菌15个标准菌株进行了比较。该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细菌,不规则短杆状,有一根鞭毛、亚极生或侧生,结合其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化学成分和DNA G+C mol%和DNA-DNA同源性测定结果,认为应属于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的萎蔫短小杆菌(Cur. flaccumfaciens),数值分析也支持这一结论。此外,据血清学反应结果及其对短小杆菌属的其它植物寄主的致病情况,认为该病原菌应是萎蔫短小杆菌种下的一个新的致病变种,定名为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 beticola pv. nov. Chen et al.,2000(萎蔫短小杆菌糖甜菜致病变种)。  相似文献   
47.
20 0 2年 6月 ,湖北省长阳县火烧坪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大面积萝卜田突发一种叶片黑斑病。病情发生迅速 ,危害严重 ,仅 6月份发生面积约 6 6 6 7hm2 ,其中毁茬约 5 3hm2 、损失 50 %以上产量的约 1 33 3hm2 ,损失 2 0 %~50 %产量的约 2 0 0hm2 。 8~ 9月该病又再次流行 ,面积成倍增加。春夏两季发病面积约2 6 6 6 7hm2 ,损失萝卜产量 3万余t。因萝卜细菌性黑斑病危害直接经济损失 2 0 0 0万元以上。针对当前蔬菜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 ,笔者对这一新的危险性病害进行了初步观察 ,并请有关专家进行病原鉴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症状病斑初…  相似文献   
48.
江汉平原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水稻和稻田周围常见的10种杂草上来集梨孢属菌株,以涂沫法作交互接种,分离自牛筋草、狗尾草、法氏狗尾草、李氏禾、罗氏草、铺地黍、稗和马唐的梨孢菌与分离自水稻的梨孢菌可以交叉侵染其寄主,茭白和碎米莎草梨孢菌与稻梨孢菌不能交互侵染;自然诱发条件下来自牛筋草和狗尾草的梨孢菌与来自水稻的梨孢菌对其寄主同样发生交叉侵染。直接从杂草寄主上分离的梨孢菌株对水稻的致病性较弱,接种到水稻感病品种发病后再分离的菌株,对水稻致病性增强,对原寄主的致病性基本保持不变。推断稻瘟病区稻田周围牛筋草、狗尾草、法氏狗尾草、李氏禾、罗氏草、铺地黍、稗和马唐等杂草寄主上的梨孢菌在稻瘟病菌的积累和传播方面具有作用。  相似文献   
49.
鸡球虫对机体的致病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球虫在鸡体内进行生命活动的同时对鸡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球虫感染后的致病性和病理学反应是球虫与宿主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就鸡球虫致病作用及其对宿主细胞代谢的影响、及影响球虫致病性的因素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对鸡球虫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0.
将蜡蚧轮枝菌Vp菌株在PDA培养基上23℃黑暗培养,分别于第5、15、20、25、30天后采收。将不同时间采收的分生孢子置于2%葡萄糖培养液内培养,16 h后检测其萌发率,结果表明,采收于第5天和第15天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达到89.76%和94.98%,显著高于采收于第25天(30.27%)和第30天(6.12%)的孢子的萌发率;在PDA培养基培养5 d和15 d的分生孢子在相同浓度下对温室白粉虱的致病力分别达到83.40%和74.44%,显著高于培养了30 d的分生孢子的致病力(8.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