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72篇
基础科学   1篇
  45篇
综合类   610篇
农作物   168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芸薹属作物小孢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的发展 被子植物的花药中,细胞按染色体的倍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倍体细胞,即由花药中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小孢子(未成熟花粉);另一类是二倍体细胞,如药隔、药壁及花丝等组织.1950年Tulecke首次成功地培养了数种裸子植物的成熟花粉粒,发现在特定的培养基上,一些花粉可以不按正常的发育途径发育成成熟花粉,而是形成愈伤组织,1964年印度学者Guha和Ma heshuari首次报道从毛蔓陀罗花药培养中获得了单倍体植株.1972年Sharp等用看护培养法培养番茄的离体花粉,获得单倍体无性繁殖系.1973年Nitsch等首先成功应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获得毛蔓陀罗的小孢子胚与再生株.1982年,德国的Lichter等人成功诱导出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小孢子胚及再生植株.自此芸薹属作物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芸薹属作物中,小孢子培养已在埃塞俄比亚芥、黑芥、大白菜、结球甘蓝、小白菜和芜菁等蔬菜上获得成功.1989年日本学者Sato首次报道成功地诱导出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和再生植株.1992年国内学者曹鸣庆等报道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成功.目前,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已经涉及芸薹属的6个主要栽培种.  相似文献   
12.
彩色甜椒花药培养若干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硝酸银、ATP钠盐、NAA、KT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材料为彩色甜椒品种7160的花药。结果表明,硝酸银是影响彩色甜椒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率的最主要因素,在其浓度为1.0mg/L时胚状体诱导率最高;ATP钠盐为次主要因素,在其浓度为100.0mg/L时效果最好。KT比NAA对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大;KT浓度1.0或1.5mg/L时较好。  相似文献   
13.
200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件》的规定.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进行严格评审.结果由国务院批准,200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正式公布。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相似文献   
14.
采用讷16、克新16、克新13和大西洋等4个马铃薯品种或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甘露醇预处理对马铃薯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甘露醇预处理讷16和克新13,随着处理的天数增加,愈伤诱导率均呈现了先升后降的趋势,不同的材料,达到诱导率最高值的预处理天数基本相同。预处理时间为4d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最大值。甘露醇浓度40g/L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以静乐云中山地区、五台驼梁地区和方山庞泉沟地区的3种基因型野生党参为试验材料,将其花粉发育至单核靠边期的花药,接种在6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并比较其诱导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对党参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均有效果,其中,MS+0.8 mg/L 6-BA+0.2 mg/L 2,4-D培养基对静乐云中山地区、五台驼梁地区和方山庞泉沟地区3种基因型野生党参花药培养愈伤诱导率最高,分别为28.176%、21.720%和16.201%。不同基因型不同配方对党参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6.
通过花药漂浮培养提高花椰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花药漂浮培养,成功地诱导两个秋花椰菜基因型的小孢子胚胎发生.在液体培养基与固、液体双层培养基上,小孢子胚胎产量相仿,但后者褐色胚产生较多.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62.5mg/L的硝酸银对诱导小孢子胚胎发生效果较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花药漂浮培养方法可以明显提高花椰菜小孢子胚产量.  相似文献   
17.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是一种亚洲、地中海、中欧及东南欧地区广泛栽培的蔬菜作物。全世界的栽培面积超过500万hm2,其中亚洲的产量占总产量的86%。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除许多商业栽培品种外,还有大量的地方品种,其果实性状存在广泛的差异。然而,茄……  相似文献   
18.
小麦花培材料的筛选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花培育种是一条快速有效的育种途径,采用两种培养基对20个小麦组合材料进行花培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花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K优于C17,绿苗产率是C17的3.5倍多。不同基因型材料花药培养差异较大,筛选出一批不同类型的高培养力基因型材料,为有目的组配杂交组合提供依据,提高花培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9.
多效唑在小麦花药培养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辉  贾双娥 《作物学报》1997,23(2):220-225
在小麦花粉愈伤诱导及分化培养基中,加入一种三唑类化介物---多效唑(MET),对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影响不明显,但当其浓度高于2mg/L时,会出现负效应。在小麦壮苗培养基中附加MET3 mg/L,萘乙酸(NAA)0.5mg/L,蔗糖8%,不仅可改善春性小麦花粉植株的生长状态,还可提高花粉苗染色体加倍率。若与将愈伤转入分化培养基以前先在含秋水仙碱250mg/L的MS培养基中处理1天这一方法相配合使用,将会出现更好的加倍效果。冬性小麦花粉植株的壮苗培养基中添加MET,可有效地防止花粉苗在越夏过程中老化,增加分蘖数,从而大幅度提高移栽成活率,但同时花粉植株的染色体加倍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