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1篇
  免费   402篇
  国内免费   996篇
林业   439篇
农学   711篇
基础科学   136篇
  637篇
综合类   4806篇
农作物   511篇
水产渔业   378篇
畜牧兽医   2924篇
园艺   542篇
植物保护   425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54篇
  2022年   376篇
  2021年   457篇
  2020年   443篇
  2019年   562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475篇
  2016年   597篇
  2015年   530篇
  2014年   639篇
  2013年   655篇
  2012年   832篇
  2011年   799篇
  2010年   697篇
  2009年   623篇
  2008年   567篇
  2007年   496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果园间伐对梨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在15年生梨树高光效开心树形果园进行了间伐试验,测定并比较了间伐与未间伐果园梨树树体东、西侧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通过PSII的电子传递速率(ETR)、PSII的实际光合量子产量(Y(II))、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以及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响应曲线,并得出PAR-ETR响应曲线的拟合参数。结果表明,与未间伐果园相比,成龄梨园间伐后梨树树体东、西侧叶片的ETR(最高可稳定至130μmol/(m2·s)左右)和Y(II)(最高可稳定至0.3左右)较高,Y(NPQ)较低(最低稳定在0.2左右),Y(NO)保持在一定范围内(0.5~0.7),且具有较高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最高可达152.4μmol/(m2·s)左右)、最小饱和光强(Ik)(最高可达510.3μmol/(m2·s)),表明间伐能够提高果园梨树叶片的光能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2.
[目的]建立黄腐酸钾肥料中钾元素的测定方法。[方法]分别按照国家标准中的硫酸-过氧化氢法和王水法对肥料进行前处理,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发射法模式对其中的钾元素进行测定。[结果]2种前处理方法测定结果一致。[结论]2种方法均可用于分析有机肥料中钾元素的前处理,结果差异不大,在测定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以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83.
为建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产气荚膜梭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试验根据产气荚膜梭菌的plc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探针,摸索其最佳反应条件,进行灵敏性、特异性、重复性以及临床样本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性、特异性及重复性,最低检出限度为8.26×101拷贝/μL,在8.26×103~8.26×108拷贝/μ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同时不与其他致病菌发生交叉反应,组间及组内的变异系数均小于4%,应用比方法在采集的300份临床样品中检出24份阳性样品,与常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结果符合率为94.12%。说明试验成功建立了牛产气荚膜梭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这将为牛产气荚膜梭菌的快速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4.
试验旨在对猪SUMO特异性蛋白酶1(sentrin-specific protease 1,SENP1)基因CDS区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探讨SENP1基因在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感染PK15细胞后的表达情况。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猪SENP1基因预测序列(登录号:XM_013997974.2)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和T/A克隆技术对猪SENP1基因CDS区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猪SENP1基因在JEV感染PK15细胞不同时间点(0、12、24、36、48 h)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猪SENP1基因CDS序列全长2 034 bp,共编码677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猪SENP1蛋白序列和山羊、犬、人、牛的相似性分别为94.8%、94.2%、93.9%和93.8%,说明在这些物种中SENP1的保守性较强;猪与犬的SENP1分子亲缘关系较近。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猪SENP1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76 825.76,等电点为8.53,体外半衰期为30 h,不稳定系数为53.59,总平均亲水指数为-0.622。SENP1蛋白不含信号肽序列,无跨膜结构域。二级结构分析结果显示,SENP1蛋白中α-螺旋、无规则卷曲、延伸链和β-转角分别占31.31%、46.68%、16.25%和5.76%。三级结构分析结果显示,猪SENP1蛋白中存在8个α-螺旋区和7个β-转角区。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猪SENP1基因在JEV感染的PK15细胞中呈现上调表达趋势,其中在感染后48 h SENP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试验结果为后续深入研究SENP1基因功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5.
为初步建立兽用蟾酥注射液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层析法对蟾酥进行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蟾酥进行含量测定,并且在试验中采用掩蔽法消除抗氧化剂干扰,测定样品中水溶性吲哚类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表明,薄层色谱图像斑点较清晰,与相应标准品对照整齐;平均回收率为98.92%,变异系数为1.00%,说明该方法可准确检测蟾酥注射液中蟾酥的含量。  相似文献   
86.
目的:对吴茱萸挥发油、吴茱萸总生物碱进行提取纯化,使其纯度达到有效部位的要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浓度为70%乙醇对挥发油提取后的药渣提取吴茱萸总生物碱,用中性氧化铝柱层析进行纯化,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分别在0.404-4.040μg/m L和0.484-5.808μ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A=0.193C+0.0231(r=0.999 9)和A=0.1327C-0.0012(r=0.999 8),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100.3%、99.6%和1.80%、1.12%,吴茱萸挥发油、吴茱萸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0.38%和80%以上。结论:该提取纯化方法所得样品纯度高,达到了有效部位要求。  相似文献   
87.
钒钼黄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钒钼黄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磷的检测技术 ,该法通过消解液酸度的调节 ,显色剂的替换 ,应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磷的含量.当磷溶液浓度范围在[1mg/L~20 mg/L ]时 ,线性回归良好 ;回收率范围为94%~97% .用此法测定了国家标准参考物质 ,与国标方法测定食品中磷的含量进行了比对 ,结果表明 :测定结果与国标方法的测定结果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别 ,说明该方法可用于食品中磷的测定.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不同波长(410、440、450、460和485 nm)蓝光对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方法]以3年生滇重楼种苗为试材,测定不同波长蓝光处理3个月后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生长指标等。[结果]410和485 nm蓝光处理下滇重楼潜在光合能力和长势较差,440 nm蓝光处理下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均最高,全株鲜质量较初始鲜质量增加比例最高,而胞间CO_2浓度(C_i)较低,且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合效率(F_v/F_m)低于正常范围,非光化学猝灭参数(NPQ)较低,说明该波长蓝光处理对滇重楼造成光胁迫;440 nm蓝光处理下滇重楼叶绿素a及叶绿素(a+b)含量均最高,叶绿素b含量较高,仅次于450 nm蓝光处理。[结论]440 nm蓝光处理下滇重楼叶片光合能力较强,有利于其鲜质量增加和光合色素含量的累积。  相似文献   
89.
本试验旨在获得中国美利奴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0,FGF10)基因的编码区(CDS)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随后对FGF10基因在中国美利奴羊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其在中国美利奴羊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FGF10 mRNA表达水平与中国美利奴羊毛囊生长发育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采用PCR扩增获得中国美利奴羊FGF10基因CDS,并克隆到zero PCR@TM-Blunt进行测序验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GF10在中国美利奴羊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绵羊FGF10基因CDS长度为696 bp(序列上传GenBank,获得登录号:MT872422),编码231个氨基酸,与牛和山羊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100%,存在1个信号肽和1个跨膜结构域,其为分泌通路信号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FGF10基因在中国美利奴羊毛囊发育过程中均表达,在毛囊发育第85天表达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毛囊发育时期(P<0.05)。本研究获得中国美利奴羊FGF10基因完整的编码区序列和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FGF10基因编码区序列具有物种间的保守性,同时FGF10在绵羊毛囊不同发育阶段的皮肤组织中表达,由此表明,FGF10基因可能在绵羊毛囊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90.
采用灭活的鱼肠道弧菌作为抗原,制备兔抗血清,建立了鱼肠道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test,IFAT)、Western-blotting免疫印迹检测技术。IFAT结果显示阳性信号覆盖整个菌体,明亮,清晰,荧光信号呈长弧形且两端钝圆,与鱼肠道弧菌形状一致。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共10条蛋白带发生免疫反应,其中6条蛋白带结果较清晰,显示出较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阴性对照组无条带。IFAT和Western-blotting结果说明所建立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快速的检测出鱼肠道弧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