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230篇
农学   74篇
基础科学   16篇
  39篇
综合类   782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231篇
畜牧兽医   843篇
园艺   100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硝、铵态氮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北方4类土壤硝、铵态N的含量,并对测试条件进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硝态N时需反应30 min后进行测定,温度对紫外分光光度法硝态N测定值没有明显影响;靛酚蓝分光光度法分析土壤样品中的铵态N时,至少要放置10 h,并且要保持测定样品和制定工作曲线时的温度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02.
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对水溶液中活件艳蓝KN-R的吸附特性,从动力学和热力学角度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精确描述活性艳蓝KN-R染料在粉末活性炭上的吸附动力学行为;颗粒内扩散过程是该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但不是唯一的速率控制步骤,吸附速率同时还受颗粒外扩散过程的控制;在30、40℃时可以用Freundlich等温方程较吻合地描述粉末活性炭对活性艳监K-NR染料的吸附行为,而在20℃时用Langrnuir等温方程描述则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103.
采用超声波法对以氯化锌溶液活化文冠果果壳制备的活性炭进行处理,并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时间、温度和pH对亚甲基蓝溶液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行为符合朗缪尔等温线,它在温度分别为30,40和50℃时,活性炭对亚甲基蓝溶液最大单层吸附量分别达到235.041,279.985和287.307...  相似文献   
104.
以亚麻为基质,采用HClO4对其进行改性,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选取了HClO4浓度、颗粒粒径、料液比、改性温度、改性时间5个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亚麻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为69.85%,比改性前去除率增加了22.3%(投加量0.01 g,亚甲基蓝浓度为4.21 mol/L),最佳改性工艺为过筛300目、改性温度85℃、改性时间9 min、HClO4浓度15%,料液比0.042 g/mL.  相似文献   
105.
为探究柚子皮对染料废水的吸附规律及最佳条件,以亚甲基蓝模拟废水,进行了柚皮粉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规律及吸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30℃,pH 8,震荡时间60min的条件下,0.4g柚皮粉可使100mL浓度为140mg/L亚甲基蓝的去除率达83%以上,30℃下柚子皮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33mg/g。柚子皮吸附亚甲基蓝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包括外部液膜扩散、表面吸附和颗粒内部扩散等过程,可以用Langmuir、Temkin等温吸附方程和二级吸附速率方程进行很好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6.
2种测定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方法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5,20,25℃3个温度梯度下,利用简易碘蓝比色法与GB/T15683—1995分别测定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测得的结果作成对数据的t测验发现,在15,20,25℃下,差异均不显著。在15℃下,当直链淀粉含量较低时.简易法的测定结果略高于国标法,而直链淀粉含量高时则相反.在20,25℃下,简易法的测定结果普遍高于国标法,因此,2种测定方法在15℃下差异最小。通过研究还发现,简易法在不同温度下的测定值较稳定,标准曲线的斜率变化不大,因此简易法在温度15℃左右可以用于测定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高于20℃则用简易法测得的结果由于普遍偏高,因此可用于粗略的估计,不宜作为精确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7.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水流刺激对不同体重(小、中、大3种规格的体重分别为13.348g±1.751g、21.71g±1.247g、30.308g±3.009g)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幼蟹运动行为的影响,研究了幼蟹在水流刺激(23cm/s)1h及恢复12、24h时的耗氧率、氨氮排泄率、氧氮比和血蓝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小、中、大3种规格幼蟹最大耐流流速分别为23.0、26.7、31.0cm/s,水流刺激对幼蟹的运动行为影响显著。当流速为23.0cm/s时,3种规格的幼蟹均在水槽底部顶流爬动;流速高于23cm/s时,小规格组幼蟹趴于拦网区不动。幼蟹的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随体重增大而降低,在水流刺激1h后,3种规格幼蟹的耗氧率、氨氮排泄率和血蓝蛋白含量均下降,而氧氮比升高;静水中恢复12h,其氧氮比恢复至正常,耗氧率、氨氮排泄率和血蓝蛋白含量升高,至24h恢复到正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水流刺激1h后和恢复12h时幼蟹的耗氧率、氨氮排泄率差异显著(P〈0.05),恢复24h后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8.
以蓝猪耳(Torenia fournieri)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近年来其在华中地区(以荆州市为代表)的繁育及园林应用可行性状况.结果表明,蓝猪耳在荆州的生长状态良好,单株花朵数可达147朵左右,花期长达133 d,结实率达到41.89%.通过对荆州市典型小区(油院小区,城南春天,悉尼印象,荆州花园)、重点街道(江津路,北京路)和典型性公共园林绿地(沙隆达广场)的园林植物进行应用性评估,发现当地的园林植物应用存在系列问题,如植物造景材料老化、园林绿化所选用的植物与建筑风格不符以及绿化未能与时俱进等缺陷.采用典型绿地实地考察与模拟应用相结合的形式,对蓝猪耳在荆州园林绿地的应用效果及前景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总体而言,蓝猪耳在荆州的园林绿化中可以大规模引进和采用.  相似文献   
109.
柠檬酸改性桔皮对水中甲基蓝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柠檬酸改性对桔皮生物吸附剂吸附污染物能力的影响,为桔皮的资源利用提供新途径,为污水净化吸附剂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粗桔皮(OP)为吸附剂原材料,以柠檬酸为改性剂,通过酯化反应制备出了改性桔皮吸附剂——柠檬酸改性桔皮(COP)和碱处理柠檬酸改性桔皮(MOP),以染料甲基蓝(MB)为污染物,采用恒温振荡处理法,考察了吸附剂用量、MB质量浓度、体系pH、温度等因素对OP、COP和MOP吸附MB能力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3种吸附剂对MB的吸附能力与体系pH有关,当pH为2~10时,MOP对MB的吸附能力变化不大,而OP和COP对MB的吸附能力,在pH>6以后才能达到吸附平衡。在相同温度条件下,3种吸附剂的最大吸附量依次表现为MOP>OP>COP;在30℃时,OP、COP和MOP的最大吸附量可达112.45,27.59和189.92 mg/g。3种吸附剂对MB的吸附均可在120 min后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桔皮吸附剂对MB的吸附为吸热的自发熵增过程。【结论】柠檬酸改性并经碱液浸泡后的桔皮,对MB有良好的吸附能力,是一种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污水处理生物质吸附剂。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一株腐败希瓦氏菌对染料的脱色效果。[方法]从印染废水中筛选到一株对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和蒽醌染料活性艳蓝KN-R均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菌株,对其进行了菌种鉴定,并分析了该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两种染料的脱色效果。[结果]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 DNA序列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希瓦氏菌属腐败希瓦氏菌,命名为S.putrefaciens 4H。该菌在pH=8、37℃下静置培养时,对两种染料的脱色效果最好。该菌6 h内可将50 mg/L活性艳红X-3B完全降解脱色,在含有活性艳红X-3B的LB平板上可形成水解圈,推测其能产生水解活性艳红X-3B的胞外酶;该菌对50 mg/L活性艳蓝KN-R的脱色率48 h时可达81.84%,且脱色时染料先被细胞吸附沉淀后再随着细胞的生长代谢逐渐降解,其脱色机制还有待研究。[结论]该研究为印染废水的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