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BHK_(21)细胞上,以琼脂糖作为覆盖物,建立了狂犬病病毒的蚀斑方法.此法特异、敏感、稳定,周期短,5~6d可用肉眼判定结果,可用于狂犬病病毒的鉴定、克隆、滴定及中和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32.
33.
无菌采集疑似猪伪狂犬病病猪脑组织,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经PCR检测为阳性的病料接种PK-15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将所分病毒暂命名为SC株。蚀斑实验测定病毒滴度,并采用PCR和琼扩实验对其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PRV阳性病料接种PK-15细胞,传至第5代后产生稳定细胞病变,主要表现为细胞变圆、变亮、聚堆且可见典型的空斑,而对照组细胞贴壁生长良好;基于PRV gE基因的PCR检测,扩增产物为378 bp,与预期目的条带一致;用病毒蚀斑技术测定该分离株的滴度为2.65×10~4PFU/mL;琼扩实验显示病毒原液至32倍稀释后均能与PRV阳性血清形成可见沉淀线。以上结果均表明所送检病猪为PRV阳性,据此为猪场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4.
目前我国生产的鸡马立克氏病疫苗的效力检验是通过测定产品的病毒含量(蚀斑形成单位)来确定的。然而在测定疫苗病毒含量的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测定结果。本文仅就影响疫苗蚀斑计数的因素,通过对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细胞密度、溶液的pH值、不同时间配置的营养液、培养温度、覆盖琼脂量、  相似文献   
35.
用磷酸钙沉淀法将MDⅠ型病毒gB基因插入到HVT病毒载体中制成马立克重组病毒DNA,再将重组DNA转染于鸡胚成纤维细胞上,形成的病毒蚀斑与HVT病毒蚀斑形态相似,经复制2~3代后,提纯病毒DNA,PCR扩增后电泳分析,凝胶上形成一条2.9kb左右的条带。将重组病毒负染后用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形态与HVT病毒相似。结果表明,gB基因已经重组在二价病毒中,并能够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36.
不同稀释液对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蚀斑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马立克氏病 (MD)是危害养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虽然近些年来在预防本病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然而不少用户反映 ,使用疫苗后仍然发生MD。究其原因十分复杂 ,影响MD免疫的因素很多 ,笔者对MD免疫所用的稀释液进行了探讨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稀  相似文献   
37.
从上海事某猪场发效仔猪体内分离到1株病毒,该毒株能在鸡胚成纤维细胞,RK,Vero,BHK21,ST,PK15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通过蚀斑克隆对其进行纯化,克隆毒株在BHK21细胞上的TCID50为50μL10^-6.68稀释液,该病毒能被伪狂犬病毒(PRV)阳性血清中和,接种细胞经PRV荧光抗体染色呈阳性反应,电镜观察可见直径110-180nm的典型疱疹病毒粒子,用该病毒接种兔仔猪均出现典型的伪狂犬病症状,表明该分离毒株为PRV。  相似文献   
38.
<正>野生动物反刍动物出血病又称黑舌病、出血性败血症、野生反刍动物流行性出血病、鹿流行性出血病,本病主要是白尾鹿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体温升高,粘膜和浆膜广泛性出血和高的死亡率是本病的特点。1病原本病的病原为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简称EHDD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与蓝舌病病毒有很近的亲缘关系。EHDDV为双股RNA病毒。EHDDV对热较敏感,56℃经4~5h可使其灭活,在-70℃、4℃及20℃时较稳定,但在  相似文献   
39.
通过不同稀释液对鸡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活疫苗进行稀释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第三部(以下简称<药典>)方法用营养琼脂覆盖,37℃培养5~7d,进行蚀斑计数,最后通过对各稀释液所稀释疫苗病毒含量检测的分析,得出不同稀释液对疫苗效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新城疫病毒分离株的蚀斑纯化及影响蚀斑形成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西北地区1979~1999年发生新城疫的鸡群中分离和收集的15株新城疫病毒(NDV),经蚀斑纯化,共得到11个克隆毒株;对其进行了蚀斑形成能力的测定,证明蚀斑形成能力与毒力成正比;探讨了温度对蚀斑形成能力的影响,证明NDV蚀斑形成能力在41C比37C强,表现为蚀斑出现早、蚀斑大、蚀斑形成单位(PFU)高,同时在41C时细胞生长状况良好,不易污染,故认为在41C进行NDV的蚀斑纯化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