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1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林业   35篇
农学   101篇
基础科学   33篇
  153篇
综合类   1084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197篇
畜牧兽医   3102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基于电磁感应仪数据的南疆棉田土壤电导率反演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盐渍化是南疆棉田优质高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定额灌溉可有效改良土壤盐渍化,EM38-MK2可快速、动态获取土壤盐渍化数据,适时监测土壤盐渍化,为棉田定额灌溉提供数字依据。针对电磁感应仪(EM38-MK2)的发射圈和接收圈设计了不同采样方案,在同一条田内采集了6个不同时期的土壤表观电导率数据及相应的剖面土样,分析了不同土壤采集方案及土壤含水量对表观电导率模型精度的影响,对比了以单一时期数据建模的局部模型和6个时期整体数据建模的全局模型的反演精度。结果表明,由单点采集电磁感应仪发射线圈位置土样所构建的模型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能有效减少由采样带来的误差。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0%时,表观电导率与实测电导率之间的相关性较低,决定系数为0.58,反演模型只具备粗略估计实测电导率的能力;当土壤含水量高于10%时,表观电导率与实测电导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决定系数达到0.80以上,反演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EMH+EMV多测定模式下表观电导率与实测电导率之间的模型精度高于EMH或EMV单一测定模式,确立EC_(h0.375)+(EC_(h0.75)+EC_(v0.75))/2+EC_(v1.5)为建模因子,有效提高了反演模型的精度。不同深度土层的局部模型反演精度均高于全局模型精度,局部模型的RPD均大于2.0,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72.
《土壤通报》2020,(3):521-528
土壤水分含量是农田进行定额灌溉的基本参数,南疆地处干旱区,土壤水资源稀缺,实现田间定额灌溉更利于充分利用土壤水分。EM38-MK2快速和高效获取土壤水分含量数据,适时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可成为农田精准灌溉的重要途径。用EM38-MK2测定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不同程度盐渍化区域土壤0~0.75 m和0~1.5 m的表观电导率,结合同步采集的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和80~100 cm土壤剖面剖面及室内测定含水量数据,对比三个不同盐渍化程度表观电导率反演土壤含水率模型精度,比较分区模型和全区模型的反演精度,分析土壤盐分含量对反演土壤含水率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用EM38-MK2对土壤含水率反演效果在轻度盐渍化表现最好,中度盐渍化次之,重度盐渍化较差。不同深度土层的分区模型精度均高于全区模型精度,分区模型R~2为0.73~0.88,RMSE低于全区模型,全区模型各层的RPD均低于1.5,不具备预测能力。土壤盐分含量对土壤水分的反演有影响,并且随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反演精度下降。  相似文献   
973.
974.
选择12只年辽宁绒山羊羔羊,体重19.96±0.72 kg,年龄4.5个月。试验动物分成3组,每组4只,试验1组、2组和3组日粮苜蓿草比例依次为20%、30%和40%,精粗比例分别为29.6%:70.4%、23.2%:76.8%和17.7%:82.3%。研究断奶羔羊对不同苜蓿比例TMR日粮的消化性能。结果表明:试验1组的粗蛋白、总能和粗灰分的表观消化率均高于试验2组和3组,并且试验1组与试验3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1组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P0.01)高于试验3组;试验1组钙、磷、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高于试验2组和3组,但差异不显著。因此苜蓿比例为20%、精粗比为29.6%:70.4%时,断奶羔羊对各类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最高,饲料利用率最佳。  相似文献   
975.
976.
977.
通过分别在奶牛日粮中添加抗菌肽和酶制剂,对试验1组107 头、试验2组113 头和对照组104 头荷斯坦奶牛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试验1组和试验2组产奶量增加极显著(p<0.01),其中试验2 组产奶量增加值高于对照组0.11 kg。利用DHI报告计算各组奶牛平均体细胞变化,试验1组体细胞数降低5.08×104 个/mL,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抗菌肽对降低体细胞有一定作用,在乳房炎高发季节和体细胞异常时可以使用,使用酶制剂后,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生的收入可以增加0.374 元,在性价比较高时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978.
以小麦秸秆和燕麦干草分别作为皖东牛粗饲料来源,探究粗饲料品质对皖东牛瘤胃内环境和消化代谢的影响。选取(493±33) kg,28~36月龄的健康皖东牛公牛10头,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小麦秸秆(XMJ)和燕麦干草(YMC)为粗饲料来源的日粮,每组5头,利用口腔采集瘤胃液和全收粪法采集样本用于指标测定,探索秸秆和牧草对皖东牛瘤胃内环境和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XMJ组和YMC组皖东牛瘤胃pH值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NH_3-N浓度和菌体蛋白(MCP)产量YMC组显著高于XMJ组(P0.05);YMC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XMJ组(P0.05),进食氮YMC组高于XMJ组(P0.05),由于YMC组排泄氮较多,氮利用率方面YMC组低于XMJ组(P0.05)。综上所述,禾本科来源的粗饲料品质对皖东牛的纤维消化代谢影响显著,单一饲喂小麦秸秆或燕麦干草不利于氮利用。  相似文献   
979.
980.
正植物油和动物脂肪通常会被添加到家禽饲料中,以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脂肪除了作为能量来源使用外,其他营养应用还包括:●提供必需脂肪酸和作为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提高粉状饲料的适口性和采食量;●减少粉状饲料的粉尘和原料颗粒的分离;●通过润滑增加颗粒饲料的产量并改善颗粒质量;●降低消化糜的通过率,从而增加营养的利用率。日粮脂肪的有效利用需要脂肪在胃肠道中消化和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